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阅读视野下的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

时间:2022-09-07 05:55:16

数字阅读视野下的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

摘 要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一种新兴的阅读方式――数字阅读走进人们的生活,并备受广大读者的青睐,本文通过分析数字阅读的概念、特点及对图书馆服务的影响等问题,提出图书馆开展数字阅读创新服务的措施,指出图书馆应以此为契机,加快自身的数字资源建设。

关键词 图书馆;数字阅读;创新;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20-0191-02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网络的广泛普及,数字阅读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并成为我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阅读从传统的纸质阅读时代演变为纸质阅读与电子阅读并存的时代,呈现出数字化、个性化、多元化的新趋势,这可以说是一场前所未有的阅读领域的革命。承担着信息传播重任的图书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图书馆必须与时俱进,进行调整、创新与转型,在数字阅读环境下不断创新,为读者提供耳目一新的阅读体验。

1 数字阅读概述

数字阅读即为阅读的数字化,其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阅读方式的数字化,也就是说信息以数字化形式进行获取或传递,信息的载体不再是普通的纸张,而是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脑、电子阅读器等;二是阅读内容的数字化,也就是说信息是以数字化方式呈现的,如网络小说、电子书、电子地图、微博、数据库等等。数字阅读改变了传统的、被动的、单一的局面,使读者的阅读更具有主动性,阅读方式更加便捷,阅读内容更加丰富,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和追捧,是阅读方式的重要变革,也是图书馆必须面临的新挑战。

2 数字阅读的特征

2.1 海量信息资源

网络的联通能力和计算机强大的存储能力使得信息资源可以通过网络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获取,为数字阅读提供了海量资源。而且形态呈现多样化,如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将传统的静态阅读发展成为视、听、读三位一体的立体阅读,使阅读有声有色,为读者提供丰富多彩的阅读内容。

2.2 经济环保

数字阅读可以摆脱传统阅读必须有纸媒的形式,可以让读者随时随地有效利用零散时间进行随意阅读,无需经过造纸、印刷、物流等多个环节,现在的信息都是即时性的,这样不仅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更能节约资源,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

2.3 便捷性

数字阅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们可以使用手机、电脑等在第一时间获取信息、反馈信息、传递信息,省时省力,真正做到自由阅读。

2.4 互动灵活

传统的阅读方式是一对一的、单向的,读者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数字阅读是双向的、多向的、快餐式的、浏览式的、互动式的,可以以一对多甚至多对多的方式进行,给人以全方位的阅读体验,使读者可以主动地获取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使阅读更有效。

2.5 目的实用

数字阅读作为一种超文本阅读,读者不需要像传统阅读一样读完全篇,只用点击文本中的关键词或者相关图像,就能阅读与之相关联的其他内容,有效地帮助读者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资源,更节约了读者的阅读时间,丰富了阅读的自主性和可选择性。

3 数字阅读对图书馆服务的影响

从馆藏资源、馆藏布局以及业务流程,图书馆工作的方方面面都深受数字阅读的冲击和影响。数字阅读的便捷性、低成本、高存储、绿色环保等特点和优势正改变着人们的传统的阅读习惯,传统的阅读方式都到重创,图书馆必须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服务的转型与创新。

3.1 读者流失

现在是大数据时代,网络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使得们获取信息资源的途径越来越多,图书馆早已不再是人们获取信息资源的重要场所。很多图书馆不断地加强纸质文献建设,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缺依然没有满足当代读者阅读的个性化、海量化、休闲化、快速化,导致严重的资源浪费,无法吸引读者到图书馆来阅读和学习。

3.2 内容匮乏

虽然一部分图书馆已经加快了现代化、数字化、信息化的步伐,但他们没有深入地调研和全面的分析,购置的数字资源无法满足读者对信息资源快、新、精、准的阅读需求,而且受图书馆普遍经费短缺的限制,使得数字资源更新速度较慢,远远无法满足读者更深层次的阅读需求,对读者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不利于图书馆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3 技术障碍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革新,图书馆引进数字化资源包括自建数字资源都日益增加,但是现在缺乏统一的跨库检索和技术标准,图书馆购置的数字资源来自于不同的厂商亦或是不同的平台,它们存在着不同的格式乃至不同的版权的保护技术,造成数字资源的纷繁杂乱、零散无序的状态,导致读者在利用这些信息资源时要面对不同的登录界面并不停地更换不同的检索方式,造成读者检索过程中的的厌倦和烦躁,进而丧失阅读热情。

4 以数字阅读为契机开展图书馆创新服务

数字阅读时代已经到来,图书馆应该改变传统的服务方式,针对读者日益增长的数字阅读的需求,图书馆要积极探索创新型的服务模式,全方位地为读者提供更优质、更先进的服务。

4.1 加强数字资源建设

数字阅读时代,资源建设仍然是图书馆工作的重心。阅读本身并没有改变,变化的是阅读的载体。资源永远是阅读的主体,在这场阅读革命中,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信息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图书馆要改变重“藏”轻“用”的传统思想,不断加快数字化资源建设,满足读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毫无限制的阅读需求。

