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要‘成吉思汗式’的跑马圈地”

时间:2022-09-07 05:51:30

兰博医信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兰博医信”)是一家专注于医疗检验信息化服务的公司,这家来自北欧的公司在总部所在地芬兰“战绩”卓著:芬兰85%以上的检验信息化市场份额由该公司占据,成立27年来,从未流失一个客户。

2010年进入中国以来,兰博医信稳扎稳打,目前已经拥有各种规模和类型的医院客户近40家,包括50%的驻京部队医院。

5月底,兰博医信总裁马云鹏接受了e医疗的采访。对于检验的发展趋势,他认为,随着医学的进步、技术的发展,医学检验正在向检验医学转变,未来的检验医学一定会跟临床以及患者有更多的交互,这对检验行业将是重大的变革,检验信息化提供商要参与甚至带领整个行业为这样的变革做准备。

兰博医信非常重视符合国家医改方向、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并能良好运营的区域检验模式,在山东蓬莱,他们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完善的、以县级医院检验机构为中心、覆盖周边基层医疗机构的区域检验项目试点。马云鹏说:“我们进入中国的远景就是促进检验资源的便利共享,但是在那之前我们必须足够了解不同样式医疗机构的检验模式。”他认为,区域检验的成功在于能够实现多方共赢、便民利民的商业模式。

对于区域检验发展的瓶颈,马云鹏认为是标准和政策。推广HL7和LOINC标准,制定让资本介入的鼓励性政策,将推动区域检验的发展。

从医学检验到检验医学

医疗越来越往个性化方向发展,检验同样如此,随着检验项目的增多,检验需要更多地跟临床甚至患者交互,医学检验正在变成检验医学。

医学发展对检验提出了新的要求,医学检验在近年来有哪些发展?

马云鹏:在国内这些年我感受最深的是从医学检验到检验医学的转变。检验是为临床服务的,以前,检验医师只是一个后台工作者,按照临床医生发出来的医嘱来安排工作。现在不一样了,检验不仅要跟临床沟通,甚至会以患者为中心进行考量,这就需要检验医师对临床医学有更深入的了解,有前瞻性的思维。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转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检验技术的发展。

第一是各类自动化仪器的涌现。比如流式细胞仪进入临床实验室极大地拓宽了临床检验的范围,促进了细胞生物学的临床应用;模块、组合式生化仪大大提高了临床化学的工作效率;应用荧光偏振技术、化学发光技术及磁性微球免疫化学技术的各类仪器,使免疫化学检测进入了新水平,并逐步替代放射分析技术;“全自动实验室”的概念打破了传统的医学检验技术分工的模式,大大提高了检验科的产能。

第二是医学检验技术向小型化、简单化、“床边”化发展。各类型Point-Of-Care Testing(POCT,即时检验/便携式检验)仪器越来越多,使检验人员或医护人员可在患者身边进行各项试验并即刻得出结果,大大方便了患者和临床。但如何标准化、规范化,加强质量控制也为检验科提出了新的要求。很多检验项目对样本采集的时间、部位、方法、患者情况等都有要求,在芬兰,样本的收集是由检验集团的人负责的,因为他们要控制上述各种因素,甚至细致到用什么管、什么抗凝剂等。

第三是检验技术本身的发展,随着基因克隆技术趋向成熟和基因测序的工作逐步完善,后基因时代逐步到来。在结构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和环境基因组学蓬勃发展的形势下,分子诊断学技术将会取得突破性进展。不久的将来,患者到医院不再是统一的三大项检验,而是基于患者的临床情况、病史或遗传因素“量身定做”的检验项目。据我了解,欧美发达国家的检验项目已经超过4000个了,已经有“个性化检验”的趋势了。

检验项目的增加和细分,让检验有了个性化医疗意味的同时,也迫使检验医师和临床医师更加紧密地沟通。以最新一期的《检验医学》杂志为例(2014年第3期,记者注),有一篇文章叫《ALOX12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从题目就能看出:检验医师已经有很明显的临床思维了。

在这样的趋势下,检验信息化提供商已经不能只是软件提供商,而要转变成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服务提供商,站在临床和医院的角度,更好地与检验科共同应对这个变革。 检验行业将发生重大的变革,信息化服务提供商要参与甚至带领整个行业一起迎接这个变革,接受新的挑战。

要搭建LIS数据仓库

医学和检验技术的发展对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智能审核功能、各种设备和模块的调配、与移动终端的接口设计等。马云鹏认为,LIS需要有单独的数据仓库,而不是用HIS的数据仓库,这是检验医学存在的前提。

医学的发展、检验技术的提升对信息化提出了哪些需求?

