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面子 第11期

时间:2022-09-07 02:05:35

引文 面子是一个人对自己、对自己的地位、教育、职业、祖先、家庭和成就的一种无法表达的骄傲感。简言之,就是对“自我意识”的自豪感。这是主观的价值观念的总和。

羞耻

中国文化是建立在羞耻之上的,也就是说,中国人规范自己的行为是为了避免使自己或自己的家人受到别人的蔑视;这个别人可以是自己家里的其他成员,也可以是自己所属的社会群体。父母从小就给孩子灌输这样的思想。正是由于怕失去面子,人们才在和自己圈子里的人交往的时候循规蹈矩。当周围没有自己认识的人的时候,他们就会举止粗鲁、低俗(比如说排队加塞、乱扔垃圾等)。

面子的等级

别人的面子可以直接地提到,也可以大方地加以表扬。但是注意,儒家的等级观念在这里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果你是上级(老板、老师、父亲、顾客等),那你表扬自己的下属就是给自己面子。如果你是下级(雇员、学生、销售员),想通过赞扬上级来给他们面子,那你就会被认为没有自知之明,或被认为是在阿谀奉承。下级可以通过让上级指导你或在别人面前给你面子,而让上级得到面子。上级通过给你面子而得到面子,而你通过退让得到面子。

面子的儒家等级观念在定义家庭结构的语言中体现得最为明显。每一个通过不同的枝节延伸出去的家庭关系都用一个不同的词来表示,如“哥哥”和“弟弟”,就是两个不同的词。“祖母”和“外祖母”不但在语气上不同,在等级上也有明显的差别。而“先生”这个词就更明显了:先生就是“先出生”的意思(或“第一个出生的男性继承人”),全家的希望和未来都寄托在他的身上。相反,“小姐”意指“小的姐姐”。在每次交谈中你都必须记住你在面子等级中所处的地位。

一个人只有知道自己的地位而且(根据儒家观念)举止符合自己的地位才能得到面子,才能维护社会和谐。

差不多

中国台湾人经常觉得差不多就行了,这也许是因为如果每个人都为了得到完全符合自己要求的东西而到处问就会丢面子。

有位拳击师傅对克里斯说的话,给这种现象做了最好的诠释。克里斯从这位老人那儿学了一套拳击的移动动作――做完这套动作的时候你得正好回到开始做动作的位置。但是他总是回到起点靠右一两步的地方。克里斯要求这位师傅帮他纠正。这位师傅说:“没关系!中国没有绝对。”他接着说,在中国和西方接触之前,中国的鞋子不分左右脚;每只鞋都可以既穿在左脚,也可以穿在右脚。他还举了皇帝作例子。他说和日本不一样,中国的皇帝不是绝对的统治者,皇帝的权力是受命于天的;如果他失去了委任(如果这个王朝正在衰败),那他就可能被。因此,上自皇帝下至百姓,没有什么东西在中国是绝对的。

有两个经常被用的词可以体现这种随和的态度:“随便”和“差不多”。“随便”(按某人的习惯或方便)用来回答关于结构或限制的问题,比如说:“你想吃什么?”“今天喝‘下午茶’我该穿什么?”但是,不要字面理解“随便”这个答案,而以为人家只会提供花生米和啤酒,或会穿短裤和拖鞋去喝下午茶。这是中国台湾人表示自己很随意、没有什么期待的一种说法。你的主人可能仍然会费心地烹调一顿佳肴或盛装出席“下午茶”。如果这里的人邀请你,特别是在家里招待你的时候,你会经常听到主人或女主人说“怠慢了”,或“这些菜炒得不好”。作为客人,你不能表示同意,而应该竭力反对他们的说法。

当“差不多”用来指自己的表现时,有自己的表达形式。30年前克里斯在美国学“汉语精读”的时候,他的一位中国教授告诉他:“不管你中文学多久,汉语说得多好,如果有中国人对你说‘天哪,你中文说得真好’的时候,你不要相信他们的话。”确实,即使现在,当克里斯和一群陌生的中国人滔滔不绝地说中文,然后突然发现自己说错了的时候,中国人就都会马上用中文或英文说:“天哪,你中文说得真好”。他们假装说你做得好是怕你觉得没面子。但是,同意他们的说法,或说一些话来肯定他们的说法都是不合适的。

(摘自旅游教育出版社《文化震撼之旅 中国台湾》 编著:[美]克里斯・贝迪斯 等 译者:蒋志森 等)

上一篇:庞贝遗址会有中国文物吗? 下一篇:银幕下的冒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