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农业产业体系改革意见

时间:2022-09-07 11:15:51

区农业产业体系改革意见

为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县域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全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优势特色产业规模扩张,实现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结合我区产业发展实际,现就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全区按照“稳粮、扩菜、增畜、上果、添花”的产业发展思路,突出基地建设,强化龙头带动,注重科技支撑,着力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2008年,全区蔬菜种植面积2.6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1.4万亩),总产25万吨,建成百亩以上连片种植设施蔬菜生产基地10余个,是全市乃至全省的基地县(区)之一。大家畜、猪、家禽存栏分别达到1.13万头、10.8万头、52万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0.83万吨、0.32万吨、1.37万吨,规模养殖场(户)上百家、养殖小区5个。苗木花卉面积6480亩,经营场户30家,其中百亩以上苗圃4家。果品面积5.2万亩,总产8.93万吨,以设施大棚杏、樱桃为代表的优质杂果初具规模,种植面积达到8600亩。红薯产业迅猛发展,“莽塬红”牌红薯产品远销省内外,面积达到2.8万亩。

但从整体情况来看,我区的农业产业发展整体形势不容乐观。一是规模小,产业聚集度低,区域布局不明显,难以产生规模效益。二是品种结构不合理。尤其在果业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我区是梨的优生区,但其种植面积仅占果业总面积的30%左右。三是科技含量低。受惯性思维影响,仍然沿用老经验,使用老技术、老材料作务、管理,与市场脱节,严重限制产品的产量、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四是缺乏品牌。在市场上拿得出、叫得响的农产品品牌寥寥无几,影响产品市场竞争力。五是扶持力度不够。未充分建立起“全面、便利、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民贷款难、产品销售难等问题时有发生,影响产业发展,制约农民增收。

为改变这种现状,各相关镇办、部门必须把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产业内部结构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村和农业工作的大事,咬定目标不放松,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迅速掀起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热潮,确保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域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市新农村建设观摩会议精神,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目标,坚持“政府统一领导、政策全面扶持、部门精心包抓、镇村全力实施”的原则,按照“南有苗菜花、北有果畜奶”的产业布局,大力实施“双千双万”工程,促进优势特色产业规模扩张、质量提高,为农民增收夯实产业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导向原则。面向国内外市场,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增强产业竞争力。

2、坚持农民自愿原则。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合理流转土地,充分调动农民调整产业结构的积极性,尊重农民意愿,不搞强迫命令,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注重实效。

3、坚持重点突破原则。以设施蔬菜、设施杂果、高效畜禽、苗木花卉、优质梨为重点,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打造示范典型,以点带面,壮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聚集度。

4、坚持科技支撑原则。加快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实施科技进村入户工程,普及实用技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育新型农民,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名牌产品。

5、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推广健康、生态的种养殖新模式,以“畜—沼—菜”、“畜—沼—果”为重点,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有机农业,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发展。

6、坚持财政扶持发展原则。区财政每年拿出500万元专项用于产业发展,采取以奖代补的政策,重点对规模连片、优质高效的生产基地和产业进行扶持。

三、区域布局

依托资源禀赋,结合产业基础,立足我区实际,全区农业产业的总体布局是:南有苗菜花、北有果畜奶。

塬上马庄、双照两镇,抢抓全省百万亩设施蔬菜建设工程实施机遇,大力发展设施蔬菜、杂果,重点推广新型日光温室建棚模式(新型日光温室建棚模式为半地下、厚墙体、钢结构、大跨度),积极推进“蔬菜上塬”工程。结合全省果业提质增效工程,抓住大宗型苹果园改造的有利时机,对现有树龄老化、病害严重的老果园进行淘汰,在以马庄镇北坡头东三支干渠为轴线的整个台塬区域,推广种植市场前景看好、品优价高的黄金梨、南水梨、新高梨;对品种优良的幼园,通过推广“四大”关键技术及主杆挂果等新技术,实现果业的提质增效。以建设规模养殖场(小区)为方向,大力发展生猪、奶牛、家禽及荷兰猪、长毛兔等特色养殖业。在以四号路为轴线的两翼,通过加快品种更新改良,注重包装宣传,积极引进深加工企业等有效措施,扩大“莽塬红”红薯种植面积,延长产业链条,努力打造品牌响、标准高、效益优的红薯种植基地。

