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组社会工作方法在中职德育工作中的运用

时间:2022-09-08 12:18:14

浅析小组社会工作方法在中职德育工作中的运用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职德育工作必须不断探索新方法和新模式。小组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三大基本方法之一,其理念和方法值得德育工作者借鉴。本文试图从必要性、可行性及具体方略等方面来探讨小组社会工作方法在中职德育工作的运用。

关键词:中职;小组社会工作;德育

学校德育工作作为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长期以来形成了一套相对科学和完善的模式。随着社会发展与变迁,各种新问题层出不穷,中职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心理问题、网络成瘾等各种新困扰凸现出来,传统的德育工作方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创新学校德育工作方法,是当前中职德育工作的迫切要求。小组社会工作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改善组员社会功能,促进转变和成长的方法,目前,国内外学校运用这一方法开展学生工作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理论和可供借鉴的经验。因此,有可能、也有必要将小组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运用到中职德育工作中。

一、小组社会工作方法运用的必要性

(1)学生问题趋向复杂化和多元化。目前,中职生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因而要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和冲突。如学业上的障碍、感情上的纠葛、自我努力方向迷失和自我期望值高等。小组社会工作是当展最快的社会工作方法之一,也是当今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补充,它非常符合现代教育的理念和宗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领悟和成长。

(2)传统德育工作方法过于单一导致教育形式化。传统的德育工作对学生的教育多数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相关活动进行。工作手段和方式相对单一,往往流于形式,缺乏时代性和针对性。传统德育工作的形式化倾向,直接影响了教育的效果。小组社会工作能够运用小组的情境,让学生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中学习新的交往模式、技巧与观点,获得新的成长经验。对学生而言,在小组中学习与活动远远超过师长们一成不变的教导乃至训斥,并且能针对学生在成长中的行为偏差,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集体辅导,辅之以轻松的游戏与活动,高效率地解决具体的问题。

(3)学校德育工作需要确立“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教育理念。德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强调“以人为本”, 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从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和与他们关系最密切的问题入手,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联系起来。小组社会工作实务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包含着“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引入这一理念与方法,能使德育工作目标更具体、方法更科学、效果更明显。

二、小组社会工作方法运用的可行性

学校德育工作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学生,较之传统的思想教育工作与简单的心理咨询服务,小组社会工作有其独特的优势与特点,在中职德育工作中有一定的可行性。

(1)乐群性。青少年踏入学校即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群体生活,他们通过日常学习、课后活动及与人交往,不仅学到了新知识,而且认识了许多家庭之外的人,结交了很多新朋友。对于中职生而言,大多正要进入或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往往更倾向于向同龄朋友倾诉心声,通过朋友来认识与肯定自我。因此,比起父母等成人群体,学生更愿意接受同伴并与之交流,他们乐于参与小组活动,有着期望归属同辈群体的需求,这为学校小组社会工作的实施提供了条件。

(2)趣味性。小组社会工作是以一系列的小组活动作为媒介开展的,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学会技巧,提高实践能力。一方面,小组活动可根据小组目标设计各种游戏或趣味活动,使得小组工作融娱乐与学习为一体,让学生在游戏中放松心情,在活动中消除焦虑,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另一方面,小组活动强调学生的实际参与,注重学生亲身体验与感悟。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任务完成以及小组分享,学生在互动中获得成长,掌握方法,为摆脱实际生活中的各种困境提供可参考的经验。

(3)补缺性。从学校角度看,一方面,学生不良问题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学生规模庞大,学校专业辅导人员匮乏。小组社会工作可以克服这一缺点,它面向全体学生,以小组工作为手段,扩大了服务对象的数量和范围,提高了辅导效率,不仅有效地满足了学生需求,而且能够减少学校行政管理费用。另外,从有效配置资源的角度来看,小组的组建为成员构建了一个社会支持网络,小组成员可以从网络内部获得各种资源,如情感支持、物质帮助等,学生能在小组中汲取力量以修正观念与行为偏差。