马云鹏:在检验行业,双向流水线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东西了,如何在双向之上做一些智能化的东西,这需要LIS提供新功能,比如自动审核功能。当一个医院的样本数达到几千的时候,检验结果可能会有几万个,这么大的量人工审核是很耗费精力的,这就需要LIS有智能审核的功能。

另外,LIS信息系统要非常稳定。在目前样本量很大的情况下,如果系统宕机,就会严重影响TAT(样本周转时间),严重时会引起医患纠纷。

此外,LIS信息系统的灵活性、扩展性要好,不仅仅是软件,包括信息技术,都要能支持检验科室不同的需求。如前处理机、后处理机、不同的模块间如何调配,需要有数据支撑其协调性。再如,POCT需要稳定的无线技术,如果网络不稳定,检验结果在传输过程中就可能会漏数据,因此无线技术要有思考和设计,在做双向接口的时候要设计相应的拣错机制,以辨别检验结果传输是否会出现错误,这对传统的软件公司来说是新的挑战。

另一个热门话题是移动医疗。LIS系统必须要有与其他移动终端或移动应用接口的设计。不能指望医护人员的Pad上只有LIS,LIS的功能怎么进入移动终端,做app还是做接口?是后端做接口,还是前端嵌入?是在应用上放上去还是怎么做?这个课题需要和医院密切探讨。移动这个看似简单的概念,在落实的时候会变得非常复杂,因此厂商的知识面不能仅限于检验科。

检验信息化工作者同时应该了解新的检验医学领域的知识,我们要跳出LIS只是一个检验报告软件的思维定势,要认识到它是一个业务流软件、管理软件、临床软件,这样的话,整个思维格局都会改变。

您怎么看检验信息化的管理?

马云鹏:一个实验室的好坏跟管理是息息相关的。现在实验室管理还处于很简单的报表形式,并不是数据分析、数据统计的决策型模式,后者需要建数据仓库模型,做单独的BI系统。

如果检验要变成检验医学,就必须搭建数据仓库,而不能简单地用HIS数据仓库。如果临床医生想做医嘱,可以从仓库中抓检验结果,拿到自己的仓库里再做组合。同样的,检验医师也可以从临床的数据仓库里抓数据。

管理实验室跟管理病房肯定是不一样的,管理体系、质量要求、成本计算都不一样,因此,如果用管理医院的那套东西肯定是不合适的。LIS之所以从HIS分离,就是因为检验科的管理跟医院的管理是不一样的,医院管理讲的是“以患者为核心”,检验科其实是“以样本为核心”。要有一个独立的管理系统,LIS提供工作数据,管理信息提供决策数据。

标准和政策是区域信息化的瓶颈

在宏观政策的导引下,医联体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全国各地生根发芽。马云鹏认为,区域医疗给区域检验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遇,对兰博医信尤其如此。但是,机遇往往与挑战并存,标准的推行和政策的落地都会对区域检验产生影响。

区域检验有哪些模式?

马云鹏:最简单的是总院/分院模式,分院把样本拿过来给总院做,这是比较普遍的。有第三方实验室模式,做医院不能做或者不愿意做的检验项目,大部分以非常规项目为主,第三方实验室市场发展很快,但是市场规模还是很小。还有分包模式,一个仪器厂商把几个医院的检验项目承包了,就变成了一个区域模式。

兰博医信主推的是以县市级医院检验机构为中心的区域检验模式。上面讲过的几个模式,都忽略了几个重点:医院本身的业务需求、基层医疗机构的需求和一般病患的需求。医院资源的“洼地”在基层,检验资源同样如此。

如果让乡镇医院采集样本,统一放到县级医院做化验,县医院就像是一个第三方实验室(县医院也可以把不能做的样本拿给第三方做)。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商业模式,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人们本来就有这样的需求。乡镇医院做样本的收集是会产生收益的,而县医院中心实验室由于检验量的增加也会产生收益,患者则节省了路途奔波的时间和费用,总之,这是一个多方共赢的业务模式,所以才有可能做起来。