半塬马泉、古渡两办以渭丰牧业有限公司、永安堡和渭店奶牛养殖小区为龙头,大力发展生猪、奶牛等养殖业。依托陈家台和石斗村困难职工再就业基地,积极引导群众发展设施蔬菜生产。

渭河南沣东、钓台、陈杨三办大力发展设施蔬菜、苗木花卉产业。重点在咸户路两侧、高速公路以南发展设施蔬菜,在渭河南岸曹家滩、马家寨、王道村一带大力发展苗木花卉产业,满足城市绿化、家居美化的需要。结合实际,发展奶牛、生猪、蛋鸡等适度规模养殖业。

同时,注重拓展农业的其他功能,以苗木花卉、蔬菜、特色养殖等产业为载体,大力发展旅游休闲观光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四、目标任务

(一)目标任务

坚持“行政推动、

市场拉动、龙头带动、科技驱动、服务促动”相结合的工作原则,力争用3年时间,全区新发展设施蔬菜1万亩,推广优质高效梨1万亩,新增苗木花卉1万亩,新增奶牛、生猪、家禽分别达到0.6万头、7万头、12万只。

第一阶段:抓点示范。集中精力抓好双照镇肖何庙、毛村两个示范生产基地建设,到年底,肖何庙建设新型日光温室285亩,毛村建设新型日光温室100亩。在马庄镇建设4个百亩以上的连片设施蔬菜示范基地。全区新增设施蔬菜1600亩,推广优质高效梨2500亩,新增苗木花卉4000亩,新增奶牛、生猪、家禽分别达到0.2万头、2万头、4万只。

第二阶段:全面推广。2010年全区新增设施蔬菜3700亩,推广优质高效梨3500亩,新增苗木花卉3000亩,新增奶牛、生猪、家禽分别达到0.2万头、2.5万头、4万只。2011年全区新增设施蔬菜4700亩,推广优质高效梨4000亩,新增苗木花卉3000亩,新增奶牛、生猪、家禽分别达到0.2万头、2.5万头、4万只。

(二)重点工作

集中精力实施好“双千双万”工程,带动全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

1、区肖何庙千亩设施蔬菜生产基地。新建新型日光温室1000亩,部分日光温室推广应用“畜—沼—菜”种养模式。

2、区毛村千亩设施果蔬生产基地。新建新型日光温室1000亩,部分日光温室推广应用“畜—沼—菜”、“畜—沼—果”种养模式。

3、区万亩优质梨生产基地。基地东起渭城、西止兴平、北接礼泉、南到东三支,涉及马庄镇、双照镇的22个行政村,推广种植优质高效黄金梨、南水梨、新高梨1万亩。

4、区万亩苗木花卉生产基地。基地东起咸户路、西止渭河、南至长安县、北到三号桥,涉及钓台办的5个行政村,分为城市森林景观区、苗木生产区、水生植物区、设施花卉区、经济林苗木区、展示交易区等六大区域,发展设施花卉600亩,种植苗木7400亩,种植红提葡萄1000亩、清水莲菜1000亩。

五、扶持政策

(一)设施蔬菜、杂果

凡百亩以上连片新建的示范基地享受以下扶持政策。

1、由水利、电力、交通、农发等部门负责做好基地规划区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工作。

2、新型日光温室每亩补贴1500元,水泥大拱棚(俗称燕子棚)每亩补贴1000元。

3、由区信用联社负责做好基地群众发展果蔬贷款工作,每户群众最低2万元。

4、由区农机中心负责做好大棚自动卷帘机的补贴和推广工作。

5、凡按照“畜—沼—菜”、“畜—沼—果”建设的基地,每口沼气池补贴1500元。

(二)畜禽养殖

重点对新建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实施积极的财政激励政策。

1、对新建存栏奶牛200头以上的养殖场,一次性奖励20万元;对新建存栏奶牛300头以上的养殖小区,一次性奖励30万元;对辖区原有奶牛养殖场(小区)实施改扩建项目,参照新建场(小区)落实同等财政激励政策。

