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闭的他融入集体

时间:2022-06-24 03:08:08

让自闭的他融入集体

在我从事小班幼儿教育工作的第四年,一样的教学工作,却有了不一样的感受。2010年春节刚过,在这个温馨的小家里,多了一位新成员小禹,他是位特殊的儿童,他是一种天生自闭,在医学上叫全面发育障碍自闭,既不同于精神障碍,也不同于智力障碍,总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具有一定的攻击、刻板行为。

小禹第一天来幼儿园,他妈妈把他领到门口,他丝毫没有恋家的反应。但过了大概十分钟左右,他反应出:来到了陌生的环境。便噘着嘴哭着喊:“妈妈呢?”这时我马上弯下腰摸着他的头安慰他:“妈妈中午吃完饭就来了,到咱们的家看看吧,这里有许多小伙伴和你玩,在这还有许多玩具。”说着带领他到屋里的各个角落去玩,并把他介绍给小朋友认识。虽然他不玩任何东西,但他却露出了笑脸和我聊起来。

从小禹进班,我就开始观察他,想办法与他交流、沟通,试图进入他的童心世界。来园初期,小禹产生了强烈的分离焦虑表现,不敢与老师对视。我时常思考怎样使他从对家长的依恋过渡到融入集体。我告诉他我们的这个集体也是他的家,这里有许多小伙伴可以和他玩。同时我也把他介绍给全班小朋友,并时常亲亲他、抱抱他,给他一种爱的关怀,使他感到幼儿园并不那么可怕,减轻分离焦虑现象。

活动区游戏时间到了,吃过早饭后,他来到“娃娃家”不是来给娃娃做饭,而是一个人开关“微波炉”的门和摆弄音响。不一会儿,我突然听到小朋友们争着告状。有的说:“小禹跟我抢微波炉”,还有的说:“他乱动家里的东西。”听到这里,我再看看小禹,他似乎什么也没听到,依然“自娱自乐”玩着开关门的游戏。于是,我走进娃娃家,带着小禹和大家一起玩了起来。我以客人的角色进入,告诉孩子们:小禹是我的家人,是很小的弟弟,我们是一起来做客的。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玩得更加有目的性了,谁也不再责怪小禹的刻板行为。我很自然地对小禹说:“大家都很欢迎你来做客,你看!他们还给咱们做了那么多好吃的饭菜,快谢谢他们吧!”他小声地说着:“谢谢!”妞妞主动递给他娃娃:“给你抱抱我的娃娃吧。”小禹高兴地把娃娃抱在怀里。在接下来的互动中,孩子们就能主动地对小禹表示出同样的意愿了,初步形成交往的愿望。

针对小禹找出适宜的教育措施,帮助他尽快融入到孩子的世界中。让他自主游戏,教师此时细心观察。针对他的刻板行为,转移他的注意力则是一个好办法。他的刻板行为表现在开关门窗,和玩音响。发现这一问题后我便带领他,和他一起玩、一起做、一起学,与他进行一对一的交流,用自己的语言感染孩子、用自己的行为带动孩子。因为我深深地知道,作为教师,自己的榜样作用是多么重要。作为教师,就应该从自己的言行上处处体现理解孩子、了解孩子、做他们的益友和良师。

户外活动时间到了,当幼儿拿着自己喜欢的户外玩具玩时,小禹一个人到处溜达着,这时,我请铮铮带着他一起玩沙包,小禹却甩开他的手,表示出拒绝的行为。于是,我灵机一动拿着铃鼓邀请他和我一起玩:“看看你是不是听到铃鼓快的声音就跑起来,慢的声音就走起来!”看到我摇铃鼓,小禹迅速地作出相应跑和走的动作。我向他伸了伸大拇指,夸他真棒。小禹的小脸上洋溢着喜悦。

如何使小禹与大家一起活动呢?他的注意力不大集中,一般情况下会保持安静。做游戏时不带班的老师就会与他进行一对一的互动。听鼓声玩走和跑的游戏时,他格外喜欢,老师陪同他一起游戏,让他看到老师的示范,并给予帮助使他体验到支持。根据情况还可以让他来摇铃鼓,让他成为游戏的主人。这种互动体现了教师对幼儿的尊重,尊重他的能力差异和性格差异。使他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我的教育,使教育者的教育转换为孩子自觉主动的行为。我应该了解她的内心世界,给他时间接收和适应新的生活。从“愿意看”到“愿意做”,久而久之,他逐渐习惯了与同伴一起参加活动。

虽然还需要老师的耐心引导其正确的交往方法,但他迈出了交往的第一步。

由于春耕是班里年龄大的孩子,我时常会提醒春耕帮助小禹挽袖子、接水。一向吃饭不太好的小禹,今天午饭却吃得特别好。小禹吃完饭急急忙忙地拿着自己的水杯,找到在一旁看书的春耕,拉着他帮忙去接漱口水。我向小禹询问了原因:“为什么来找春耕帮助你?”他使劲攥着我的手说:“我喜欢他。”我告诉他:“以后你会做了这些事情就不用他帮忙了吧?”他点了点头。

小禹这种情绪情感非常封闭的幼儿,内心特别需要别人的肯定。随处发现他的进步,只要他能听老师的话就及时表扬,这样可以刺激他更主动的完成事情,并且安抚不安的情绪。自闭症的幼儿小肌肉动作协调能力较差,他的力量小,手软、腿软,自理能力差。我们为幼儿提供锻炼手指精细动作的机会。循序渐进帮助幼儿,从老师的帮助,到幼儿的帮助,最后做到自己完成一些事情。这种锻炼对他的身心发展都是一种促进。

这次对他的记录,是从他开始进入班中渐渐适应并接纳的过程。从这一过程中可以看出,他从不愿意、不敢接纳同伴,一直到在老师的带领下,逐渐接受这个集体。班里的其他孩子们也从告状的反应,逐渐做到不惜放弃自己看书的时间帮助小禹。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首先会尊重幼儿,但不是所有事都依着幼儿,在进行教育中我们不能强迫幼儿必须怎样做,但是要实施一些方法,使幼儿自主接受。

教育不但需要教师与同伴的感染,还需要家庭的配合,要了解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有效方法,家园共同商讨各项教育对策和训练措施,发挥各自的教育优势和特点,进行交流,发挥互补作用。还要及时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把握预见性。例如,对家长的依恋程度如何?他会用何种方式表现出是否有大小便?他对什么感兴趣?不爱吃的食物有哪些?攻击行为、刻板行为会有哪些表现?随手拿的东西会放在哪里?等等一系列需要了解的问题。这就避免了教师盲目解决问题的方法。

几个月的教育,小禹从开始的吵闹焦虑到情绪基本稳定,有时愿意与大家一起活动,这都是他身上可喜的转变。通过一些具体方法的实践后,也启发我总结了几种方法,如:游戏互动法、注意力转移法、亲密交流接纳法等等。在与孩子的交往中我深深感受到:

“正是教师在诸多活动中‘润物无声’的支持行为,才能敲开幼儿的心灵之窗。”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总结经验和方法,帮助孩子们取得更大进步。

上一篇: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思考 下一篇:在数学教学中挖掘生活素材、培养学生良好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