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引领教学 体验科学探究

时间:2022-09-07 07:25:02

实验引领教学 体验科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171-02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实验为引领,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总是以一个知识的传授者的身份出现,采用的教学方式主要是“灌输式”,学生是一个容器,只能被动地接受。而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以一个全新的姿态出现在学生的面前,教师是一个共同的学习者和一个研究者,是学生学习生涯的领路人。我们要摒弃过去教师一言堂的做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

物理学科的教学特点决定了必须把实验教学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依靠实验,借助实验,发挥实验的优势,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实验教学的组织形式较多,通常分为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课外小实验等。不管是何种形式,都要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都要培养良好的物理学习和研究的素养。怎样有效地开展实验教学呢?下面从三个方面来研究:

一、教师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教学也就是老师在台前做演示,学生在座位上观察,通过教师的边做边讲,学生根据出现的现象归纳出相应的物理知识和规律。演示实验要求老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实验器材准备,实验过程的设计,实验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考虑实验的可见度等等。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不能为了完成任务匆忙把实验一做,结论一得就万事大吉了。而是应该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对教师所要研究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猜想,要研究的问题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过程中要观察什么?有什么注意事项?在教师做完实验后要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自己得出结论,让学生充分体验物理学习的探究过程。例如:在讲解压力作用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先让学生进行猜想,压力作用的效果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同学们的猜想很多,跟压力,重力,质量,接触面积等等,老师对这一些猜想进行归纳,对不合理的猜想进行排除。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好差怎样才能显现出来呢?同学们交流后提出可以通过用海绵的形变程度,在沙子中陷入的深度等等将这些效果间接的显示出来。在这些问题处理好后,老师开始进行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对照这些现象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这个实验用到了哪些研究方法?对老师刚才做过的实验还可以进行哪些方面的改进?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猜想,观察,对实验提出改进意见,学生兴趣浓,积极性高,充分享受了物理的研究过程。当然,演示实验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尤其距离学生较远,可观性不够,尤其是后排的同学难以看清,而且学生不能亲自体验,影响了实验的效果。

二、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教学是物理学习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份,学生通过分组实验亲自去体验发现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的过程,对物理的学习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学生分组实验教学不是简单地将器材发给学生,让学生漫无目的地去组装、去拼凑,对照课本依葫芦画瓢。也不是说学生实验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的时候,老师草草收场,简单地给一个结论。学生分组实验不仅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是一个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同时也能让学生形成严谨的,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学生分组实验是一个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的探究活动,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论及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实验数据如何处理等一系列的问题,它是物理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进行学生实验之前,要对研究问题进行猜想,确定研究方法,制定实验方案,对实验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预判,如何使实验做到最优化,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等等。例如:在研究电流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在实验之前先让学生进行猜想,并设计出实验电路图。在设计实验电路图进行展示时,有的同学用的是小灯泡,有的同学没有用滑动变阻器,用小灯泡作为研究对象有什么缺点?需要使用滑动变阻器吗?使用它有什么好处?针对这两种情况让学生去交流和讨论,对实验中存在的缺点进行改进。在研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时,如何使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呢?启发学生这里涉及到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在这个实验中对实验数据的处理采用了列表法和图象法两种方法,而图像法是我们处理数据时常用的一种方法,图像法更能直观地从中发现存在的规律,让学生学会物理上对数据的处理方法。在这个实验中教师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的结论,而是把学习知识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让学生猜想,设计实验电路图,并对实验电路图进行评判,对实验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今后进行科学探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课外小实验

课外小实验作为物理课堂教学的补充,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的老师往往忽略课外小实验,其实在每章结束时,课本后面都安排了课外实践活动,这部份活动如能落到实处,将对物理课堂的教学起到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课外实验的安排要注意几个问题:实验器材要容易获取,实验要便于操作,实验现象要显著。例如;用筷子和米可用来研究静摩擦力,杯子和一张纸片可研究大气压的存在,鸡蛋和杯子可研究惯性的知识,用两个纸杯可制成土电话等等。在课外也可把课堂上一些重要的实验让学生再次去体会,例如: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在家长的指导下用煤气烧水,声音的变化就很显,气泡也比在实验室做的更大些。还可测量老花眼镜的焦距,并初步完成凸透镜成像的相关研究等等。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将课外小实验真正的开展起来,一定会成为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的亮点。

只有我们能够按照新课程标准,遵循物理教学的规律,把物理实验作为课堂教学的主阵地,让学生充分享受科学探究的过程。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展现自我,在物理知识的海洋中徜徉,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素养,我们物理教学的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光明。

上一篇:注意在英语搭配习得中作用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关于构建高职化学检验技能训练体系的思考与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