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完善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诉讼制度的几点看法

时间:2022-09-07 11:52:12

关于完善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诉讼制度的几点看法

(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人民检察院,贵州 贵阳 550001)

【摘 要】未成年人基于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性而不同于成年人,未成年人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没有达到成熟的程度,他们具有思想单纯、易冲动、对事物的接受能力强以及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弱等特点,容易受外界不良事物和风气的影响和毒害,并直接影响到自身的健康成长,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性决定了少年审判工作的特殊性。未成年人诉讼工作要突破成年人诉讼模式的窠臼,向庭前和庭后延伸,通过未成年被告人问卷调查表等方式深究犯罪原因;以教育和矫正为目的,建立未成年人特殊的诉讼制度;在决书送达时,附送“检察官寄语”卡片,打动未成年罪犯的心灵。

【关键词】辅助体系;社会调查;延伸诉讼职能

一、未成年人刑事诉讼制度的不足

(一)各地未成年人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探索的不统一

全国各地检察院从未成年人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出发,按照“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结合各地实际,不断推进各种制度改革。从庭前调查、庭审到庭后跟踪帮教等各个方面,不断探索,实行与成年人不同的处理方式。但实践中,各地开展的各种各样少年司法改革和探索,由于缺乏成熟的理论与立法支撑,缺乏统一指导,显得热情有余而理性不足。

(二)未成年人刑事诉讼制度辅助体系不完善

完备的辅助体系是少年司法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助体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案件审查过程中社会有关组织或工作人员提供的支持,如社会调查、法律援助等;二是案件后的社会矫治体系,最主要的是建立和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一条龙”工作体系。实践中,以上两个方面的主体仍存在缺位与失职现象。有些指定辩护人对于被指定的案件不尽心尽力,只是走过场;有些学校和劳动部门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对检察院提出的一些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意见措施不予配合。另外,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司法一条龙”体系,由于缺乏公安、检察、司法等环节的配合,难以真正建立。未成年人诉讼辅助体系的不完善,导致“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方针以及多项改革措施难以落实。

二、提前开展未成年人诉讼工作

(一)适用社会调查报告制度

社会调查报告制度,主要指检察人员在前对未成年被告人的家庭情况、成长轨迹、犯罪原因及社区表现等情况进行社会调查,形成调查报告,在庭审时向法庭宣读并接受质询,作为检察官对未成年罪犯进行挽救教育的依据。

检察官首先应负责通过速递专函、电话联系等方法,尽量保障能和每一个被告人的家属取得联系,认真细致地向其了解被告人的成长环境、成熟程度、家庭状况、社会交往、犯罪原因等。加强检察院、未成年人及其家属的沟通,缓解被告人紧张、恐惧的心理,为良好地推动未成年人刑事诉讼工作,取得积极的社会效果。其次,检察官应通过到未成年被告人生活的家庭、学校、社区等地与家长、教师等人进行见面,组织被害人及其家属与未成年被告人及其家属进行座谈等方式,深入了解未成年被告人的一贯表现、行为操守、过往生活环境等,查找感化点,有的放矢,共同分析犯罪原因,对症下药,共同制定教育、改造具体措施和方法,并征求他们对案件处理的意见,由向合议庭提交《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报告》,作为合议庭综合量刑的依据和参考,为开展庭审中的教育做好准备。

(二)完善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制度

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制度,是指国家为了保证法律赋予未成年人的各项权利在现实生活中切实得以实现,对需要采用法律救济手段捍卫自己的法定权利不受侵害,但又因未成年人天然的弱势地位从而无力支付诉讼费和法律服务费用的未成年人,提供免费、减费法律服务或减、免诉讼费用以保障其司法权益得以实现的一项法律制度。

目前,虽然我国出台了《法律援助条例》,但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应将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制度作为独立的一项制度纳入未成年人司法体系之中,并在相关法律法规中明确将所有生活困难、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未成年人纳入法律援助保护范围。同时,我国应当尽快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制定未成年人的社会救助政策,政府应当设立专门的资金,对接受法律援助的未成年人给予社会救助,尤其是对那些父母虐待、遗弃未成年人或侵犯未成年人其他权利而被判刑的未成年人。社会救助不仅可以解决未成年人的经济困难,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障法律援助的顺利实施,充分实现受援人的各项权利,最终实现法律援助的最终目的。

三、延伸未成年人诉讼的职能

(一)制作“诉后寄语”

在制作完书后,办案检察官可以根据案情的需要,尝试制作寄语,从法理之外对被告人进行教育和感化。收到寄语的被告人往往会感觉到自己的受人尊重、受人重视,增强改造的决心。同时,寄语可以对被告人的监护人也提出要求。众所周知,未成年人的人格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教育挽救得当,就可能将其从犯罪的边缘拉回,重塑其人格;一味惩罚,则可能给他们贴上“犯罪人”的标签,使其产生更强的逆反心理,滑向更加罪恶的深渊。实践中发现,“诉后寄语”成功地传递了检察官对未成年罪犯的关爱,使未成年罪犯体会到自己并未被周围的人和社会所抛弃,从而重新燃起对生活的信心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二)做好诉后延伸帮教工作

对于被收监的未成年被告人,检察官应定期到监狱探视和考察未成年罪犯的悔罪表现和改造情况,协助矫正机关共同做好有关工作,并给他们送来书籍等日用品,使他们感受到家人、朋友和检察官们的关心,让他们感觉到家庭、社会并没有忘记他们,更没有遗弃他们。

对判处管制、缓刑和免于刑事处分的未成年被告人以及刑满释放的未成年罪犯,检察官注意做好跟踪回访考察工作,并协助学校、居委会、监护人(家长)制订帮教责任书,使有关各方明确责任,互相配合,共同做好帮教工作,注意使刑罚不流于形式。

未成年人刑事诉讼既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司法事业,也是一项“特殊的希望工程”。做好这项工作,就是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提供有效的司法保障。实践证明,只有积极探索,勇于开拓创新,才能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未成年人刑事诉讼制度,提高未成年人诉讼工作水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风险 下一篇:浅谈医患关系中的法律权利与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