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桥施工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

时间:2022-09-07 07:18:59

论道桥施工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 我国的路桥事业也随之发展起来。而混凝土作为其主要建筑材料之一被广发应用其中,但是在实际的工程施工过程中还有许多技术问题需要我们注意。本文分析了道桥施工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中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道桥施工;混凝土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目前道路、桥梁的混凝土建筑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其施工形式、施工工艺以及施工过程有其独特。通过探讨混凝土技术在桥梁施工中常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办法。

一、混凝土道桥施工中常见的问题

1、桥梁裂缝分析

混凝土桥梁裂缝是桥梁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它产生的原因复杂多变,有多种因素的相互影响,但每一条裂缝均有其产生的一种或几种主要原因,就其产生的原因,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几类:

1.1收缩引起的裂缝

在大量的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因收缩而引起的裂缝是最普遍的。在混凝土收缩的种类中,塑性收缩和缩水收缩(干缩)是发生混凝土体积变形的主要原因,另外还有自生收缩和炭化收缩两种情形。塑性收缩。混凝土浇筑施工后的4~5h 左右,此时水泥的水化反应开始剧烈,分子链逐渐形成,出现泌水和水分急剧蒸发现象,混凝土发生失水收缩同时骨料因自重下沉,形成收缩。在构件的竖向变截面处如T 梁、箱梁的腹板与顶板、底板的交接处,因硬化前沉实的不均匀多会产生表面的顺腹板方向的裂缝。缩水收缩(干缩)。混凝土结硬以后,随着表层水分的不断蒸发,湿度逐步降低,导致混凝土的体积减小,称为缩水收缩(干缩)。由于混凝土表层的水分损失快,而内部损失慢,因此产生表面收缩大、内部收缩小的不均匀收缩,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致使表面混凝土承受拉力,当表面混凝土承受的拉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即会产生收缩裂缝。

1.2荷载引起的裂缝

造成混凝土桥梁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荷载设计不合理。主要分为直接应力裂缝与次应力裂缝两种。产生直接的应力裂缝是因为在设计阶段,计算机的模型欠合理,例如推算的结构受力并不符合实际的结构受力; 设计中结构处理不合理; 结构的安全系数过低; 荷载定量设计时出现少算或者漏算情况,断面的设计不足; 结构的刚度不够; 钢筋数量偏少或者布局失误; 设计图纸交代不清。在施工阶段随意地起吊、翻身、安装以及大吨位运输; 在桥体雏形时无限制地堆放设备、器械等,重力使桥体产生裂缝; 施工人员没有按照设计图纸施工; 人员擅自更改结构的施工次序、改变结构受力模型; 无事先对桥体结构进行机械振动下的承受量和疲劳强度验算等。在投入使用阶段,常有超出桥体荷载的大吨位车辆行驶; 车辆事故中遭到剧烈撞击; 桥体或者桥体附近发生爆炸、地震等事件; 常受风霜雨雪的侵蚀等。产生次应力裂缝是因为桥体在设计的外荷载作用下,桥体结构的实际使用情况和设计推算误差严重,因此致使结构的某些位置发生了次应力。另一个方面,施工中经常要在桥体结构中凿洞、开槽等,这在设计图中难以精确考虑到,通常都是根据经验进行钢筋结构布局等,这使得受力的构件在被开凿、挖洞之后,力流将会产生绕射问题,巨大的应力集中在孔洞四周,因而引起构件开裂。

2、 蜂窝麻面

混凝土桥梁表面蜂窝状也是桥梁的一大问题。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含气量过大,而且引气剂质量欠佳。由于目前使用的各种引气剂性能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混凝土中呈现的状态也不尽相同,有的引气剂在混凝土中会形成较大的气泡,而且表面能较低,很容易形成联通性大气泡,如果再加上振动不合理,大气泡不能完全排出,肯定会给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造成蜂窝麻面。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混凝土过于黏稠,振捣时气泡很难排出。由于混凝土配合比不当,导致新拌混凝土过于粘稠,使混凝土在搅拌时就会裹入大量气泡,即使振捣合理,气泡在粘稠的混凝土中排出也十分困难,因此导致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蜂窝麻面。由于混凝土和易性较差,产生离析泌水。为了防止混凝土分层,混凝土入模后不敢充分振捣,大量的气泡排不出来,也会导致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蜂窝麻面。不合理使用脱模剂也是造成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蜂窝麻面的重要原因。