4.1.1 采用各种方式丰富数字资源

阅读方式的转变影响着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结构,传统的纸质资源将失去主导地位。图书馆可以利用以下几种方式加快数字化馆藏建设:一是数字资源的采购:图书馆要再进行充分的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办学方针、学科建设,立足本馆实际,进行详细的统筹规划,逐步加大数字资源的采购力度,如可以采购大型厂商的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专业数据库等,不断丰富本馆的数字资源;二是图书馆自建数字资源:图书馆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加快和完善馆藏文献资源数字化的进程,对馆藏的信息资源进行深层的加工和挖掘,还可以根据地方特色和读者需求,开发出有特色的、实用性强的数据库,如我馆为打造“仲景品牌”自建了“张仲景医籍文献数据库”,不仅突出了地方特色,也突出了医学院校的特色,从而吸引读者关注图书馆,提高数字资源的利用率;三是整合网络资源:网络信息资源纷繁芜杂、良莠不齐,必须经过有目的的、有选择的、有重点的的分类、采集、整序才能获得使用价值高的、有效的信息资源,随着大数据的到来,图书馆资源与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必将成为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必经之路。

4.1.2 纸质资源不可或缺

随着电子资源的迅猛发展以及数字阅读的兴起,传统的纸质资源是否会走向消亡呢?根据笔者的问卷调查显示,80%以上的读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更愿意进行纸质阅读。所以即便是在数字阅读时代,也要保障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的共同存在,可以在满足纸质资源建设的同时,加快数字资源的建设步伐,但不能顾此失彼,丧失原有的读者群。

4.1.3 保障数字资源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建立健全完备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是图书馆的重要职能,这一点是其他社会机构所无法取代的。比如研究人员需要有关某一学科或专题的文献资料进行这一领域的研究,那他需要掌握的文献信息资源起码在100篇以上,还要涵盖大量的核心文献,而能提供如此大量的、连续性的文献信息资源的机构只有图书馆。数字化时代,图书馆必须不断地以各种形式丰富馆藏资源的内容,满足读者的日益增加的阅读需求,使读者足不出户,遍读天下书。

4.2 加强数字阅读的推广

现在早已过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在信息网络环境下,读者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更加多元化,图书馆要想使其馆藏的信息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提高其数字资源的阅读率,就要进行大量的宣传和推广。如以“世界读书日”、“全民阅读活动”为契机对数字阅读进行宣传和推广,并引导学生利用数字资源。图书馆可以通过校园网宣传、印发数字资源宣传册、校园宣传栏、举办专题讲座、设立数字阅读体验区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及其延伸服务,在潜移默化中加深读者对数字阅读的认识和理解。

4.3 创新数字知识服务方式

数字阅读时代的到来,使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以及服务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以读者需求为导向,为读者获取知识、分析知识等提供条件,使海量的信息和知识能够更好地被读者共享[1]。首先要做好导读工作,针对读者的数字阅读需求,积极挖掘相关的数字资源,对读者的阅读进行相关的引导和跟踪服务,为其提供全方位的、人性化的、个性化的服务;还可以采取“引进来”、 “走出去”的方式,对本馆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进修,并定期举办学术交流活动,不断加强图书馆员的信息素养,使其成为具有创新意识,能够引导读者数字阅读,并与读者进行交流探讨和分享数字资源的复合型图书馆员;同时,图书馆要引进一批既掌握图书馆学专业知识又具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专业技能的多学科交叉型人才,不断优化图书馆的人才结构,适应数字化、全球化、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更有效地深层开发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另外,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承的阵地,要再网页设计、电子资源应用方面,屏蔽一切不良网站的链接,建立学习资源、特色馆藏、数据库、移动图书馆等一站式服务[2],引导读者正向阅读,使数字阅读时代的读者服务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5 结束语

数字阅读不仅仅是一种阅读方式,它更成为了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凯文・凯利说过,在数字时代,图书并没有死,只是换了一种活法而已[3]。图书馆应该以数字阅读为契机,不断加强自身的数字化资源建设,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创新型的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刘梅.图书馆阅读变迁研究[J].晋图学刊,2011(9):

69-71.

[2]吴敏慧.数字化时代阅读方式的变化及发展建议[J].图书馆学刊,2013(3):77-80.

[3]谢蓉.数字时代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2(5):23-27.

作者简介

孟玫(1984-),女,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期刊部主任,馆员,河南省图书馆协会会员,本科,研究方向:图书信息化服务,已9篇。

上一篇: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浅议 下一篇:中职教育吸引力:问题·成因·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