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儿童”家庭教育原因探究

时间:2022-09-07 11:23:08

“问题儿童”家庭教育原因探究

【摘 要】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品德修养以及文化水平的高低对孩子的成长发展的影响最为直接,而对学生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家庭的生活方式和教育方式。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家庭教育的局限性,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对孩子的成长以至家庭幸福、社会的稳定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关键词】独生子女;留守儿童;单亲儿童

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是孩子出生后成长的最直接的土壤,家庭是孩子第一个生活环境,在家庭这个小环境中,父母为孩子创造了进入社会大环境的桥梁。家庭,是人类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座学校。此外,父母与子女的血缘关系,使得家庭教育有着区别于学校教育的特殊性,比之教育组织机构的教育有着特殊的优越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如今的家庭结构较之前而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种改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孩子在有双亲的三口之家中居于主导地位和不完整的家庭不断增多。独生子女的教育是三口之家的焦点问题,而不完全家庭则有两种情况,单亲家庭和留守家庭。

1、独生子女家庭

独生子女的家境一般经济状况比较好。过分宠溺孩子是独生子女的家长的通病,对于孩子的物质上要求有求必应,忽略了勤俭节约美德的教养,容易养成过分虚荣和盲目攀比的不良习惯;不忍让孩子吃苦,家里有什么事情也不告诉孩子,不懂得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为孩子的发展设计各种方案,过度干涉子女的生活,寒暑假为子女安排各种辅导班,孩子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逐渐丧失自我判断和自我选择的能力;父母积极为子女的道路铲平各种障碍,这就使得独生子女在学习生活中很少遇到挫折,等他们离开父母羽翼保护之时一旦遇到困难或者打击就会一蹶不振。由于父母的过分保护,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偏执、生活自理能力差、不合群、缺乏责任意识、没有进取心等不良习惯,都是独生子女的显著特征。

2、单亲家庭

健全完整的家庭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具有毋庸置疑的作用,只有完整的家庭中才能满足孩子的安全需要,孩子才会有安全感。另外,父母双方不同的性格差异和教育方式也是一种巧妙的配合,对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和谐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离婚率连续七年递增,我国离婚率持续走高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父母的离异会引发子女的某些心理变态和各种消极行为。大量科学研究也表明,生活在离异家庭的孩子普遍具有自卑感、猜疑心、孤独感、恐惧感和失落感,这对于他们以后的身心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i婚姻破碎、亲人亡故或者是被至亲之人遗弃,使孩子缺乏家庭应有的温暖,同时他们还要承受来自同伴的嘲笑、歧视、虐待,社会舆论的压力等,久而久之,心中的失落感和孤独感越发强烈,容易引感性心理障碍。

很多单亲的家长总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意无意的向孩子传递单亲家庭的特殊性,把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障碍归结到家庭的不完整,时间长了,孩子也认为自己不正常了。比如说:“真是苦了这孩子了,自小没有父亲(母亲)”这种话,在孩子的心灵上添加阴影。

父母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婚姻解体之后,一方带着孩子,抚养孩子的艰辛以及生计的艰难使得这一方就更加怨恨对方,不愿意让孩子与对方接触,并且在孩子面前把对方贬的一无是处,子女听多了自然就会对另一方产生排斥心理,产生敌对情绪,这就使得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在性格上偏离了正常轨道。

在溺爱孩子这方面,单亲家庭表现的尤为明显。父母总觉得离异是他们对孩子的亏欠,因此,对于孩子的任何要求,精神上的、物质上的,都尽可能去满足,让自己心里好过一点。可是,孩子习惯于轻易得到自己想要的任何东西,就不会明白努力对于人生的意义。而且,一旦自己的愿望不被满足,受到挫折后不知道如何爬起来,抗挫折能力无法得到锻炼,于是很容易形成自私任性、孤僻、自傲等性格缺点。

