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贫困地区农民增收的出路

时间:2022-09-07 12:57:31

新形势下贫困地区农民增收的出路

[摘 要] 围绕“三农”问题,党的十进一步提出要全面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中央要求,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要更多的关注“三农”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核心任务。

[关键词] 贫困地区 农民 增收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6-0005-01

带着新形势下如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问题,笔者于近日对湖南省龙山县10个乡镇24个村的200户农民的收入状况进行了调查,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就目前对龙山县农民增收现状、对策总结如下:

一、龙山县农民收入现状

龙山县 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全县辖34个乡镇(街道),434个行政村,总人口54.1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35.97万人,占66.4%。土地构成为“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加宅园”,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80.2%,耕地面积仅占8.5%,人均0.8亩。龙山县,位于湘西北边陲,地处武陵山脉腹地,连荆楚而挽巴蜀,历史上称之为“湘鄂川之孔道”,全县南北长106公里,东西宽32.5公里,总面积3131平方公里,2012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166元,,其中工资性收入1664元,家庭经营现金收入1830元,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4871万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农业产值167836万元,;林业产值13470万元,牧业产值40073万元,渔业产值2570万元。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79458吨,其中:稻谷产量96669吨,玉米产量32499吨,薯类产量46569吨,豆类产量3654吨,。优势农业产业稳步发展。烤烟产量9102吨,百合产量60126吨;柑桔类产量58446吨,;蔬菜产量179275吨,。

积极开展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创建活动,加强草食动物品种改良以及动物疫病综合防控,确保养殖业生产健康平稳发展。全年猪、牛、羊、家禽出栏分别为22.61万头、0.81万头、5.09万只、83.79万羽。2002年,龙山县国内生产总值48.84亿元,财政收入3.35亿元。

历经多年的优化调整,当前,龙山县农业已初步改变了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的小农经济模式,开始形成了农、林、牧、渔及农产品加工运销共同发展的大农业新格局,农民收入也实现了较快增长。

二、龙山县农民收入的主要特点

1.收入来源多元化

一是“小农经济”格局已打破,“大农业”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二是劳务经济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据统计,2012年全县共转移农村劳动力达19.6万人次,收入达10.2亿元,已占农民纯收入的22%;三是工资性收入已经成为农民现金增收的主要来源。近年来,龙山县民营经济异军突起,农民不出远门就能找到合适的工作,且工作稳定,工资有保障。据统计,2012年全县民营企业共用农民工2.8万个,发放工资1.9亿元。

2.农民收入不稳定

一是农民实现增收的基础不牢。农业是弱质产业,易受气候条件、天气状况、自然灾害、生态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风调雨顺,则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反之,减收;二是及农产品市场价格变动直接影响农民收入。2012年百合价格的提高,当年全县农民仅百合一项就增收2亿多元; 2013年上半年由于猪肉和鸡肉价格的下降,养殖农户的收入急剧下降,甚至亏损;三是农民收入的某些部分具有偶然性和变动性。如失地补贴收入、国家涉农方针、政策的调整直接影响对农民收入。

3.农民收入不平衡

一是地理位置因素影响。因为所处地理位置不同,乡镇农民的收入高于地区偏远的山区农民收入,交通方便、产业结构好的乡镇在各个方面都比地区偏远的山区农民收入占优势。2012年龙山县农民人均收入达4166元,而坡脚乡只有2802元,相差1364元; 二是其他因素影响。据调查:村民中,有的家庭年收入已突破10万元,人均突破2万元以上,但有些农民人均纯收入还不到2000元,个别农户甚至还没有达到温饱程度。

4.落实了一系列政策促进了农民增收

三、龙山县农民收入主要来源

一是工资性收入仍就是农民收入增长最大的引擎。 二是惠农政策因素带来的转移性收入增加较多。全面取消了农业税,人均减轻税负达40余元,加上直补和良种、农机、农资等补贴,人均相应增收近80元。三是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民增收。据统计,去年石牌镇百合收入达1.2余万元,人均近2000元。2012年因市场价格上涨,该镇仅百合一项增收1000多万元,人均增收近200元; 四是非农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收入增长。如:里耶、民安等二、三产业较发达的乡镇,农民收入来源主要是非农产业。 在调查的200户农户中,86.47%以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等作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这部分农户劳力少,文化程度低,外出务工少;10.83%靠外出打工收入作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这部分农民大都有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相对较高,外出务工轻车熟路;2.36%靠其他经济来源,这些农户主要以经商、做小生意等非农产业收入为主;0.34%生活较困难、积累少,或因子女上学、大病号等诸多因素,依靠农业生产无法增强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

四、实现贫困地区农民增收

要重视挖掘农业农村内部增收潜力,又要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还要促成全社会关注农民增收的合力。 建议措施如下:

1.进一步扩大农民增收的政策空间

首先要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力度加大,扩大良种补贴品种、范围和额度,然后再增加大型农业机具更新购置补贴资金等,同时,要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

2.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保护农民利益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农民在城镇化和工业化的道路建设上做出了很多巨大的贡献,为了保护农民利益,必须要改革和完善土地征用管理机制。措施如下:一改革先行征地补偿办法,提高补偿的标准;二是土地征用制度要不断创新;三是加大对失地农民的培训,提高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四是完善政府统筹安置制度。

3.加大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力度

突出抓好“优化种植业结构、加快畜牧养殖业成为农村新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和农村服务”这三个重点,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完善调整力度。龙山县山地和丘陵众多,发展特色农产品得天独厚。要进一步加大对百合、柑橘、药材、烤烟、反季蔬菜、大头菜等优势农产品的开发支持力度,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促进农民增收。

4.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用工业化模式经营农业

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改善了农户的分散经营与大市场的对接问题,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使农民在各个环节获得收益,为了更好的加速农业化进程,我们首先要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其次因地制宜地抓好农产品基地建设,形成优质的原料基地,最后大力搞活农产品流通。在共享和民主管理的原则上,增大农民的收入。

5.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扩大农民到外就业,是拓宽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认真抓好农民基础知识的培训工作,提稿整个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一是要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二要大力实施“新世纪农民培训工程”为社会培养更多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龙山县应借此机遇加强专业技术培训。

6.积极发展民营经济

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以工资形式增加农民收入是民营企业服务“三农”有效形式。政府应进一步创造条件,制定和完善一些相关政策,支持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以此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7.要加大资金投入,努力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

要增加信贷投放额度,切实解决好农民生产周转资金困难的问题,同时,要教育广大农民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努力消除自加负担。

参考文献

[1]湘西州统计局.2012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3-03-14)[2010-07-25].

[2]湘西自治州第二次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湘西自治州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EB/OL].(2008-07-28)[2010-07-15] http:///zwgk/43886.htm.

[3]退人还山―贫困山区发展新思路 曾震亚主编 民族出版社 2005年.

[4]湘西州统计年鉴2012年.

[5]龙山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上一篇:光叶紫花苕的调制及在养殖业中的应用效果 下一篇:让后进生在阅读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