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时间:2022-09-07 02:30:15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摘 要:思想政治课对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提高思想品质起着重要作用,在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多方位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最终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学习兴趣 教学质量 分析能力

在新课程的改革下,初一思想政治课现行的教材已涉及到心理教育、行为教育和品德教育等内容,这些内容与现实生活、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这也改变了旧教材过去的严谨有余、活泼不足的编排风格与内容。相对而言,初一现行的教材更符合素质教育的内在需要,迎合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要求。因而,在教学方法上也应该有新的改进与突破。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提高教学质量,最终达到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兴趣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著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指出,课堂“应当是快乐的场所”。那么,教师怎样才能给严肃而沉闷的课堂增添乐趣,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呢?我针对初一《思想政治》教材绝大部分是心理教育、行为教育和品德教育等内容,并与现实生活、学生身心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事例内容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我作出了重大的改革,把课堂的教学形式由单一的说教式转变为多种多样的开放式。例如:故事式、辩论式、比赛式、演讲式、游戏式、讨论式、网络教学式等。下面就具体的做法作一些介绍。

1、故事式。我针对中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喜欢听故事的这一特点,适度开展“故事教学”。 如在讲第六课“学会调控情绪”时,为了让学生更能深刻地理解情绪对人的影响,我便用抽签的形式让学生轮流上台每人讲一个有关情绪的例子,譬如:诸葛亮三气周瑜,项羽四面楚歌,马加爵事件等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气氛活跃,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加深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达到其他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效果。

2、辩论式。如在讲第八课“电子游戏的利与弊”时,我采取“辩论式”把男女同学分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同学们情绪高涨,气氛热烈,从而使学生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

3、比赛式。如讲第一课“创建新集体”时,设计了比赛活动,看谁能用最多的词语描绘你最喜欢的班级,动脑、动手为自己的班级设计一个班徽,最后评出最佳设计者,并给予奖励。通过这一活动,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演讲式。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和利用特定情境,融情入理,用真情实感感染学生,触及其灵魂,震撼其心魄,达到以情激情、以情育情之目的。如在讲授第四课“祝福青春”内容时,先让学生课前每人写好一首赞美青春的诗歌,再让学生自由组合上台演唱赞美青春的歌曲,紧接着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新时期作为青少年应如何把握青春呢?”答案只有一个,珍惜青春,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开创属于自己的灿烂的人生。通过这一系列教学活动就能达到了化理为情,融情入理的效果。

5、网络教学。网络教学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内容于一体,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增加学生的可选择性,又能体现因材试教原则,使一些抽象、难懂、枯燥的理论变得具体、形象、生动,从而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给传统的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增强了政治课教学的趣味性、实效性。

总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有效方法比较多,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在备课的时候结合学生实际,选择灵活多样、可操作性强的方法,就一定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研究重点、热点,突破难点

政治学科历来都有热点和非热点之分,把握得好能够给学生“减负”,如果处处是重点则草木皆兵,疲于应付。但如果只抓少数几个点则可能顾此失彼,有“抓题押宝”之嫌。教师应该把本校、本市及各地信息收集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建立一个“金字塔”型的热点问题集。譬如初一教材的重点、热点是有关“黄、赌、毒”、酒吧、网吧等问题。所以在教学时,我都要求学生必须要把反映这方面内容的案例材料与教材中相关的知识点结合起来,突出专题,增强综合性,培养学生针对现实问题整合知识的能力,从而学会从多角度迁移和转化知识的技巧。

三、精讲多练,提高分析能力

1、精讲多练。相比较而言,现行初一教材浅显易懂、可读性较强,教学中可采用精讲多练的方法,给学生一定的演练时间,学生在自主学习、领悟、体验、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动脑、动口、动手,提高认识,受到启迪,获得感悟。如在讲第三课“珍爱我们的生命”时,让学生自己找出身边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事例,针对不同的事件让同学们各抒己见,讲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引发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用不同的知识点来解答具体问题,对某一材料的多个层次从不同角度去分析、理解。当然,这是一个需要不断训练的过程。

2、习题演练不求数量,重在质量。无论是选择各地的中考题还是自己编制习题,都不能为练习而做大量的练习。无论是平时的教学,还是进入全面复习阶段,教师自己在给学生布置习题之前,自己先行演练、研究,并从中精选出具有典型意义的练习题交给学生,使题目符合学生实际。由于初一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低,特别是回答开放性题目时,不注意问题与材料的逻辑关系,时有答非所问的现象,有的道理学生是明白的,但表达时却东拉西扯,语无论次。因此,老师必须进行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3、同类题型归类强化,反复训练。目前题型种类多,如措施建议类、启示类、原因类、设计活动类等,学生往往思维不够严密,或缺乏创意,在最后的复习阶段教师可以将同类题型归类强化,反复训练,使学生“熟能生巧”,掌握解答同类型题的一般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对一些开放性的题目,如手抄报、主题班会、黑板报、调查报告等都分类做了反复的训练,因此教学效果也比较好。

总的来说,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能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对教学方法进行多反思、多学习、多探索、多创新,那我们的教学效果将会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中学思想政治教与学》2005年第四期

上一篇:阅读有利于化学教学 下一篇:联系实际,让数学学习走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