2、对新建年存栏10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场一次性奖励10万元,对新建存栏1万只以上的养鸡(鸭、兔)场一次性奖励5万元。

(三)苗木花卉

1、政府统一配套基础设施,搭建平台,其中新建主干道3条共10公里(柏油路),修建生产辅道12公里(沙石路),新打机井30眼、维修机井40眼,埋设电缆5公里。

2、对新建百亩以上连片清水莲菜,每亩一次性补贴300元。

3、对新建百亩以上连片新型日光温室大棚花卉,每亩补贴1500元。

4、对新建百亩以上连片苗木花卉的农户,每亩一次性补贴300元。

5、对带动能力强的苗木花卉龙头企业实行一次性5—10万元的奖励。

(四)优质高效梨

1、政府统一采购种苗并无偿提供给农民群众。

2、凡新建500亩连片以上的生产基地,政府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

3、由区农机中心负责做好基地内生物、物理增温、灭虫等技术所需仪器设备的推广补贴工作。

上述发展农业产业的优惠政策,经区农林局验收合格后予以兑付。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主管书记、主管区长任副组长,区委区政府办公室、区委农工部,区发展计划局、财政局、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教育局、农林局、水利局、交通局、科技局、旅游文物局、农发办、供销社、市区电力局、信用联社及国土、工商、质检等部门单位负责同志以及相关镇办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农林局,由农林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主管局长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各相关镇办也要及时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完善推进机制,夯实工作责任,在全区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真正做到方向同一、目标同向、工作同力,迅速在全区掀起新一轮优化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新高潮。

(二)广泛宣传发动。各相关镇办、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横幅、板报等宣传工具,把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意义、调整的重点及方向、区上的扶持政策送到农民群众手上,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动员一切社会力量关心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尽快在全区形成农民为主、政策扶持、社会参与促进工作的强大合力。

(三)严格考核奖惩。为确保用最短的时间使全区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实现突破性进展,区上将其纳入新农村建设考核的重点内容,作为评价各相关镇办、部门领导干部政绩的一项重要指标,制定严格的《考核奖惩办法》。对成绩突出、进展较快的镇办及部门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滞后的给予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四)层层落实责任。为了确保全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取得实效,区委、区政府决定对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点建设工程实施区级领导和部门包抓制度。区级领导继续坚持“3+2”包抓机制,镇办和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包抓工作第一责任人。区农林局要做好基地的规划设计和生产全程技术服务工作;相关镇办村组要做好产业发展所需土地的调整和流转工作,并制定出台积极的扶持政策,人、财、物全面倾斜;相关部门特别是水利局、交通局、农发办、市区电力局等要做好基地内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工作,同时,要将本部门的有关涉农资金和项目向基地建设和产业发展倾斜;区旅游文物局要指导镇办做好农家乐发展工作;各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合作社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体现市场主体地位,主动与农户、基地签订购销合同,加强产地(产品)一体化认证和品牌注册等工作,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各级、各部门特别是涉农部门和镇办,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作中,要主动介入,全面加强对上沟通协调力度,积极争取涉农项目和资金,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创造条件。

(五)搞好农民培训。各相关镇办及部门要紧紧围绕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积极探索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培训效果等方面的新路子、新方法。要围绕主导产业,充分发挥辖区现有教育培训资源优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大力开展以农业实用先进技术为重点的现代农业、市场经济、法律知识等方面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民素质和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

(六)推进产业化经营。突出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建设,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快龙头企业建设的意见和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关联度高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帮助支持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发展,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同时要积极探索农产品新的销售流通方式,加强农产品产地(产品)一体化认证和品牌包装宣传工作,打造名牌产品,提升我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快农产品市场和专业销售队伍建设,强化信息服务,全力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拉动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上一篇:街道办已婚育龄妇女孕环情监测通知 下一篇:区纪委大事项表决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