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英语在西安本地高校推广的可行性探究

时间:2022-09-07 02:44:12

学术英语在西安本地高校推广的可行性探究

【摘 要】本文基于目前西安本地高校英语教学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需求分析理论对在西安本地高校推广学术英语的可行性从学生、教师、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 国际化 西安本地高

引言

学术英语的特色之一就是它基于需求分析理论之上。专业英语即是将英语建立在学生所需要的方向需求分析之上,主要包括两方面:目标需求分析和学习需求分析。Dudley-Evans和St.John(1998)从目标情景、学习情景和现状情景三个方面构建需求分析框架。国际上基于需求分析下分析ESP需求很多,其分支EAP教学需求分析通过调查发现在学生学校英语技能、英语学术规范化均存在缺憾,学生对针对性的专业英语或者专门用途的学术英语有着强烈的需要。目前,学术英语是我国大学英语教育较新的一个教学研究领域,正处于实践摸索阶段。在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背景下,通过考察西安区域高校学生对英语专业性学习的需求,运用需求理论进行分析,来论证学术英语是否有必要在本地高校开展的可行性。

大英教学现状及西安思源学院的设想做法

1.大英教学现状

在西安国际化大都市背景下,本地高校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地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不断调整适应发展培养人才的创新模式,积极参与并致力于高校转型试点工作。根据笔者对于西安本地高校的了解,根据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本地本科院校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类,二类,三类。目前,总体上来说,本地高校的英语课程都是先在大一、二年级开设通用英语两学年,再根据不同的专业开设一或二学期的专业英语,或是个别高校开设了全英文教授专业课的课程。其实,如此如出一辙的课程设置本身就存在诸多弊端。这样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最突出的问题在于没能充分体现个性化和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虽然在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3号文件提出了非英语专业学生在高等院校学习英语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英语运用的综合能力,着重强调听说读写能力,其意义在于让学生在后续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进行基本的英语交流沟通,方便其自学和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水平,也保证了我国社会发展能够更好地和国际交流和接轨,每个高校结合自身专业设置来确定学校的定位和特色,结合国际高等教育的趋势,进行合理的设置和开发课程,开展课程改革和提高教学评价质量,来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为了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人才培养要具有国际化教育水平,开拓国际视野,能够通晓国际规则以便参与国际事务,具备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的目标,我国的高校英语教学也要根据文件的指示进行课程改革,从基础英语的教育转变为专门学术英语,通过高等教育的专业核心知识来支撑学术英语的学习,更为注重专业学术英语能力的提升。例如:中国政法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取消了大学生基础英语的教学任务,从大一新生开设的课程里增设了学术英语。在其他国家学术英语课程开设也是比较普遍的。如:欧美地区的高等学府外语尽管也是英文,但是在课程设置里面并没有将其作为基础课程;在罗马尼亚大学里,英语的基础教育已经在中学完成,到大学直接开设专业学术英语,不再开设基础英语。基于对目前西安本地高校英语教学现状的了解得知,学术英语的推广可行性是不言而喻的。

2.西安思源学院的设想做法

(1)改革试点的背景及原因

为了满足国家对高校在新时期发展中提出的新要求,即大学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两大类,加快地方院校的快速转型,思源有幸成为陕西省第一批应用型转试点院校。无论是从试点的行政和工作部署及实施方面来讲都可以说开始了里程碑式的转变。很快成立相应机构和及时制定制度以确保各项工作的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高校之间的竞争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不断加剧,没有特色的高校一定不会逃脱被击败的厄运。因此,为了准确定位办学特色,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各个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是赢得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唯一胜算筹码。

(2)大学英语设置的转型的实践计划

学生大学英语水平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未来就业的起点、范围和高度。因此,学校鼓励和要求大英教师必须新转型时期,不断研究大英的现状并提出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大英教学改革方案。历经几年的探索和研究一线教师初步提出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大英改革举措。即:考虑到本校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对薄弱的学情,结合不同专业学生英语的综合水平,分批试点。第一批通过考试和学生自愿原则组建英语小班教学,课程设置及教学目标区别于通用英语。先开设为期一学期的英语水平提升,为第二、三、四学期学术英语的开设打好基础。由于思源学院隶属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学生英语水平相对较低,即属于三类水平,所以,学术英语的开设主要是职场英语(EOP)。换句话说, (ESAP)学术专业英语,他强调的是学科特定的英语,例如计算机、医疗、军事等专业领域中的专业英语词汇、语法结构固定模式以及沟通上常采用的技能和交流策略。同时,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即:微课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大学英语课堂一片死寂,教师经常唱独角戏的窘境,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水平。

(3)拟取得的教改效果

学生对英语课程的满意度极大提高,参与度也较以前有了极大提高,基本达到了实施方案中预设的教学目标。英语教师从理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从以前对于学术英语的误区走出来了,而且更清楚地认识到学术英语和学生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后所取得的相得益彰的绝佳效果拍手叫好。学校也寄予极大的资金和制度支持。总之,思源的转型实践拓宽了教师的教研视野,促进了教育教学效果的稳步提升,也为学术英语在西安本地高校的推广开了一个好头。

行动与对策

针对目前的西安本地一、二类本科高校学生在四、六级过关的情况下也不能从事相关企业工作或者继续深造,追究原因,是因为本身设计的英语四六级考试不是按照企业的需求或者不能达到企业所需。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高校开设大学英语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特点是通用性,而不是学术英语那样对学生所学习的专业进行英语行业性的教学。西安三类本科高校学且不说英语四、六级过关率低的现实情况,一般英语交际能力的水平也令人担忧。基于此种种情况,笔者建议西安本地本科高校在探索学术英语课程推广的过程中遵循如下原则:首先,学校应该把学术英语的课程性质明确为必修基础课代替通用英语。其次,要消除大学英语教师普遍认为只有夯实了英语基础知识才能开设学术英语的思路模式,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为开设学术英语扫清障碍。再次,西安本地高校根据各个学校的学科特色组建一支有教师骨干组成的科研团队学习和研究并实现学术英语和专业的有机结合;学术英语设置一定要符合本校实际情况,切勿搞一刀切;在探索期间一定注意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学材料难度等方面都要很好地把握。

结语

面对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新情况,各个高校必须积极组织教师学习研究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不仅要关注主体即学生需求,也要对大英教师需求、学科专业教师需求进行全面分析,三者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为具体开设学术英语课程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使得学术英语教学既要符合国家统一规定的原则性要求,又要充分体现学校定位特色,为大学英语教师从事教学活动和学术研究创造新的发展方向,也为中国高校,特别是西部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拓展新的学术科研领域。笔者以为一线英语教师必须勇于开拓不断学习和调研并深入实践探索一套与本校相适应试的学术英语新天地。

参考文献:

[1]Dudley-Evans, T. & St. John, M.J. Developments i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Cambridge: CUP, 1998.

[2]Hutchinson, T. & Waters, 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A Learning-centred Approach ,Cambridge: CUP, 1987.

[3]蔡基刚:《“学术英语”课程需求分析和教学方法研究》,《外语教学与实践》2012年第2期。

[4]蔡基刚:《误解与偏见:阻碍我国大学英语ESP 教学发展的关键》,《外语教学》2013年1期。

[5]蔡基刚:《宁波诺丁汉大学和复旦大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差异研究》,《中国大学教学》2011年第1期,第19-23页。

作者单位:西安思源学院 陕西西安

上一篇:观光苗圃发展前景探讨 下一篇:教师资格证改革背景下对高师院校师范教育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