对于单身父母而言,再次步入婚姻是一种爱与希望的期盼,但对于孩子而言,父母的离异或者是丧父丧母已经使他经历了一次磨难,父母的再婚是对他应对复杂生活环境的又一次重大挑战。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孩子无法融入继父(继母)的家庭,看到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时候,反而会感觉自己更加孤单、悲哀甚至愤怒。同时,由于家庭的负担大了,家长花在孩子身上的心思比以前原先家庭和单亲家庭时都少得多,重组家庭的孩子会经常感觉自己被冷落,寂寞无助。面对无血缘关系的继父(继母),如何融入孩子的生活,去照顾、教育这些孩子,塑造重建家庭子女的健康人格是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单身父母子女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自卑,孩子无法适应突然破碎的家庭,无法适应无父或者是无母的环境,幼小的心灵遭到冲击,一时无法调节过来,不知所措;自闭,家庭的突然破碎使他们无所适从,知道自己处境大不如前,自感不如完整家庭的孩子,于是变得胆怯、不自信,行动上也缺乏进取和积极向上的力量,不愿与人接触交流,对周围的人戒备多疑,形成内向的性格特征;自责,将父母离婚的罪过归咎于自己身上,认为是自己不乖、不够优秀,对自己没有信心,父母才离婚的;缺乏安全感,在结交朋友时小心翼翼,生怕自己说错话,交流不交心,在人际关系上有焦虑、退缩的征兆;抑郁,因为父母关系的紧张,孩子长期处于家庭的硝烟中,甚至有时候沦为父母的出气筒,生活的很压抑。压抑太久,一旦爆发出来,就容易产生极端行为(离家出走,打架偷窃等);妒忌,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单亲孩子总是不如健全家庭得到的享受多,从一开始的羡慕慢慢演变成嫉妒;逆反,单亲孩子更渴望得到他人的赞赏,于是在言行举止上刻意表现的与众不同,以显示自身的价值和存在

3、留守儿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问题学生”的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回本溯源,幼年时期的教育至关重要。很多留守儿童正是因为父母的无暇顾及而贻误了教育契机。

所谓“留守儿童”是“父母双方或者是一方为生计远走他乡打工、而把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留守儿童是一个问题突出的社会弱势群体。他们一般与父母中的一人,或者是上辈亲人,或者是父母的亲朋好友一起生活。留守儿童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这时候他们在生活上没有父母的精心呵护,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上也得不到父母的悉心引导,这就使得他们很容易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误入歧途,引发心理异常,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塑造,甚至有不少人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在本次调查的500名学生中,共有143人为留守学生。在笔者走访这些学生的过程中发现三成留守儿童存在以下心理问题:自卑懦弱心理障碍、性格柔弱内向、内心封闭孤独无靠、怨恨父母情感冷漠、脾气暴躁冲动易怒等。

留守儿童的现实状况及原因分别为:

第一,学习成绩一般。这是隔代管理的必然结果,因为:首先,年迈的爷爷奶奶辈文化修养水平一般比较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其次,祖辈一般比较溺爱孩子,学习生活中只要没有太大的错误,一般不舍得责骂孩子;再次,教育观念的陈旧,即便是不溺爱孩子的祖辈,在管理方式上也存在问题,遇到问题对孩子非打即骂,简单粗暴。另外,由于年迈,在管理孩子方面,祖辈就显得有心无力,不能有效的督促和引导孩子学习,致使孩子纪律观念不强,自觉性差,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道德行为方面存在问题。由于没有清晰的是非观念和监护人的及时有力引导,在是非曲直辨别方面,留守儿童存在一定困难,容易被社会上一些负面现象所影响,形成诸多不良习惯,例如打架骂人,说谎,乱翻别人东西,不服管教等等。

第三,感情上的“饥渴”与淡漠。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的认识不断提高,同时也面临很多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和烦恼,这个时候父母的关怀和抚慰对于孩子的成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大多数父母半年甚至一年都难以见到孩子一面,也不经常打电话,很少交流。久而久之,这些孩子就关闭了自己的心扉,对父母谈不上什么亲情,在与他人的交往上也极为淡漠,表现为不合群。

第四,单亲教育导致儿童的性格缺失。由于父母性格、社会分工以及教养方法的不同,留守儿童的性格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一般只受父亲(母亲)一方长期在一起生活的影响,偏阴或者是偏阳,最终导致人格的不健全。

注释:

i唐中伦.倾斜的家教与“问题学生”[J].当代青年研究,2000(3).

上一篇:浅析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 下一篇:高校辅导员思想教育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