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化学实验策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22-09-07 08:21:51

优化化学实验策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基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主动获取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培养创新能力的基本途径之一。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这关系到实验的真正教学效果。同时,也是对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体验等方面进行教育的良好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四个方面强化实验教学。

一、改变实验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1)实验游戏化:“寓教于乐”是青少年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我们每个人的启蒙教育都是从游戏中开始的,因此在“用简单的实验方法区分棉纤维、羊毛纤维、合成纤维织成的布料”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学习,达到学习的最佳状态。

(2)可将部分演示实验制作成一些课件,利用计算机、投影仪等电化教学设施的再显性,重现实验的基本情况,使学生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更好地理解知识和内容。如《用实验方法将氧化铁中的铁还原出来》的实验教学,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可以采用模型展示、动画演示的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掌握知识。

(3)对于学生分组实验,我们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应当鼓励学生认真思考、勇于实践,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实验原理、多种仪器、药品、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允许教师根据不同的实验情况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比如:对于中学化学教学中有关几种物质如氢气、氧气、氯气、二氧化碳、氨气等的实验室制备,应当引导学生从反应原理、反应物状态、收集方法、制取装置等方面加以思考、分析,寻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二、变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提高学生体验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或用眼睛看科学。”只有体验和实践,才能有所创新。把我们的感受告诉学生,不如让他们在活动中亲身体验。学生在自己说服自己、自己感受自己、自己战胜自己的活动体验中能更快捷地走向成熟。基于这种思考,在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把凡是新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学生分组实验。例如,“分子之间有空隙”是“物质的构成”这一节的一个知识点,关于“大米与黄豆混合实验”和“酒精与水混合实验”,大部分教师可能作为演示实验,但是在演示实验中,关于量筒的读数变化,除了前排学生,大部分学生连酒精与水混合后体积变小的实验结果也看不出,更不用说具体的读数是多少了。实验的可见度就比较小,实验的可靠性就降低了,更不用说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了学生分组实验,先导入分子,然后小组讨论:“你们想对分子进行哪些方面的研究?”其中有较多的学生提出要研究分子之间是紧密排列还是存在一定空隙的。接着让学生动手尝试黄豆和大米混合实验,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你能否设计实验来研究分子之间有否空隙?说出你的设计方案并说明理由,大多数学生回答:用酒精和水做两种液体的混合实验,接着分组做这个实验,几个同学互相配合,小心翼翼地操作,由于效果明显,学生兴趣很高,其中有个学生提出不用酒精和水,用同一种液体行不行?我就让学生用水与水混合做实验。最后对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分析。通过分组实验,学生不仅掌握了“分子之间有空隙”这一基础知识,而且也经历了一种科学研究的过程,最有效地落实了课堂教学三维目标。提高了实验教学中学生体验的有效性。

三、改进演示实验,激发创新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有时为了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学习中产生的困惑,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补充一些有趣的演示实验,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上《绪言》课时,除了做好课本中的几个实验外,还可以增加“神水化石”、“水中生血”、“水能使棉花燃烧”等现象明显、操作简单的实验,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如在学习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后,有的学生会提出活泼金属和酸作用生成氢气,为什么实验室中常用锌而不用其他金属呢?这里可以补充一组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铁、镁、锌等活泼金属和稀硫酸或稀盐酸的反应,引导学生对比反应的快慢,明白选择锌为最佳,从而消除困惑。

四、开展家庭实验,使实验生活化

开展家庭化学小实验,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扩展和深化。例如,让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废弃的饮料瓶、一次性注射器、输液管、吸管等,制作反应仪器;用各类蛋壳、小石子代替碳酸盐,用食醋代替酸等,均可设计出一系列的家庭化学小实验。例如,讲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后”,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家庭小实验:利用身边的材料,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21%(体积含量),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回家后,大部分学生会用茶杯代替钟罩,用小盆代替水槽,用蜡烛头代替红磷,反复进行实验。实验成功了,总结出操作的要领;实验不成功,分析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即使是同一个实验,同学们根据选用器材的不同,设计出的方案也不尽相同,通过实验,比较出不同方案的优点和缺点。在这样的家庭化学实验中,同学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选择不同的器材,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设计,其中就蕴含着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的层次上,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有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也就是有效性的教学必然要使学生获得充分发展。因此,教师要善于采用不同的实验实施策略,营造探究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兴趣,让学生真正地参与科学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上一篇: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 下一篇:基于危机管理视角探析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