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需要亲和力的注入

时间:2022-09-07 02:20:14

语文课堂需要亲和力的注入

摘 要:语文教学中要有亲和力,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严峻挑战,包括心理因素、专业文化素质,驾驭课堂的能力等。其次要具备创新能力,教师没有创新能力,就不可能有教法上的改进,这又怎能培养有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呢?所以我呼唤让亲和力能真正回归到语文课堂中,让语文课堂中多一些亲和力,多一份真诚,多一份真我,多一份真实。

关键词:语文课堂;亲和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084-01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所指的观点。韩愈也曾说过:“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如果师生关系不和谐,教师不爱学生,学生对教师没有感情,双方在思想上首先就不愉快,这节课也就很难上好,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人文性,是和人心灵直接对话的一门学科。语文教学还具有“众里寻他千百度”与“灯火阑珊”的美妙,有欲说还休的含蓄,你可以与作品中的人物对话,与人物同悲同喜;他又是融审美、情感于一体的一门学科,教师用自己诗意的语言、饱满的情感来感染学生,同学生一起领悟,感受生命的本质,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因此,每一次走进课堂前,教师都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不能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带进课堂,不能把上一节课的缺憾带进课堂。

语文教学就是教师利用文本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情感交流的教学活动。在这项活动中,如果教师具有亲和力,就能给学生以向心力、感染力,有了这种力量,学生才能对教师产生亲切感、信任感,才能最大限度地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活跃课堂气氛,课堂教学效果才有望提高。我们有这样一种感觉,年轻教师教学效果往往好于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年亲教师在课堂上比老教师更有亲和力。亲和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他的优势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

教师面带微笑地走进课堂,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以及其他辅助手段再现作品的情感,泛起文章的感染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内心深处涌现出一股抑制不住的情感潮流,产生和谐自然的共鸣。教师心情愉悦、舒畅地进行教学,用真情和学识打动每一位学生,并和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共同研讨探究,整个课堂就显得轻松、快乐。

二、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在课堂上有了亲和力,学生对教师就有了亲近感,在教师教学热情的调动下学生就有了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产生求知的欲望、学习的动力,就会和老师共同去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领悟现代作家的独特魅力。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的思维往往活跃,情感丰富,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教学中,教师放下架子,有了亲和力,与学生出于平等地位,为他们提供了充分的思想空间和选择空间,为学生营造了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才敢于怀疑,敢于提问题,只有在这种氛围环境中,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创新精神的人。

怎样让亲和力走进语文课堂。首先教师要转变角色。教师的观念不能停留在传统的家长式管理和封建性的师道尊严上,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像朋友一样,多一些热情,多一些温情。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的平台,交流对文章的欣赏,对语言的感悟,对人生的看法,师生共同分享对方的思想成果,尤其学生可以分享到教师的知识、情感、经验等,真正做到师生互动。

其次要改变课堂的教学方式,寻求与众不同的个性化教学艺术。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启发、引导。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如何“学”。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必须有轻松幽默的一面,它包括引人入胜的导语、巧妙而引发思考的提问、跟课文内容相关的某个小故事等等。轻松的教学、幽默的启发,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激活教学的情趣和氛围,产生幽默中不失本分,欢乐中不乏启发的教学效果。能将学生引入教材美的境界之中,引导学生在作品的鉴赏、联想、体验之中融入个性化的理解,从而将教学的情趣、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

再次是教学的内容要生活化。教师要树立“得法于课内,增益于课外”的开放性教学观。语文与生活密切相关,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语文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特别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这样就拉近语文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己的身边处处有语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当然,语文教学中要有亲和力,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严峻挑战,包括心理因素、专业文化素质,驾驭课堂的能力等。其次要具备创新能力,教师没有创新能力,就不可能有教法上的改进,这又怎能培养有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呢?所以我呼唤让亲和力能真正回归到语文课堂中,让语文课堂中多一些亲和力,多一份真诚,多一份真我,多一份真实。

(上接第83页)学生参与朗读评价,能极大地调动起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让他们扬长避短;引导学生参与朗读评价,不仅会激活整个课堂教学,还会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参与朗读评价,更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增强语感。

总之,我们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要创设自主、宽松的氛围,设计多种多样的朗读训练方式,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其乐于朗读,勤于朗读,进而善于朗读。只有这样,学生们的语感才能真正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 兰建霞:《在朗读教学中培养语感》,《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4年第7期。

[2] 李珊林:《语感训练的思考与做法》,《语文学习》,1990年第9期.

上一篇: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的几点尝试 下一篇:语文教学技巧在听障学生中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