三、小组社会工作方法在中职德育工作中的运用

借鉴和吸收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学校德育工作才能不断完善。在德育工作中渗透小组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是提高中职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借鉴小组社会工作理念与原则,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自主性。

1. 引入尊重原则,体现德育工作“以人为本”的理念。

尊重原则即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发扬民主精神,创造畅所欲言的气氛。对于德育工作者来说,要积极聆听学生的需求,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好地把握其思想活动特点,找到合适的引导方法和具体的引导角度,及时发现和有效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2. 引入接纳原则,以真诚的态度感化和教育学生。

对于德育工作者而言,一方面,接纳意味着对学生一视同仁,无论学生家庭背景、经济状况如何,学习成绩、性格脾气怎样,教育者都应该予以接纳,不贬低、不嘲笑、不责怪。另一方面,接纳还意味着信任每一位学生,只有在相互信任的前提下,学生才会真诚地和教师交流,否则,教师就会得到不确定或错误的信息,影响问题的解决。

3. 引入小组自决原则,培养学生自我服务的能力。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达到教育对象的自我教育。因此在德育工作过程中,不仅要发挥德育工作者的作用,而且要注重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将教育与自我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入小组自决的原则,就是要求德育工作者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相信他们能够运用自身的能力解决问题,德育工作者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帮助,启发学生做出正确的抉择。

(二)借鉴小组社会工作方法与程序,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运用小组社会工作方法开展德育工作是通过小组的方式去辅导学生,任何一个小组都会经历启动、发展、成熟和结束的发展过程,因此,我们将小组的形成与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任务和内容。

1. 小组活动准备期。

准备期主要完成如下工作:①评估需要,确立目标。小组目标是小组的灵魂,明确的目标可以预防成员因缺乏方向而产生焦虑或是挫折与不信任感,同时,当小组出现意外冲突偏离既定轨道时,目标的重审可起到重新聚合、共同前进的作用。②招募成员,进行会谈。根据小组目标与成员特点,小组工作人员要划定成员范围,并及时收集成员资料。③组建小组,制定计划。小组领导者应根据个人能力与小组实际情况选择人数。小组过大,部分成员易被忽视,小组过小则不易形成互动。

2. 小组活动初期。

初始期,成员对小组既充满期待,又不免产生担忧;同时,成员彼此相对陌生,不易敞开心扉。小组领导者应通过无压力的暖身游戏活跃气氛,与成员建立融洽的工作关系,营造安全、信任的氛围。小组领导者应在初始期向成员澄清小组目标与成员期待,与成员共同制订并学习小组规范,为小组活动的进一步展开打下牢固基础。

3. 小组活动中期。

随着活动的深入,成员互动更加频繁,小组成员间从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过渡到心灵的沟通与交流,小组的自然“领袖”就会产生,同时小组成员也表现出“真实”的自我。此时小组虽然形式上成立,但实际上仍未建立,因为凝聚力、自信心和小组信任感等尚未形成,所以必须要开展这一方面的催化活动。

4. 小组活动后期。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小组凝聚力大大增强,成员们更开放,更亲密,关心小组与其他成员,接纳彼此的不同,对小组的投入增多,小组像一个家庭。此时,小组成员也开始意识和承认小组经验在其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开始思考小组的目标。

5. 小组活动结束期。

结束期,也是巩固小组成果的重要时期。一方面,小组领导者要通过适当的活动给予成员互诉离别情、互赠祝福语的机会,正确处理成员对小组的离别情绪;另一方面,也要通过活动设计、学习和分享来巩固成员在小组中的所思所得,与大家重新体会与感受活动过程中的愉快经验。

小组社会工作赋予了学校德育工作新的内涵,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存在的带有一定普遍性的问题,有意识地建立各种小组,设计各种活动,帮助学生修正思想偏差,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广东省民政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赵芳. 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运用[J].江苏高教,2004,(6).

[2]杨海燕. 高校德育实效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5).

[3]刘梦. 小组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上一篇:高校学生体育挫折教育的调查与分析 下一篇:浅谈垂直搜索引擎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