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发展影响因素探讨

时间:2022-09-07 02:54:26

社会体育发展影响因素探讨

1当下对于我国社会体育产生影响的因素

1.1价值观因素:不同价值观念影响

首先,国家宏观调控会对于社会体育事业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社会事业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扶持,政治支持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是,一旦政治方面所起到的作用被刻意放大,那么就容易产生消极的体育意识,如急功近利,这样就导致在体育事业的管理方面出现混乱的状态;其次,改革开放之后,社会经济发展迅猛,拜金主义盛行,这种不良价值观念无论是对于竞技体育还是社会体育的发展都是有害无益的,不利于社会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最后,相当一部分社会群众认为体育事业是体育生还有国家运动员的事情,同自己无关紧要,因此没有必要进行体育活动,这种狭隘的思想致使其疏于体育活动,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也深受影响。

1.2经济因素:经济水平影响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经济的大力支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同样,我国的社会体育要想得到快速发展必然需要一定的资金扶持,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其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速度、规模及整体水平。经济实力强大的国家或地区,其对于社会事业的资金投入就大,各项配套设施就更为全面,必将有助于社会体育的进一步发展;相反,国家经济实力不强,就难以有更充足的资金来扶持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从而就会受到明显的制约。同时,经济发展水平高,居民的消费能力也就强,在体育娱乐、体育健康的投资方面也就具有资本,反之,就没有能力进行体育消费。我国人口众多,体育经费及场地分配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加之各地区经济水平差异明显,导致了社会体育事业不平衡现象的发生。

1.3人才因素:专业人才匮乏影响

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持与配合,我国的社会体育事业要想得到更快速、更稳健的发展必然要培育更多的专业体育人才作为指导,这些人才要具备一定的体育素养、体育技能,综合素质相对较高,如体育院校的兼职体育教师、场馆教练等,由这些专业人才担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职位对于社会体育事业朝着科学、有序的方向发展必定是大有裨益的。但是眼下我国的体育专业人才大都集中分布于高等体育院校中,社会中的体育专业人才还是相对比较匮乏,难以满足社会体育的基本需求,从而制约了社会体育的进一步发展。

1.4生活方式因素:不科学的生活方式影响

美国著名学者曾经通过医学调研得出一项结论:对于人们健康产生影响最为重要的因素就是生活方式。纵观我国,56个民族,13亿人口,国土幅员辽阔,世界第三大国家,不同地区的作息与饮食等生活方式都是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南北生活饮食差异、东西文化差异及民族习俗差异等,必然会存在着某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不良的生活习惯越长,那么人们的健康就越糟糕。当下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及就业压力变得更加艰巨,相当一部分人都是忙于工作与生活起居,只是眼观他人进行体育锻炼,这种不科学、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是需要改善调整的。

1.5学校因素:校园教育影响

学生在毕业之前都会接受体育课程培训,进行各种体育活动及锻炼,但是社会体育却是针对于全体社会人员而言的,并非向校园体育那样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是我们应当认识到,学校体育对于社会体育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一方面,由于校园体育带有强制性的执行,致使一部分疏于运动的学生对于体育活动产生一种厌倦的感觉,在离开校园之后,不受校园规章纪律的束缚,因此不再有规律地进行体育活动;另一方面,社会体育事业的进步发展深受学校体育事业的制约,由校园进入社会的群体无论其体育素养高低,社会体育都没有拒绝接收的权力,因此,校园体育的教育水平直接对于社会体育的整体水平产生着影响。

1.6体育活动本身因素:项目及内容影响

人们乐忠于参与具有娱乐性的体育活动,一方面活动内容具有很强的互动性、趣味性,能够激发人们的参与热情;再就是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令人应接不暇。根据相关调研得出,当前我国多个地区的社会体育活动项目具有如下特点,非竞技性、很强的保健性。对于体育场地及体育运动设施的要求普遍不高。这些特点深受中老年人的喜爱,但是由于运动器材相对单一且活动内容没有趣味性,对于青少年的吸引力就不那么明显,此外,社会体育的很多体育项目娱乐性低、体育设施及场地覆盖不全面,群众意识有待提高,这些都成为制约社会体育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2实现我国社会体育稳健发展的相应对策

