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近十年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及治理成效分析

时间:2022-09-07 08:46:00

四川省近十年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及治理成效分析

摘 要:文章根据2004-2013年四川省24个地级城市例行的空气监测数据,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采用污染负荷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分析了四川省2004-2013年近10年以来的环境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以及环境治理的成效。结果表明,从年际变化看,二氧化硫浓度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二氧化氮浓度持续升高,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先降后升,同时结果也表明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尤其是二氧化硫方面,但是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和二氧化氮人有上升趋势,还需要进一步调整措施用于改善空气状况。

关键词:四川省;大气污染;变化趋势;治理成效

前言

环境空气污染是当前我国面临的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据世界银行估计,中国有6亿人生活在二氧化硫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的环境中,而生活在总悬浮颗粒物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的环境中的人数达到了10亿。环境空气污染是衡量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宜居程度的重要指标,受到了城市居民的普遍关注。

四川省地处中国的西南部,位于长江上游,中国大陆地势三大阶梯中的第一级和第二级,即处于第一级青藏高原和第二级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带,高低悬殊,西高东低的特点特别明显。西部为高原、山地,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东部为盆地、丘陵,海拔多在500~2000米之间。全省可分为四川盆地、川西高山高原区、川西北丘状高原山地区、川西南山地区、米仓山大巴山中山区五大部分。四川地貌复杂,山地是其主要特色,具有山地、丘陵、平原和高原四种地貌类型。

2013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6260.77亿元,位列第八位,西部第一位,在西部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按可比价格计算四川省GDP比2012年增长10%,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3个百分点。尽管四川省的空气质量总体上保持良好,但是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快速发展,现在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日益突出,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威胁,大气环境质量保护迫在眉睫。与此同时环境保护所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掌握全省大气污染的特征及变化趋势显得尤为重要。

文章在总结四川省近十年空气质量变化趋势的同时,也初步总结和分析了近年来全省治理空气的成效。

1 四川省近10年大气质量变化状况

2004~2013年四川全省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人颗粒物浓度PM10三者近十年的变化趋势如图l所示。

图1 近十年全省大气污染物浓度、综合指数、污染负荷年变化

1.1 二氧化硫浓度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

由图l可以看出,2004-2013年二氧化硫浓度年日均值在40ug/m3以上,其中2004-2011年有小幅波动,随后从2011年到2013年呈现缓慢下降趋势。由2004年的43μg/m3下降到2013年的34μg/m3,十年共计下降20.9%,特别是近三年SO2浓度保持持续下降趋势,年平均降幅为7.5%,是前七年的4.8倍。

1.2 二氧化氮浓度持续升高

由图l可以看出,2004-2013年二氧化氮浓度年日均值在20ug/m3以上,其中2004-2008年变化不大,但是从2008年开始逐年小幅度上升。全省NO2浓度呈现整体缓慢上升态势,由2004年的28μg/m3上升到2013年的36μg/m3,十年共计上升28.6%;2008年以来,年均浓度已连续七年升高。

1.3 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先降后升

由图l可以看出,2004-2013年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年日均值在60ug/m3以上,其中2004-2008年下降较为明显,2008-2013年呈现小幅上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两年来回升快速,全省浓度由2004年的120μg/m3下降到2013年的84μg/m3,总体下降30%,但2012年至2013年增幅达25%。

2 环境空气污染特征分析

为了进一步评价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总体状况和各种污染物负荷情况,采用了空气综合污染指数以及污染物负荷系数进行分析。其中评价项目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三项。计算的公式如下所示[1]:

综合污染指数:

公式中:Pi=Ci/Si,P为综合污染指数;Pi为i项空气污染物的分指数;Ci为i项空气污染物的年均浓度值;Si为i项空气污染物的环境质量标准限值;n为计入空气综合污染指数的污染物项数。

污染物负荷系数:fi=Pi/P

公式式中:fi为污染物i的负荷系数;Pi为污染物的分指数;P为环境空气综合污染指数。2004-2013年四川省综合污染指数以及污染负荷系数年际变化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我省近十年来空气污染状况具有以下特征:

(1)2003-2009年,空气综合污染指数逐年下降,2009年开始缓慢上升,但是总体呈现下降趋势。

(2)三种污染因子负荷随年份不同不断波动,可吸入颗粒物负荷先下降后上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是2012年和2013年两年内上升明显,同时可吸人颗粒物负荷在这三项主要污染物中是最高的,二氧化硫污染负荷从2003年经历短暂上升后近年来有回落趋势,在三项主要污染物中排第2位。二氧化氮污染负荷在20%至25%之间,从2007年起逐步上升,在三项主要污染物中排第3位。2013年全省污染负荷系数从大至小的排列顺序是:可吸人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3)在三种主要污染物中,除二氧化硫外,可吸人颗粒物和二氧化氮污染负荷近两年来都呈现上升趋势。此外2008年后,NO2和PM10污染物持续升高,这与我省“5・12”大地震灾后大规模恢复建设和城市快速经济发展有关。

3 讨论

近10年来,虽然全省GDP由2004年的6556亿元增至2013年的26260.77亿元,但是由于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使得二氧化硫浓度明显下降,可吸人颗粒物浓度总体降低。这说明SO2减排、城市能源结构调整及工厂企业外迁等举措取得了初步治理成效。但是与此同时全省NO2浓度呈现整体缓慢上升态势,由2004年的28μg/m3上升到2013年的36μg/m3,十年共计上升28.6%;2008年以来,年均浓度已连续七年升高,机动车作为流动的污染源,是产生二氧化氮污染的主要原因,近年来二氧化氮浓度上升与全省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加有关,这很大程度上加重了空气负荷。这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后的工作重点是采取积极促使降低二氧化氮污染。

4 结束语

综合上述,SO2减排已见成效,浓度持续下降,十年内其污染负荷介于30%~38%之间,在2008年至2011年期间污染负荷较高,大于35%;2013年污染负荷为30.5%,仍然保持较高水平荷,我省煤烟型污染并未得到彻底根除。NO2的污染负荷逐年增加,其由2004年15.4%逐渐上升到2013年的24.2%[3],2008年至2010年升高最快,近年来增速有所放缓,汽车尾气型污染逐步凸显。2004年至2008年,PM10浓度和污染负荷均持续下降,但2008年后,PM10浓度及污染负荷均有小幅回升,尤其是2013年最为明显。SO2浓度的下降表明煤烟型污染问题已逐步得到控制,但其污染负荷表明其并未得到彻底根治,煤烟型污染仍然存在。NO2和PM10浓度及污染负荷均升高,表明我省污染类型正发生转变,由煤烟型转变为煤烟型、机动车尾气型和颗粒物污染型并存的复合型污染[4]。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技术规定[S].

[2]邹军,杨柳.四川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及变化趋势[J].四川环境,2010,29(4):50-53.

[3]四川省统计局.四川统计年鉴[Z].

[4]孙小莉,李生才,曾庆轩,等.城市空气污染及其防治对策[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8,8(4):73-76.

上一篇:和谐电力机车杆件橡胶关节更换装置的研制 下一篇:浅谈供电企业提高优质服务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