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长城的美丽色彩

时间:2022-09-08 02:30:02

四季长城的美丽色彩

春夏秋冬,一个摄影家和长城的心灵对话

最近几年,我和长城结下了深厚的缘分:2006年至2009年初,我100多次登上箭扣长城进行拍摄,感受这里四季气候的变迁;2009年至2010年,我完成了河北怀来样边岭长城、大营盘长城的四季风光拍摄;2009年至2011年,完成了河北赤城独石口正虎沟长城的四季风光拍摄;2009年至2011年,记录了山西阳高、天镇一带晋北外长城的四季风景。

那份对长城的真挚热爱,让我一直执着行走在不同段落的长城上。

春夏秋冬,长城变幻出不一样的景致,而我也在这不一样的景致中,经历着不一样的美。在此,以春夏秋冬每个季节最具代表性的长城拍摄地为例,讲述我所经历的点点滴滴……

晋北长城淡淡杏花香中的春意

我始终认为:长城是富有人性的构造物,她有呼吸,有情感。她的灵性与情感源于她的建造者,是他们给了长城血肉之躯;也源于那些阅读、认识长城的不同历史时代、不同语言肤色、不同文化修养的人,是他们赋予了长城深深的爱。拍好一处长城不容易,不仅需要熟悉四季气象,了解植被分布,还要查阅许多有关长城的历史资料,更要融入自己对长城的理解。

春天的晋北长城美丽而生机勃勃,清新的空气、温暖的阳光翻开了自然轮回新的一页。此时,在山西北部的阳高县、天镇县,长城弥漫着浓浓春意,这段长城沿线的村堡盛产杏脯,长城边上种植了很多杏树,每年春天的时候,杏花绕着土长城盛开,淡淡的花香和着黄土的味道,让人感受到晋北外长城那份特有的清新与质朴。或许由于自己是女性的缘故,我在拍摄中想展现的,不仅仅是长城历史沧桑的一面,更想表达的镜头语言还有她柔美而细腻的一面。

从北京到山西省阳高县和天镇县的距离大约都在300公里,大部分路段都是高速公路,坡道很少,驱车需要5小时左右车程。四周的人家,早已实现“村村通公路”,所以车行非常方便,而长城边的百姓和外界也因此有了更好的交流。

每年五一节假期前后,这一带的杏花就会陆续盛开,花朵茂密,掩映着一段段土长城,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长城风景。从天镇县的李二口、榆林口、七墩,沿着长城一路向阳高县行进,孙仁堡、后堡到守口堡等地都是拍摄杏花长城的好地方。

2010年5月,我再次来到晋北时已经是杏花满坡。春秋两季的拍摄相比冬季和夏季而言其实并不是那么从容,因为花季短暂,仿佛一夜间就会逝去,而要想赶上花好、天气好、机位好的“三好”时段更是可遇而不可求。有点遗憾的是,这次我来到晋北,刚好赶上沙尘天气,伴随着细小的雨滴,人和相机都被淋得满是泥点。但可喜的是,我拍摄的一些照片,恰好抓住了沙尘从内蒙界内越过长城到晋北的瞬间,非常有意思,因为那正是春天多风沙的季节表现。

样边岭长城狂风暴雨中的夏日激情

在夏季,样边岭长城充满了魅力。

样边岭长城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庙港村的东山上,距北京市区100多公里。

样边岭长城的得名,据说是因为明代修筑长城时把这段长城作为“样板”,提供给修筑长城的人前来参观采样。虽然这种说法无从考证,但样边岭长城作为明代修建长城的“样板工程”却是名副其实的。

据记载,明朝开国大将徐达修筑居庸关长城时,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想出了一个办法――先选择在部分险要地段修建长城“样板”,以此来标定出长城的质量和规格。经过一番考察,最后他将地点选定在怀来县的庙港一带,最终建造出了样边岭长城。这段长城由规则整齐的大石条砌成,城基宽5.5米,顶宽4米左右,高度在4至8米之间,总共绵延3公里。

在这段长城上,有着许多科学的配套设施,比如在墙上用石板砌出檐来,以方便排水,另外还有泄水孔之类的设施;在长城内侧,每200米还设有一个门洞,城上有石阶,供士兵上下城墙用;这段长城的城墙较宽,可容8个人并排行走,外有女墙,内有垛口,每300米设有敌楼或墙台……时至今日,样边岭长城保存完整、建筑质量高,的确可以称为明长城的精品。

我是2009年开始在这里进行专题拍摄的。站在样边岭长城上,可以眺望官厅水库,这里风很大,夏季不仅非常凉爽而且还气象万千。越野车可以从庙港村一直开到长城边,因此,夏季还有不少行者在这里扎营。

2009年6月的一个周末,我与朋友驱车前往样边岭长城,出北京东花园高速便望见官厅水库边立起的大风车。需要注意的是,摄影家在拍摄时应该尽量离风车远一些,因为低频电磁辐射很严重。我在现场看见,官厅水库的水位比去年又降了一米,河床上的老玉米长势喜人,晚种的向日葵正在等待着去秋天绽放,成群的水鸟在芦苇中时而起飞,时而驻足歇息……同行的摄影家不禁感慨:“懒散在这里真有些不想走了,在水边草地上烤肉,再来点冰啤酒,热了下水泡泡,累了就支上帐篷美美睡一觉,真是美煞人哉!”