2.1充分发挥国家职能

国家政府部门对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及推动作用,对于实现社会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当下,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战略导向由原本的重视竞技体育转到竞技体育、社会体育双重发展,这种转变必然会对传统的体育管理制度产生一定冲击,传统体育体制改革也势在必行,以满足体育战略发展方向的需求。各级政府部门尤其是相关体育行政部门,更应当坚决履行自己的职能,科学地、有步骤地将体育工作的重心由单一的竞技体育转移到竞技、社会体育并重发展的方向中来,积极开展并扶持相对薄弱的社会体育,制订并施行全民健身计划,全面增强社会群众的身体素质。国家体育行政部门应当做到由办体育向管体育、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由微观管理向宏观调控等方向的转变,实现社会体育的自由稳健发展。

2.2进一步更新体育观念

社会体育要想得到全面发展就需要全民的共同参与,但是由于外来体育项目,如跆拳道、瑜伽等的冲击加之部分社会群众对于社会体育存在偏见,功利心理及拜金主义的影响都使其难以参与到社会体育中来。针对于此,这就要求对社会群众予以正确的引导,使其更新体育观念,真正认识到社会体育的优势所在,从而调动参与社会体育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早在上个世纪我国就开始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目的就是要求中国重视社会体育的发展,全民体育才是真正的体育事业发展。当下,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体育娱乐消费、体育健康投资及有偿体育等新兴观念都激发了部分社会群体参与社会体育的热情与兴趣,自发参与到体育健身运动中来,最终形成终身体育的良好意识。

2.3注重发展体育人口

体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体育人才,提高体育人口质量成为推动我国体育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当下,就社会体育而言,优化体育人口的基本结构成为社会体育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36~45岁这个年龄段的群体社会负担重,同时他们也是实现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由于时间上的忙碌,这个年龄段的社会体育参与比例最低,这同其劳动强度及社会责任是不相匹配的、是不合理的。因此,在制订全民健身计划时,应当着重优化社会体育的人口年龄结构,特别是处于社会中坚力量的中青年群体更应当多多参与社会体育运动,实现体育人口结构比例的完善与优化,从而为实现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4优化体育场地设施

我国的社会体育事业起步较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就是其中薄弱的一环,最明显的体现就是体育场地设施的供需矛盾突出。现有的体育场地设施难以真正满足社会体育人员的运动健身需求,人口众多,体育场地有限且体育设施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这些都需要进行优化处理。国家政府部门及社会应当加大体育事业的经济投入,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好体育彩票收益中规定的用于全民健身的部分,借助于政府部门及其他社会团体的补助,促使其分属各个单位中的体育设施及场地实现对社会开放,尤其是体育场地相对充足的学校等,从而大大提高现有体育设施及场地的实际利用效率。同时,还要强化城市规划与相关立法,建立相适应的体育配套设施,对于那些没有体育设施的绿化带或可行区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酌情投资建设体育场地并安装体育设施等。

2.5培育专业人才团队

伴随着我国社会体育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对于体育方面的专业人才的技能要求呈现出逐年增高的趋势,尤其是社会体育的组织及相关指导人员更是十分注重社会体育人才的专业素养水平,对于具备高素养高技能的社会体育人才十分青睐,予以大力培养。由于我国社会体育的指导员体制起步同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明显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快,这都是有目共睹的,尽管该制度的实际作用尚未得以全部发挥,但是还是在逐步的完善与更新中,从而同我国的社会体育国情相适应。我国人口众多,社会体育人员也是比其他国家多数倍,社会体育指导员分布于不同地区,布局相对分散,因此,应当将那些分散的社会体育指导人员予以统筹安排分配,从而达到充分利用的目的,为我国的社会体育事业作出贡献,特别是我国各大体育院校中拥有众多的优秀体育人才资源,这也是将来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工作的人员储备资源,因此应当予以重视和培养,引导与利用。

作者:王雅慧 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上一篇:商务英语教学现状及发展 下一篇:特殊教育师范生爱心教育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