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小学数学互动性课堂

时间:2022-09-07 03:54:32

如何构建小学数学互动性课堂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现,小学数学教学也被要求和定义为应该是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互动性课堂是一种新型的创新课堂,不仅提供了让教师和学生相互了解和沟通的渠道,而且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知识和科学的原理,同时在以后的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的小学数学的学习经历就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何构建这样的互动性课堂呢?

一、良好的兴趣是互动性课堂的基础

儿童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多层次、多渠道地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乐趣,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兴趣往往不能持久,自制能力又差,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这是每个教师都必需关注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孕育希望,可以滋生动力,所以教学应该从兴趣入手。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大胆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寓教于乐,寓学于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主动接受教育,逐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这对互动性教学的开始有很大的帮助。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问学生:为什么车轮要用圆形的?如果不采用圆形改为椭圆形、长方形、正文形的行不行?为什么?这样一司空见惯的现象,却引发了学生思考与讨论的兴趣,是呀,为什么一定要用圆形的?究竟圆形有什么特点?如果改用其他形状将会出现什么情景?为了进一步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要及时引导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巩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教学“年、月、日”以后,让学生自制一份新年历,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配上插图后赠送给朋友。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很有用处,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参与其中是互动性课堂的动力

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互相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教师作为一个平等对话者的姿态融入学生当中,作为参与者参与学生的学习讨论,使之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教师除了参与学生的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以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身份,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组织学生积极完成整个学习过程,并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指导。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互动性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因此,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创设条件、创设情境,如教学“长方体的特征”这一课,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1、首先教师出示若干个物体的包装盒,让学生先对他们进行分类,并叙述自己的分类理由。2、教师拿起一个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盒子让学生观察、触摸长方体有什么特征。3、通过学生的总结、教师的引导,总结出长、正方体的所有特征。4、让学生用橡皮泥做顶点、长短不同的细木棒做棱,四人一个小组合作制作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通过这样的设计,将操作、观察、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也体现出真正的师生互学、教学相长。

三、师生互评是互动性课堂的窗户

教师对学生不仅要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评价,还要定期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综合的客观的评价。只有这样真诚地评价学生,学生才可以了解自己的进步和学习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了解老师对自己的期望和殷切的培育之心。以后的学习中,学生才能不断反思自我,提升自我,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协助老师构建互动性课堂。

学生也应该有对老师进行教学评价的渠道。因为从学生的角度,也许可以发现互动性课堂构建中的瓶颈问题。这样不仅体现了师生平等的观念,还让教师更全面地认识自己,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计划。

最后,教师还可以与学生经常交流彼此之间的评价,真正成为学习和生活中的朋友,学习之中互相学习,学习之外互相鼓励,这些都可以促进数学教学中互动性课堂的构建。

四、持之以恒是互动的坚定发展方向

小学数学教学互动性课堂的构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学生和教师的共同的长期不懈的努力。教师要在这些阶段一直陪伴学生,在课堂的互动中帮助学生养成一种好的可循环的学习方式。同时,对于自己的教学,要时刻反思和学习,取长补短,扬长避短,争取解决和避免与学生交流互动的障碍问题。

最后,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能力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业,教师教学没有最终的目标,只有更高的目标。如果说数学是一门艺术,那么数学教学就是一门可以创造艺术的艺术。而互动性课堂的构建,则是一门创作艺术的具有深远实践意义的艺术。教师应该深刻体会,带领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作者单位:常州市星辰实验学校 江苏】

上一篇:精心设问 推动思维走向纵深 下一篇:农村小学科学生活化作业的设计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