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模式

时间:2022-09-07 12:19:53

构建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最重要主体教学之一,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笔者结合教学工作实际,阐述了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内容,以期能够加速我国会计教育改革的进程,完善我国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

会计 工作过程 实践教学模式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这就为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会计是一门集理论性与技术性于一体的应用型学科,不仅有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且拥有一套规范的专业操作程序和方法,计算性和操作性很强。如何培养学生掌握过硬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解决学校教学与企业工作实践相脱节的矛盾,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大力加强实践教学,构建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模式。

按工作过程教学是由工作实际来确定典型的工作任务,并为实现任务目标而按完整的工作程序进行的教学活动。其核心内容就是要营造一个模拟的职场环境,以情境性原则为主进行课程开发,设计模拟职业工作过程的项目模块来展开教学过程。构建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模式,具体应包括建设完善的实训教材、建立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等多项内容。

一、以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建设完善的实训教材

实训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会计实践教学的质量。为了保证教材的职业性、实践性,教材建设应以应“工学结合”为原则,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邀请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座谈,共同探讨实训教材的开发和编写。专业教师到生产一线,了解每个岗位的操作规范和要求,对实际工作中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搜集整理编写实训教材,编写完成讨论定稿后请企业专家审定。这样就保证了教材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避免闭门造车、照抄照搬等问题出现。编写的实训教材在使用中应进行跟踪以获取反馈信息,然后针对反馈信息,由教师与企业专家一起进行讨论分析修改实训教材 ,然后进入第二轮实施,如此循环,不断完善实训教材。

二、建设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多样化的实训教学项目,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1.建设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改变目前高职院校会计实训教学项目单一的现状,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应包括基本技能训练(珠算、点钞、书写规范等)、专业单项技能训练(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法、审计、财务管理等模拟实训)、综合应用技能训练(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职业资格培训)和顶岗实习四个部分构成。这四个组成部分纵向上由浅入深,横向上与理论课程有机结合,从而形成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全新的会计实践性教学形式应该包括以下八个方面,即演示教学、案例教学、单元练习、模拟实习、校外生产实习、社会调查、项目设计、撰写论文等。

2.设计多样化的实训教学项目

学校应根据课程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灵活多样的实训教学项目。在内容上既要以工业企业会计为主,也要兼顾其他行业会计,如流通企业会计、服务业会计及税收筹划等相关内容,使实训教学项目与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岗位的多样化相适应。在形式上要将手工操作和计算机操作有机结合,这样计算机会计的实训结果可以和手工会计的实训结果相互验证,以检验会计实训结果的正确性。同时,学生也理解了手工会计和计算机会计各自的特点,对会计学科有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达到技能型会计人才的培养要求。

三、建设开发校内外实训基地,加强实训环境建设

1.建立以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校内实训教学环境

构建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模式,要在校内建立能够模拟企业财务运作过程的仿真的实训教学环境。一般情况下,该环境应包括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ERP沙盘模拟实训室等。各个实训室要配置必须的硬件、软件及实训材料,实训室布局要按财会部门的现实分工和安排来设计,体现财会部门的特点,使学生步入其中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完善校企合作机制,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岗位

加强会计实践性教学除在校内实践环境中模拟实训外,还必须在校外建设完整的会计教学实习与学生就业实习基地,使学生能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同参与研究会计领域的课题、为企业财会人员后续教育进行培训、帮助企业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等多方面措施加强校企合作,逐步与企业建立起互信、互助的良性关系,使企业相信成为实习实训基地对学校和企业都是双赢的。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允许学生到企业里进行实习实训。在实训基地,学生可以对企、事业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岗位、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责,企业的财务管理、生产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解,可以对企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的设置情况,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告等情况进行了解,并可以接触到企业的实际业务。通过顶岗实习可以加强学生对会计工作岗位、会计工作流程的感性认识,提高会计工作的实际动手能力。

四、完善实践性教学考评体系

为了使实践效果落到实处,无论是校内实训还是校外实训,既要注重过程考核又要注重结果考核,采用“过程+结果”的实践考核方法。过程包括账面内容考核和出勤考核两项内容。结果考核是教师将做账的内容整理成题目,采用抽签答辩的方式进行,教师和学生进行一对一的答辩,按其正确程度给予成绩。账面内容是对学生书写是否规范,内容是否完整进行的考核。出勤是对学生参加劳动态度的考核,同时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和敬业精神,为将来就业打好基础。答辩是对学生实践过程真实性的考核,避免只采用结果确定成绩可能带来的抄袭现象,同时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这种考核方法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孙素梅,张志平.建立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30).

[2]秦少卿.高校会计实践教学规范研究[J].会计之友,2006,(4).

[3]熊守春.提高会计实践教学质量的思考[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5,(12) .

上一篇:浅谈新课改下如何上好一节英语课 下一篇:浅析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