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与爵士大师的约会

时间:2022-09-07 07:12:15

Jane Monheit

音乐和孩子都是心头好

珍·梦海(Jane Monheit)是此次爵士周第一唱的著名爵士乐手。一袭高雅黑裙的她缓缓步入采访室,略显羞涩地跟大家打招呼,或许是因为这是她第一次来上海的关系。对于当晚的演出,Jane很重视,她表示她和团队花了差不多一周的时间来挑选演出曲目,会带给中国观众很多惊喜。不过她最喜欢的,也是爵士迷们耳熟能详的那首《Over the Ralnbow》是一定会在现场倾情演绎的。采访过程中,笔者不断感到这位爵士乐大师的谦虚、对于爵士的眷恋以及她对于自己孩子的爱意。Jare曾经被《时代》杂志曾以“Everythlng”来涵盖其姣好的外表、天籁般的嗓音,但她对自己的评价只有“我很满意现在的自己”。对她来说,演出时站在台上唱动听的歌曲,平时在家多陪孩子,做好一个母亲,足矣。爵士乐于她是少时的缘分,是家人背后默默的支持,更是她人生中的自然而然。今年11月份,她会开始新的录制工作,也希望届时可以和大家分享她新的专辑。

笔者有幸聆听了她的现场演出,那首为纪念刚刚逝世的安迪·威廉姆斯而演唱的《月亮河》,极具实力的唱腔、醉人韵味和浓郁感情交织在一起,令人潸然泪下。这或许就是Jane通过音乐所要传达给每一个人的。

Roby Lakatos

自由的音乐和人生罗比拉卡托斯(Roby Lakatos)走进采访室的时候,两撇可爱的小胡子和上扬的嘴角是最吸引大家的。由于早在两年前已来过上海演出,所以他对上海并不陌生,他甚至幽默地和笔者开起玩笑,提及购物是他此行除演出外最大的愿望。10月24日的演出,Roby将会和胡琴演奏家许可一同现场演绎,迸发出独特的火花。

Roby被尊称为“魔鬼提琴手”(Devil’s Fiddler),显然他自己并不喜欢这个称呼。他表示每次演出,宣传的时候到处都是这个称呼,“我想我不是魔鬼”,Roby觉得美妙的音乐是从上帝那里来的,而不是魔鬼,这便是他不喜欢这个称呼的原因。这番机智的回答把全场都逗乐了。作为一流的提琴大师,Roby和许多提琴家不同,他并不会每天连续8个小时练习,他觉得拉琴是一种学习,而非练习。他表示其实每次演出才是他真正练习的时候。而拉琴,对他来说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Roby家族的每一个人都是小提琴家,他自小就决定了把拉琴作为人生的一部分。而爵士乐和吉普赛音乐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他的琴声中也自然融入很多弗拉明戈的元素。

“我的人生充满自由,所以我的音乐也是自由的”。Roby如是说。

大师谈“爵士在上海”

爵士乐一盲被认为很小众,曲高和寡。但两位大师对此都有不同的见解。

虽说Jane第一次到上海,对于上海的爵士市场也不甚了解,但她很肯定地说,爵士最美的地方在于它可以表达自己,而且爵士乐是一种值得发展的音乐,所以她很看好这个地方。Roby则表示他的第一张金唱片(Golden CD)奖项是在香港获得的,那时他只有13、14岁。所以他知道中国人很喜欢爵士,而且能接受各种音乐,上海更是一座非常乐于接受新事物的城市。

的确,这是一座能够让旧的成为经典,又会产生新的激荡的城市。在经历了传统与流行、新颖与怀旧的主题后,2012豪雅上海爵士音乐周带来另一种崭新风采。甜美与浪漫弥漫在这个城市,自在与惬意停驻在此瞬间。

上一篇:调查成都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王姝绘 下一篇:橱窗,成都最神奇的1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