3、此外,引起桥梁出现裂缝的原因还有混凝土钢筋受到锈蚀,施工材料质量较差,施工工艺落后等。

二、混凝土桥梁常见的问题的解决对策

1、改进施工技术,加强技术管理

桥梁施工技术管理是消除桥梁常见问题的前提条件。我们可以在施工前加强原材料的检验、试验工作,施工中严格按照方案及交底的要求指导施工,明确分工,加强计量监测工作,定时检查并做好详细记录,认真对待浇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冷缝,并采取措施加以杜绝,在实施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根据施工方案落实到位,加强插筋位置的振捣、抹压、养护,同时加强初凝前的抹压,可以消除初期裂缝,并可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2、裂缝的防治措施

1、温度控制

强化温度控制。为避免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1骨料级配要合理,可以适当选用添加剂,尽可能地选用干硬性混凝土,尽量减少水泥用量,以有效降低水泥水化热。

1.2做好混凝土拌和工作。拌和混凝土时,应用冷水降低混凝土温度,确保将混凝土的浇筑温度降到最低。

1.3注意施工季节和天气,同时做好相应的防护准备。一般应选择在气温合适的春季或秋季施工,尽量避免在夏季或冬季施工。不得不在夏季施工时,则必须采取控温措施:一方面,要尽可能地降低浇筑厚度,以充分利用浇筑面进行散热;另一方面,为了进行有效降温,可以将冷却水管铺设在混凝土里面。同时,要严格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尽可能地避免混凝土被太阳直接暴晒。

1.4科学合理安排工序,并对混凝土外露面进行严格控制。在搭设混凝土支架时,为了尽可能地减少非弹性变形,应对混凝土表面进行预压,同时做好其表面受力的测算工作。对于塑性收缩缝,应该以降低水分蒸发速度为主要控制途径,注意加强早期养护,可用草垫或麻袋覆盖在混凝土表面并浇水。

3、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分析及解决方案

要避免因为使用引气剂不当而出现的蜂窝麻面,首先要选用质量较好的引气剂。第二,通过调整砂率、混凝土水灰比、胶结材料用量及其外加剂的组分以降低混凝土的粘稠度; 第三,严格控制振捣时间以调整新拌混凝土和易性; 第四,针对水泥中的引气组分,加入消泡剂,例如有机硅消泡剂、聚醚类消泡剂等,可以帮助消除其中气泡。第五,选择使用优质的脱模剂; 第六,严格按《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中的规定执行,每层混凝土浇筑厚度不应大于50 cm。

4、加强施工质量管理

4.1选用恰当的混合物拌合比例,这样不但能满足施工条件,同时也能满足混凝土的强度要求; 将水灰的比例调制好,在符合强度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水泥的使用量。

4.2清洁干净钢筋上的油污或者氧化的铁锈,以免影响粘结力。

4.3正确地进行振捣、浇筑操作。因为过分地振捣对混凝土均匀性有害,振捣不足不能保证混凝土应有的密实度,因此要恰到好处。

5、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

混凝土的早期养护进目的是让混凝土在适宜的温度下,达到两个方面的效果,第一,让混凝土避免遭受水分和高温的损害,防止有害的干缩与冷缩; 第二,促使水泥能够顺利进行水化作用,以期达到设计的强度和抗裂能力。具体说,等到混凝土完全硬化后才拆模,拆模后要立即覆盖或及时回填,防止受到外界气候的影响,养护期应以硅强度增长最快的阶段为准,大约7 ~ 30 d。

结束语

道桥质量的好坏关系到道路的通畅,人们出行的安全和质量。因此必须全面的提高道桥的使用寿命和使用质量。由于目前的道桥建设主要采用的时混凝土技术,所以提高到桥质量的关键就是提高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可以在具体的施工环节中通过细的规划,和新的施工技术来逐渐的完善混凝土施工技艺。我国的道桥建设仍旧面临重大的挑战,施工单位和道桥管理单位应该共同致力于道桥建设的混凝土利用技术的完善之上。

参考文献:

[1] 张伟.道桥施工中混凝土桥梁问题分析[J]. 浙江科技信息,2010,( 19) .

[2] 王志 论道桥施工中常见的技术问题及解决对策河北科技信息2011-09-13期刊

上一篇:谈施工阶段建设单位的现场质量管理 下一篇:复合保温装饰一体化板在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