让游戏精神激发语文教学的生命活力

时间:2022-09-08 03:06:07

让游戏精神激发语文教学的生命活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298-02

摘 要 师生生命活力的丧失,是当前语文教育的缺失之一。"游戏精神"的张扬,是激发师生生命活力的一条良好途径。"游戏精神"是一种自由自主、自愿自觉的精神,是一种超越功利、愉悦快乐的精神,是一种感受体验、想象创造的精神,是一种超越现实、自我满足的精神,是一种平等参与、合作互动的精神,是一种交流对话的精神,是一种主动建构和自我生成的精神。张扬这种精神,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适当运用游戏形式,让学生成为"游戏"的主宰,拓展语文的"游戏"天地,自主阅读,自由表达,自由创新,注重感受体验,鼓励想象幻想,获取美感愉悦,平等对话、合作互动。

关键词 语文教育; 游戏; 激发; 活力

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功利性有余,人文性不足;强制约束多,自由自主少;理性分析多,感性体验少;机械灌输多,想象创新少;知识负担多,愉悦享受少;惯于现成结论,懒于探索创新,… "它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进而使教学本身也成为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因素……”'

在新课程背景下,亟须改变这种师生生命活力丧失的局面,使学生乐学而善学,使教师乐教而善教。人有好乐的天性,"游戏精神"是人的心理本能。教育应该顺乎人的本性,因此,我主张开展具有"游戏精神"的语文教育活动,借助"游戏精神"的张扬,来激发出师生的生命活力。而开展具有"游戏精神"的语文教育活动,则不仅仅是在教学中附加一些具体的"游戏",而是在更高层次上重视并利用超越于"游戏"之上的那种"游戏精神",并且大力张扬这种精神,使师生把语文教育活动作为一件轻松、快乐、自由的事情,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让阅读兴之所至,让思想自由翱翔,在语文这一特殊的"游戏"活动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游戏,就其一般涵义而言,是指一种与工作相反的,满足人的娱乐、享受欲望的行为,如游玩、嬉戏等。"而赫伊津哈的定义是:"游戏是在某一固定时空中进行的自愿活动或事业,依照自觉接受并完全遵从的规则,有其自身的目标,并伴以紧张、愉悦的感受和 '有利于"平常生活'的意识。"'综合起来,不妨把游戏解释为一种自由的活动。"自发、自由、非功利性、愉快是游戏的基本特征。"。

那么,什么是"游戏精神"呢?结合上文对游戏的考察,我以为,就语文教育来说,"游戏精神"是一种自由自主、自愿自觉的精神,是一种超越功利、愉悦快乐的精神,是一种感受体验、想象创造的精神,是一种超越现实、自我满足的精神,是一种平等参与、合作互动的精神,是一种交流对话的精神,是一种主动建构和自我生成的精神。

1 "游戏精神"对语文教育的启示

1.1 急功近利是语文教育的大敌,要真正达到语文教育的目的,就必须"无目的",即把语文学教育本身作为语文教育的目的,摆脱"载道"的沉重枷锁,超越"应试"的功利目的,以超教育的姿态进行语文教育,把语文教育当作一种自由自在、轻松愉快的审美活动。

1.2 要把语文教育视为一种"游戏",而不是一种"劳动,如果看做"一种游戏,那么,语文教育就是"愉快的",否则,就是"困苦而不愉快的",是"被逼迫负担的"。

1.3 把语文教育作为一个开放的动态生成的过程,放手让学生自己进入文本,使他们在语文的天地里"自由游戏",而不要以教师对文本的解释代替学生对文本的感知,更不要把抽象的分析和现成的结论硬塞给学生。

2 如何张扬 "游戏精神"

结合教学的具体情况,恰当运用一些游戏形式,如成语接龙,演讲赛,辩论会,分角色朗读,课本剧表演,等等,十分有利于激起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特级教师魏书生让学生分组承包课文分析,再合作交流,便是一种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特殊"游戏"形式。新课程带来的研究性学习,虽然不一定要采用具体的游戏形式,但这种学习方式充满了"游戏精神",不失为一种更高层次的游戏形式。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可以给中学生以全新的学习方式,十分有利于张扬"游戏精神"。

学生是"游戏者",在语文教育这个"游戏"中,他是自由的,独立的,也是有能力加入并完成"游戏"的,因此,教师必须充分信任学生,大胆放手,不包办,不灌输,真正让学生自己成为"游戏"的主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语文的天地里自由翱翔,自主发展。

语文教育不一定非得在教室里进行,而可以在更广阔的的范围实施。青岛的王泽钊把学生带到崂山水库风景区上课,上海的黄玉峰与学生一起作语文旅游,都给语文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当然,一般学校和教师难以达到这样的要求,但定期到户外、图书馆、阅览室以至社区去开展语文教育活动还是可以做到的。

这里的自主阅读,就是注重发挥学生自主阅读的精神,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由、主动、独立地阅读自己喜欢的、自己选择的文学作品,而非被动地、被迫地、完成任务似的阅读,并使学生通过自读达到自悟,从而既培养其主体自觉性,又提高其语文素养。由于这样的阅读出于自主自愿,符合学生的生命需要,因而学生的阅读活动与生命活动便融而为一,阅读过程便成为充满活力的生命过程。

游戏始终要求与别人同戏",因而"游戏也是一种交往的活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可见,合作互动既是"游戏精神"的表现,也是新课程的理念。

综上所述,张扬"游戏精神",必将极大地激发师生的生命活力。在"游戏精神"的光辉照耀下,语文教育的课堂是开放的,师生的身心是自由的,他们有十分广阔的心灵空间,有无限自由的思想天地;学生作为受教育者,不再是被动的"知识容器";教师作为教育者,不再是知识的"灌输机器",师生都已是自由自觉的存在;同样,语文教育不再是急功近利的技术操练,而是超越功利的精神漫游,一种其乐无穷的审美过程。

参考文献 

[1] 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J],《教育研究》1997年第9潮,第5页。

[2] 胡媛《儿童文学的游戏精神与审美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第3期,第36页。

[3] 赫伊津哈《游戏的人》[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多人译,杭州,1996年版,第30页。

[4] 刘焱《儿童游戏的当论和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20页,转引自胡媛《儿重文学的游戏精神与审美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第2期,第36页,

[5] 康德著《判断力批判》[M],宗白华译,商务印书馆,上海,1964年1月第1版。

[6] 席勒著《审美教育书简》[M],冯至、范大灿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74、79、80页。

[7] 伽达默尔著《美的现实性》[M],张志扬等译,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37页。

上一篇:抓练习 促成效 下一篇:新浪微博狙击草根大号 学twitter广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