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情缘 第4期

时间:2022-09-07 12:03:17

电脑的兴起,多把人们的“写文”变成了“打文”,人们的思维由笔端输出变为键盘输出,由白纸黑字,变为电脑显字,打印机往外吐字,科技革命大大地便捷了人的手脚,却也让人失去了纸墨笔砚之间的那些难以割舍的情愫。

在纸质笔墨时代,我们用手写字,用笔墨倾吐情感和思想,或给报刊,或给亲朋,彼此之间,你写他读,面对一笔一划的字迹,和那些见字如面的情感,所吐露的那些心音,是沁入人一生都难以忘怀的东西。而现在,我们从电脑鼠标中流出的文字,不管是几号字、何种字体,都统统一个面孔,令人生疏,使人难以品味纸质笔墨所留给人的那缕书香和心情。

写出来的纸质书籍记录着我们开卷悟理、阅卷深思的求知轨迹。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近代史上饱读浩瀚史籍的绝非他一人,但为何他点评的二十四史,却语出精辟,发人深思?多年后,他身边的工作人员饱含深情的回忆解读出了答案:主席读书必执笔而读,他读过的每一本书,边角处、折页处、空白处,都被他写满,或为注释、或为疑难、或为心得。伟人如此,平凡如我等凡夫俗子,更应如此。当至人生的末途,翻阅那一本本早已书页泛黄、或已书边起皱的书籍时,上面呈现的不仅仅是你圈阅思考的累牍文字,更是你累积渐进、厚积薄发的思想脉络,是探究哲理、求索人生的精神路径,是“生而有涯、学亦无涯”的求知画卷!

写出来的纸质书籍承载着我们太多的喜和悲、乐和忧的情感记忆。那时候,我们读《高山下的花环》,我们在床头品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句,我们可以直接与作者李存葆和海子用纸墨笔砚通话,作家和诗人亲笔回过来的墨香,一直能深入到人的精神深处,令人终生难忘。我们读书的时候,读到感动处,可以琢磨作者写字时的沙沙声,那种手指与白纸的互动,读者与作者的空间交流,都统统在字纸之间,时空之外。深夜灯下,我们品读佳作,可以抱着作者的一份艰辛和思维入眠。我们聆听食指《疯狗》的狂吠、《相信未来》的吟唱,你会发现你初读它们时,那落在书页上的青春热泪依然未被岁月风干。恰恰相反,它们总是在某个特定时空、特定场景下,再次让你像书中的人物那样或热血沸腾、或愁肠百转、或微笑着哭泣……

写出来的纸质书籍,能在氤氲墨香中启蒙求知人生,浸润幼小心灵。“人生忧患识字始,”出身书香世家的学子往往比长于仕商门第或为工农二代的幼童,更早地具有家国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因为在他开眼看世界之初,他看到的就是家中“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诸子百家,在他启蒙求知伊始,诵读的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的国学经典。在日复一日、月积累久的诵读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文化基因就深深扎根在了幼小的心灵中,凝结为一生都化不开的浓郁情结。

而如今,那些用笔、墨、纸亲笔写出来思想情感,已被一个冷冰冰的按键代替,尽管快捷高效,然而再没有纸与笔酿成的那缕书香亲情可品了,人类文字之间,也变得直白,变得冰冷,变得单调和无味。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动动手写写字,别让古老的汉字,在我们的手中荒成一派草莽。

上一篇:“找”乐逐人生 夕阳无限好 下一篇:骑车健身如何更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