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时间:2022-09-08 02:39:08

浅析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普及,以支付宝、财付通等App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模式已经逐渐受到消费者的喜爱。2015年一季度,我国第三方支付呈现爆发式增长,其中互联网交易规模达到24308.8亿元,同比增长29.8%,环比增长3.4%,而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则达到28292亿元,环比增长5.18%。据腾讯2016年二季度报告数据显示,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跃用户数达8.06亿,同比增长34%,微信支付用户数则达到4亿,财付通的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扩大。第三方支付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冲击。本文从第三方支付的特点出发,分析了第三方支付可能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了有关应对策略。

一、第三方支付概述

第三方支付,是相对于传统商业银行而言,通过与商业银行签约,完成资金流从顾客、商业银行网关、商家之间的传送,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第三方独立机构提供的交易平台。其最初的功能主要是提供买家与卖家之间的中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网络支付服务。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第三方支付开始出现了银行卡收单(线下收单)、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等业务。第三方支付具有以下特点:

1.简单、便捷。由于第三方支付平台是基于互联网或者移动网络进行数据传输的,其提供的主要功能是支付功能,相对于传统商业银行网上银行臃肿的界面,第三方支付界面往往相对简单、明了。同时第三方支付平台通常连接了多家主流商业银行,为消费者提供统一的入口,消费者在进行消费时,不必关心银行卡的限制。

2.安全性相对较高。由于支付平台的中介性质,第三方支付平台对安全性也高度重视,采用多种手段保障交易安全。以支付宝为例,对所有使用支付宝的用户采用了身份实名认证和银行卡认证两种模式。除此之外,支付宝还采用了先进的128位加密算法、数字证书、银行卡联名服务、手机绑定、风险实时监控等诸多措施。但是由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的差距性,第三方支付的安全是一种相对安全。近年来不断发生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漏洞,银行客户资金被异常盗刷、转移等案件。

3.交易成本低。这里的交易成本包括两部分:即时间成本和交易费用。由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特殊性,消费者使用第三方支付时,不需要亲自到柜台,只需要通过网络进行实名认证即可享受服务,从而降低了时间成本。同时,基于扩大市场的需要,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费率往往低于银行的费率,在打通商家与消费者之间通道的同时,降低了商家的销售成本和消费者的消费成本。

二、第三方支付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

第三方支付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马云曾说: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而中、农、工、建、交五大商业银行陆续取消转账手续费,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速持续下降等事实似乎也在验证着第三方支付能量的可怕。第三方支付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降低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第三方支付从经营业务种类上已经开始与商业银行部分重合,除了传统的网上支付领域外,第三方支付开始从事预付卡的发行与处理、线下收单业务,部分领先的支付平台甚至开始从事资产配置、理财等互联网金融服务。许多用户会基于成本因素考虑,抛弃传统的网上银行、银行卡等服务,转而投向费用更加低廉的第三方App产品。同时,第三方支付平台在保证收益率高于同期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的前提下,提供不影响资金流动性的服务(如余额宝),也吸引了许多草根用户将原本放在商业银行的存款投入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账户内,进一步压缩了商业银行的放贷盈利能力。

其次,分流商业银行的客户资源。截至2015年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6.88亿,网络普及率达50.3%,其中手机网民就有6.2亿,占总网民数的90.1%。第三方支付平台在网络支付领域具有商业银行无法比拟的优势,同时又时不时地推出抢红包、咻一咻等活动来增加用户的粘性。良好的用户体验,使得用户特别是年轻的客户群体逐渐从商业银行流失。

最后,增加商业银行的外延风险。近年来,发生了多起因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漏洞,造成客户银行卡资金丢失的案例。由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介入,打破了传统商业银行对交易资金的监控,客户资金可以很容易地在多家商业银行甚至是多个支付平台之间自由流动。但是第三方支付平台标准不统一,安全水平参差不齐,一旦发生用户银行卡被盗刷的情况,很难进行追踪,进而引发商业银行的声誉风险。

事物都有两面性。第三方支付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挑战,还有机遇。

第一,促进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商业银行应持一种开放的态度迎接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带来。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快速发展有其合理性。以余额宝为例,其相对活期存款的高收益,相对定期存款的高流动性,促成了天弘基金首破千亿的辉煌。商业银行由此开始转变,多家银行迅速推出了类似余额宝功能的产品,如建设银行的聚财宝。

第二,分享电子商务时代红利。随着经济的转型,国家对房地产信贷政策的调整,存贷利差带来的利润增长大幅下降。分享电子商务时代红利,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成为各家商业银行的新思路。2015年,建行善融商务商城销售额突破900亿元。更为重要的是,商业银行可以根据由此建立起来的大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推出针对优质商户和消费者定制化的金融产品。

第三,借鉴第三方支付先进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向第三方支付平台学习,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顾客体验。各家商业银行提出的云支付、NFC闪付、二维码支付,其目的与支付宝、微信支付如出一辙,都是利用移动介质进行小额资金的快捷支付,从而缩短用户结算时间。此外,支付宝针对快捷支付购买保险保障的举措,也值得各家商业银行学习。

三、相关应对策略

1.重视信息安全。相对于其他,安全始终都应排在第一位。商业银行安全、完备的资金保障体系,是商业银行作为资金中介的根本。一方面,商业银行应从技术和流程上进行把控,禁止不合规的登入,严防信息泄露。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客户的信息安全宣传教育力度。近年来发生的客户资金盗刷、资金转移,多由于客户自身原因造成,但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对商业银行造成声誉风险。

2.加大技术投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加大技术投入,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2015年“双11”,支付宝支付峰值达到了每秒8.59万笔,与此行成鲜明对照的是,多家商业银行网银支付出现明显迟钝。此时,对于客户而言,科技的实力就是各家商业银行的综合实力,一旦发生网银瘫痪的情况,则很容易被客户所否定。建设银行新一代系统就充分借鉴了第三方支付的优点,对网银、手机银行等相关功能进行了优化,用户可以实现功能定制,增强了客户体验。

3.开展跨界合作。新的经济形势下,数据已经成为各家商业银行的核心资产,通过跨界合作,开辟非传统业务(如电子商城),或其他第三方公司(如支付宝)进行资源共享,可以获得更多数据资源。然后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打造绿色金融、消费金融、科技金融等新型的信贷结构,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按照总行规划,未来银行的发展方向为多元化、大资产负债、综合银行,这尤为需要跨界合作。

4.关注小微企业。小微企业是第三方支付平台主要的服务对象,也是商业银行服务的短板。做好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可以拓宽商业银行的客户资源,进而获得更多利润。比如:建设银行的“快贷”“税易贷”,由于办理周期短、支持渠道多、贷款支用灵活多样,深受小微企业欢迎。目前,两项产品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突破1.3亿,贷款客户数达到28万户,“快贷”“税易贷”已成为极具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

5.培养综合人才。创新是业务加科技的创新。点子重要,孵化点子也很重要,这就需要做好综合人才的培养。“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综合人才的培养,可以为商业银行输送新鲜的血液,从而更好地保障商业银行的创新和转型

作者简介:尚子彤(2000.05- ),女,汉族,河北省唐山市人

上一篇:国企员工的薪酬管理分析 下一篇:浅析英国M百货在中国内地市场营销策略失败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