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贫困助学”案例:点燃心灯 照亮前程

时间:2022-09-07 06:56:06

高中“贫困助学”案例:点燃心灯 照亮前程

记得三年前秋季开学接手了新高一(2)班的政治课教学任务,我手拿两只西红柿、借助多媒体课件、凭着“三寸之舌”试图把学生快速引向“经济学殿堂”。三节课下来,政治课我上得风声水起,学生们似感如鱼得水,但不经意间我发现有个李姓男学生存在着“异样”状况:衣服没换过,天天穿校服;你看他时,他的脸只有一种表情,只会冲着你憨笑;课堂上提问他时,未答先紧张,吱吱唔唔忙应付;下课吃饭时,他磨磨蹭蹭而不急于走向食堂……凡此种种,凭着18年的学科教学经验和德育处主任的敏锐眼光,断定该学生一定“不同寻常”。

第一个周末,我在“爱心石”边的香樟树下约谈了李同学。与我的促膝交流,他没发泄般的哭闹,也没气恼时的悲伤,可能是艰难的日子练就了他内心的坚强,也许是以前流泪过度现在反而显得更加平常。私聊中,他的“生活画卷”在我面前徐徐展开:妈妈因家庭矛盾在他三岁时便离家“远走他乡”,奶奶与爸爸双双因病已多年卧病在床,爷爷年事已高无法正常打工挣钱,凭着少量的退休金和微薄的低保金艰难支撑着这个家。好多年已没穿过一件象样的衣服,崭新的校服真可谓“爱不释身”,怎么也舍不得脱下,校服费他正期望着学校能够给他“免单”;悲惨的家境从小就不想被别人知晓而受到扯笑,整天小心翼翼,长期的内心压抑使其性格变得有点“痴狂”,一脸憨笑成了他与外界交流的“金字招牌”;迟迟不愿去食堂是故意让质好价高的荤菜先行卖光,自己眼不见而嘴不馋,仅舍得花上那一二元钱求得吃饱肚子以应付了事。我问他平时最喜欢哪首歌曲时,他不假思索地说是台湾歌手郑智化的《水手》。“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为什么……”。交谈结束在他起身离开时,我真的倍感辛酸、为之动容,视线渐觉模糊,眼眶中分明噙满了泪花。

我迅速和几个任课老师交换了我与李同学交流中获得的“可靠情报”,我们决定以“尊重”为帆,以“温暖”为桨,以“真诚”为伴,助其左右,使之衣食无忧地顺利完成高中学业。期待他能“如磐石那样坚强、似雪松那样成长”。为了保护他的自尊心,给予他的各种扶助不允许“张扬”。计划很快出台,行动悄然落实:

在校餐费全额提供,不用花他家里一分钱,其实他家也没钱让他吃饭。政府助学金申请、企业助学金发放把他列为“No.1”,再从德育处师生捐款助学金中支取一部分,确保他每月有400元的餐费,作为走读生的他“中餐与晚餐无后顾之忧”。随着季节变换,老师不定期发动“定向捐衣”活动,放学时悄悄地送给他。春天有皮背心,夏天有白衬衫,秋天有夹克,冬天有棉衣。他的要求其实也不高,“能穿就可行”。

健康心理的培养是个体永续发展的根基,贫穷家庭境况的客观存在短时间内我们老师根本无法替他改变,目前只有让他“心灵强大”,提高“自控力”,将来才有可能改变“整个家庭的命运”。看着自己的穷酸样,常会羡慕人家衣食无忧的宽裕生活,在校园“偶遇”时我就用《孟子》的话激励他,“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精骨,饿其体肤……”他有时感觉前途“黑暗无边”时,我会用哲学教材上的思想火花安慰他,“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而道路是曲折的……”在他情绪表现为“灰心丧气”时,一方面强调“正确面对,不应逃避”,另一方面用积极的暗示引导他,“相信自己有很大的潜能,相信自己可以自我控制和自我调整的。培养‘自我接纳’的良好品质,以争做‘情绪的主人’为荣,挫折会使人生更精彩……”

改变学科基础薄弱的局面,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花了老师们很多的心血和时间。从端正书写着手,整洁页面,按时完成作业,面批试卷,及时指导疑难杂症的解决良方。由于长期缺少家庭管教,各种习惯要实现规范有序何谈容易?为他设置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想方设法让他“激发内动力,体验成就感”,使他“日日增知识,周周有进步”。作为政治老师的我做到了,数学王老师、英语姚老师、语文陆老师、历史罗老师……大家都做到了。丝丝喷泉蓄满池、涓涓细流汇江湖,老师的辛勤付出换来了他学习能力的提升。但现实并不是想象中的那副“步步拾级而上”的模样。高三上学期成绩的波动着实让他惊出了冷汗甚至手足无措、彻夜难眠,本三院校明摆着读不起,挤进本二大学是必须攻克的“强大堡垒”。“学习其他同学的成功做法”,我们引导他采用“认同”的心理学知识,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每天编写“错题集”,每周反思“重难点”,脚踏实地“求上进”,在小小的课桌上他留下了汗水“一串串”。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是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李同学三年的努力没有白费,心态调整了,性格开朗了,学习得法了,成绩提高了。他于今年7月如愿以偿考取了本二类高校得以继续深造。手拿大学录取通知书时,你能发现在他的脸上“写”满了对大学生活的憧憬和对未来美好前景的向往。老师们精心培育的“爱心种子”也会在他的内心深处“生根发芽”而获得“代代相传”。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虽然时常会出现阴霾甚至风雨交加,但终究阻挡不了阳光普照给人类带来的温暖和希望。近期他常轻轻哼唱的那首《阳光总在风雨后》又在我耳畔激情响起,“人生路上甜苦和喜忧,愿与你分担所有,难免曾经跌到和等候,要勇敢地抬头……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上有晴空,珍惜所有的感动,每一份希望在你手中。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风风雨雨都接受……”,歌词唱出了过程的艰辛,也道出了成功的喜悦。积聚“精气神”,弘扬“正能量”,作为老师的我们也愿意陪着他在校园里一起哼唱。

今年的春夏之交不再似从前那样地闷热与彷徨,苏城的金桂枝头到处吐露着沁人心脾的幽香。在这秋高气爽的美好时光里,李同学提着老师们送给他的那只装满了“希望的皮箱”登上了远行的长途客车,驶向那“承载着人生梦想”的大学校园。诚然,李同学将来的路仍然会很艰辛,但美好未来的星光正在前方闪耀,于他而言,那是温暖,更是信心与希望。是呀,花苞已开,满城尽是桂花香的日子还会离他久远吗?

上一篇:农村家庭教育应更注重道德教育 下一篇:中国梦·教师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