因要探寻新路,所以我们不敢多有耽搁。在东花园镇吃过午饭,我们便匆匆赶往样边岭方向,在护林员老大爷的指点下,我们顺利地找到从庙港村上山的道路。到了山上,却是大雾天气,能见度不足10米。在湿润的空气与阴冷的风中守候,愈发考验每个人的耐心与意志。终于有同伴不堪忍受这“无期的寂寞”,下撤回返,没过多久,第二批同伴也开始下山,只剩下包括我在内的5个人还在继续执着地坚守。

傍晚时分,天空下起暴雨,雨停后,一阵疾风将眼前的大雾拉开,西边殷红的落霞跳入眼前,短短数分钟内,云的燃烧给了我们意外的惊喜与激动。那一刻的美丽,实在无法用语言描述,也无法用镜头来准确表达。天色渐暗,远处开始雷电频闪,长城闪电的拍摄再次给我们带来刺激与兴奋。第二天凌晨,飘浮的云海梦境般托起长城,浪漫至极。

结束拍摄,靠在承载着几百年历史的城墙边饮酒庆贺时,才感到疲惫袭来,我们扎营美美地睡了一觉,梦中还回味着那随着天气变化而瞬间变幻的美妙景致。

正虎沟长城褪去一切华藻后宁静的秋色

正虎沟长城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城北53公里处,东面为独石口城,西面为马场村,北边可以接近沽源县的三棵树村。

正虎沟长城的走向是:从东北至西南方向然后又折到西边。这段长城为“石垒干插”(用石头垒起来,中间没有任何黏合物),最高处超过7米,底基宽约3米,上顶宽约1米,用圆弧进行收顶。正虎沟长城绵延约5公里,保存得较为完好,雄伟壮观,是张家口地区石垒干插长城中保存较好的长城之一。在正虎沟的东口,有一座砖砌敌楼,敌楼的整体形状保存得较好,只是楼东面底部的两角在解放初期因为村民挖料盖房而被破坏。

2009年秋天,我第一次来到正虎沟长城脚下的时候,周边还没有修建大风车。我的越野车也只能沿着河滩开到山下村庄,然后再攀爬一个多小时抵达边墙。连续两周,我都在这里踩点,寻找拍摄位置,几乎走遍了这段长城山两侧的每一条沟,极为辛苦。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下山时,由于选错路,我只能从灌木丛中迫降到沟底,而接下来就是“无尽头”的艰难跋涉,那天天色已经完全黑下来,我几乎快走到绝望的时候,才看见远处正虎沟村里微弱的灯光……

今天,各正虎沟的山头风车林立,交通也改善了很多,开车已经能够便利地到达长城边上,各地摄影家和旅游者也纷至踏来――但是,由于游人的增多,也驱散了昔日的那份宁静。

尽管我对正虎沟长城的拍摄时间长达两年,但我深有感触的是――自己真的绘不出长城上壮丽的秋色,只能拍出一些秋色的影子;也捉不住山谷中澎湃的秋声,只能捕捉到长城上秋的回音;更描绘不了长城秋的风骨,只能拍摄出秋天的色块……但实际上,春夏秋冬如同人生,淡褪只是为了再次的绚烂。

大营盘长城冰天雪地里那奇诡冷峻的冬韵

大营盘长城与样边岭长城相连,同属河北省怀来县辖区。

在长城脚下,有一个古村落名叫大营盘村,不知道这段长城是因为村落而得名,还是村落因为这段长城而命名。大营盘村的村民大多为封姓,据说是几代前才从别处迁居到此的。如今,村民的生活仍然要依靠旱井来解决水源。前两年,大部分村民搬到山下,只剩下五、六户老人看守着家园。但是,由于近些年摄影者、驴友去得多了,就开始陆续有村民回来翻盖房屋,还有些农家院落,被爱好摄影的“老外”长期租用。

大营盘长城的春天很美,种植的山海棠树会在每年5月开花,满树的海棠花在夕阳下犹如舞动的精灵;大营盘的夏天也美,相邻的官厅水库总会在雨中将宛如薄纱般的雾吹来妆点,让长城变得迷离而神秘;大营盘长城的秋天更美,树上挂满了火红的果实,洋溢着收获的喜悦;而最美的是大营盘的冬天,漫天飞舞的大雪,将它装扮得分外冷艳,银装素裹也是她最美的本色。

2009年11月20日下午,我驱车来到这里,一路上的艰险不用多说,没有四轮驱动和防滑链是难以到达的。我“全副武装”(羽绒服、滑雪裤、雪镜、护脸装备、登山杖、防风手套等)准备登上将军楼拍摄――风大得人很难站稳,温度降到摄氏零下二十几度,登城的路上雪已经抹到膝盖,行走十分艰难。我背着几十斤重的摄影包想爬上将军楼,但几次前行都被大风吹得退了回来。心中万般无奈,无论怎么努力,此时的意志与勇气都无法抗拒风的力量,最终我退了下来。当天的落日没有期待的红色,落日后天边的胭脂色柔和而美丽。两年时间过去,如今回想起来,大营盘长城上那冰冷的风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春夏秋冬,是一个岁月年轮的回转,萌动、伸展、绽放、饱满,也是一个生命递进的过程。我爱春天长城的勃勃生机;也爱夏天长城的热烈浓醇;我爱秋天长城的厚重稳实;更爱长城奇诡冷峻的冬天神韵――只有在冬季,才有着对丰收的遐想,才能孕育出一个春日盎然的梦,分娩出一个夏日满目绚丽的花,饱满出一颗秋日成熟的果实。

我愿继续执着地行走,静静地去感受四季的长城……

上一篇:鲨鱼的死亡倒计时 一碗鱼翅引发的物种灭绝 下一篇:从高山到湖泊:青海疏勒南山无人区穿越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