当然,这件事做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如果没有经验贸然进入基层医疗检验市场,就会碰到很多诸如人员培训、协调、质量控制、物流、费用分配等众多疑难问题。这些都不是技术性问题,而是流程性问题、思路性问题、服务能力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一个信息化提供商不能是纯技术商,而要了解区域检验的管理要求。信息化是辅助管理的,有好的信息化服务的前提一定是有好的管理思维。

检验信息的互联和共享存在哪些瓶颈?影响区域检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马云鹏:主要是标准问题,统一标准会大大提高效率。其实,在我看来,统一标准比集成平台更重要,统一标准是集成平台的前提,能够解决协调、等待的问题。

HL7像语法,语义是LOINC,这两个要齐头并进。LOINC跟HL7现在还都不是官方标准,而是国际标准。在ISO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已经被转换为国标,这虽然是一个管理标准,但是里面对信息化有要求,管理标准推行得好也会对推动标准有帮助,这些都是标准的要求。

我甚至认为国家有必要在标准的推行方面做强制性要求,否则信息孤岛、“烟囱”、资源浪费都会继续下去。标准的推行不是某个企业能完成的,需要整个行业的共识。有人不理解――一个LIS厂商为什么要推进标准?因为兰博知道这很重要。

多方共赢 稳固江山

兰博医信一直强调,自己不仅仅只是一个信息软件提供商,更是信息化服务提供商,做的是整体业务流程的梳理。马云鹏说,兰博医信这几年之所以没有全面铺开,是因为他们并不认可“成吉思汗式”的跑马圈地,更认可“乾隆式”的稳固江山。而多方共赢的商业模式,是稳固江山的前提。

您提到的蓬莱区域检验项目,兰博医信在其中的角色是什么?

马云鹏:兰博医信在其中的角色不仅是检验信息系统提供商,还要进行整体业务流程的梳理,包括人选培训、咨询和各种服务。各地有自身的情况,很多时候需要根据当地的情况进行具体设计。

另外,县医院更需要的是服务,这就需要我们有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很多事情表面上看是信息系统的问题,其实是流程问题。

在芬兰,我们每个大客户都有客户服务客户团队,因为要响应客户的需求。在中国我们也会这么做,因为一旦有业务流,就不局限于一个医院了。

兰博医信之前并没有做太多农村基层医疗的工作,这是贵公司的战略调整吗?

马云鹏:也不能讲是战略调整。兰博进入中国的主要愿景就是参与和助力中国医改,区域医疗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内容。兰博知道区域医疗的前提是检验资源慢慢集约起来,变成区域医疗的中心,这是我们的预见。我们从来没有放弃过做区域医疗的梦想,只是在找好的时机。兰博发现,中国的县级医院跟芬兰偏远地区的需求是一样的。

但是,如果没有做医院检验的经验,就去做区域,那只能是天方夜谭。只有了解了不同医院的管理方式、标准、信息化情况、需求之后,再做区域检验的平台设计、流程梳理才会有的放矢、掷地有声。

目前,我们的客户有近40家,医院类型分布均衡,这是我们一直在有意识地选择的结果。我们认为要在中国成功,必须有一个好的商业模式,绝对不是“成吉思汗式”的跑马圈地,打完之后什么都没守住。我们更认可“乾隆模式”――稳固江山,稳固江山的前提是多方共赢。

作为服务提供商,我们是下定了决心要做长期服务的。我们的客户跟其他厂商的客户一样,也会抱怨,比如功能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之类的,为什么呢?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这让我们感到很困惑。

随着技术的进步,很多旧的观念都需要改变。尿样不是半个小时就没用了,血液也不只是四五个小时的保存周期,有很多新的保存方法。我们不能被目前的情况局限住了我们的服务意识,要有前瞻性,有管理思路,商业模式思路,这样才会做得好。

过去四年兰博医信在中国并没有做大,因为我们抱着耕耘的心。兰博认为,要改变目前的模式非一朝一夕之功,但是我相信改变一定会发生,我们会继续稳扎稳打,服务好我们的客户,助力医改。

上一篇:肠系膜上静脉栓塞的CT诊断及病因分析 下一篇:联想智慧医疗研究院的“第一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