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三贴近”原则渗透服装结构制图教学中的必要性

时间:2022-09-07 12:41:01

浅析“三贴近”原则渗透服装结构制图教学中的必要性

摘要:服装本身是流行性非常强的行业,而服装结构制图是服装专业的中心课程,版型的好坏影响整个服装的造型。如何让学生把这门课程学好、学活,以适应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教学方法的实用与创新非常重要。围绕“三贴近”这样一个中心思想,在授课过程中,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迎合社会需求与职业需求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能学有所用。

关键词:兴趣;社会活动;教学工厂;项目;多样化;团队合作

《服装结构制图》是服装专业中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基础课,它主要培养学生看图、画图、款式变化设计和应用能力。在反思和实践过程中,我们切实感受和体验到中职服装结构制图教学要改革首先要改变课堂教学中只重灌输而轻引导、只重宣讲而轻启发、只重传授而轻练习的局面。这就需要一种适当的教学技术,设计有效的教学情境,刺激、引导、鼓励学生主动地学习,以获得最佳的知识结构,最有效的技能技巧。另外还要改变只注重教学方法而忽视学习方法,改变传统的忽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还必须根据中职学生学习特点和教材本身的性质特点,探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中职服装结构制图教学还应该走出教材的局限,走向企业的生产实际,真正落实到能力与技能相结合、“为企业生产实践服务”的职业教育正确发展轨道上来。切实做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职业。

一、贴近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现在采用的教材知识老化,偏重理论,已不适应日新月异服装飞速更新变化发展的今天,这对目前的培养目标相差深远,学生学起来费劲,老师讲起来费神,传统的课堂教学老师照本宣科的讲,学生抽象枯燥地听,乏味之极,学生毫无兴趣,有的东西学生根本就听不懂,很多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觉得没有学到什么东西。

教学无创新,不生动,激发不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直接推动学习的一种内因。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 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成功感

学生学习是认知和情感的结合,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成功,成功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击。为此,我为学生提供了各种机会,想方设法地让他们获得成功的感觉。例如,我把班分为4个组,让他们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巧、根据基本款变化其他几个款式,然后在投影上进行比较、点评,这样学生既能直观地看到所画的图,同时也会觉得很有成就感。

2 设计式作业训练

这对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起到促进作用。例如,在讲到童装结构制图中,我不仅把版样教学生画出来,而且还让学生准备了很多五颜六色、形状不一、巴掌大的边角废料,让学生按缩比的方法简单做所画的童装小样品。当时学生有点没头绪,这怎么做啊?我鼓励道:想一想就可以做出来了,而且做出的东西会很有特色!在我的启发下,学生们自己组成几个小组。首先根据图样上的款式,把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布料,像拼图片一样排料、剪裁、缝制出风格不一的小童装,并投影给大家欣赏。当学生看到他们的作品时,都觉得非常惊讶,没想到制图课还能这样“有创意、有新意”。这样做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开发了他们综合知识的应用,在思想上也得到了“变废为宝”的教育。

二、贴近生活,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

职业技术教育本质上主要是一种传授生产技术的社会活动,生产第一线的各工作岗位要求(职业能力)是职业技术教育所追求的主要目标。因此,有较强从事生产实践现场所需的操作技能或分析、解决技术问题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是职业技术教育界所培养的人才之重要特征。

服装结构制图课应实行以产业需求为依据确立培养目标,以学生就业为目的,实行“教学工厂”式的教学模式,即把传统的文化课教室变成“教、学、做”相结合的特殊课堂。

因此,在服装结构制图教学中,我将企业环境引入课堂,模仿企业真实的生产运作过程,采取与服装产业运作一一对应,组建模拟公司,创造模拟仿真教学环境,将学生置身于市场的氛围,全面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工厂岗位实习,以任务单的形式,把任务作业带到假设的企业实践中,从项目的设计、完成及至设备的布置都让学生尽早熟悉,缩短学生与企业的距离。用新的理念和元素来创作并完善方案,提高作业质量。任务的完成无论从量到深度都远大于任务要求,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锻炼了他们的业务能力,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贴近职业。让学生成为受欢迎的技工

中专职业教育是以培养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实用人才为主要任务,学校在设置培养目标时,较多地以实用为原则。服装专业的培养方向则以服装技术工为主。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服装专业的学生通过三四年的专业学习,大部分学生都能熟悉服装制作知识和服装制图等专业理论知识,但对服装实践操作不感兴趣或兴趣不大。

教学,教是外因,学是内因,如果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学,教师教得再“好”也是徒劳。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可将教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1 多媒体教学经常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学设备已大量运用于职业技术教学中。款式图、样衣、制图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同一内容往往要多次重复演示。而采用多媒体教学这一辅助手段适时地穿插于教学之中,与款式图、样衣相结合,就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不仅具有较强表现力,可以用来直接完成教学任务,还能调节课堂教学气氛,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使得视觉、听觉多种知觉系统协同参与学习,有助于知识获得的精确和完善,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服装结构制图》中,许多文字教材表达不清楚的内容,通过录像或幻灯片进行微观和宏观、表态和动态相互转化,不仅能让学生了解整个教学、内容的连续过程,更突出表现教学对象的本质特征,把细致入微之处,关键转变点充分突现出来。同时对重点、难点可重复播放,加长停留时间、增强教学效果,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易接受,大大提高了短时记忆容量,促进长时记忆。

2 实践画图课堂化

实践画图课堂化就是将画图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项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学生对基本型基本掌握的情况下,可以将上装、下装等在基本型上进行一定的款式变化,教师做一些必要的指导,然后由学生思考、讨论将其制出来。制图是《服装结构制图》必须的实践教学。通过制图不仅可以检查学生所学理论知识,更是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的应用过程。只有经常不断地制图,在画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巩固了知识,促进知识的获取,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还可促进知识的发展,发生飞跃的认识,培养起创造能力与个性品质。

总之,职业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其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也是无止境的。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不仅要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同时也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适应职业的能力,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三贴近。

(作者单位江苏省武进职业教育中心校信息工程部)

上一篇: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构建 下一篇:浅谈政治课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