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保护主义的学术语境

时间:2022-09-07 02:43:40

贸易保护主义的学术语境

鼓吹保护主义的观点既缺乏严格的实证基础,更是对凯恩斯经济学一种断章取义的解读

《财经》特约作者 胜寒

奥巴马政府雄心勃勃的经济刺激计划,其成效不仅取决于减税和增支的初始金额,更有赖于财政扩张的乘数效应*。根据奥巴马过渡团队1月9日公布的一份政策分析报告,政府直接支出和减税的乘数分别是1.57和0.99;如果得以顺利实施,该刺激计划到2010年,有望创造330万至410万个工作机会,并拉动经济增长3.7个百分点。

如果这时有人对奥巴马政府建议,只要采取简便易行的办法,即可大幅提高政府支出的乘数效应,这听起来是不是极具吸引力呢?

哈佛大学教授丹尼・罗德里克的观点是:确有这样一条“点金之术”,而且非常简单。去年12月初,他在其博客上刊出一篇文章,用著名的凯恩斯乘数来分析当前危机中美国政府的财政扩张政策,公式如下:Y/G=1/(1-c(1-t)+m)。其经济学含义是:政府支出或减税(G)对国民收入变化(Y)可以产生明显的乘数效应,乘数大小取决于三个外生变量――边际消费倾向(c)、所得税税率(t)和边际进口倾向(m),政府支出乘数大小与c成正比,与t和m成反比。

由此,罗德里克给出的“点金术”就是:将边际进口倾向降到零,从而使政府支出乘数大幅上升。

那么,如何降低边际进口倾向?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当然,这必然降低经济运行效率,甚而引发美国主要贸易伙伴的报复。但罗德里克由此引申的观点是:为应对当前的深度经济危机,保护本国产品、降低进口,对于奥巴马政府而言,未必是完全不可涉足的政策。

非常之时,必有非常之论。罗德里克的观点,可说是迄今贸易保护主义最明确直接的理论表白;更重要的是,它给美国目前甚嚣尘上的保护主义情绪提供了某种学术支持,甚至在道义上使之合法化。

然而,罗氏的观点既缺乏严格的实证研究,更是对凯恩斯经济学一种断章取义的解读。如果按罗氏所言,把边际进口倾向降到零,则实际上是把美国从世界上最大的开放经济体变成完全自给自足的封闭经济体,这在实际中是根本做不到的;对于已经高度国际化和专业化的美国经济而言,这种企图本身也是一种历史的倒退。

其次,以高昂的代价扶持美国不具竞争力的夕阳工业,损害的是全社会的福利水平,相当于全体纳税人在为这些工业企业的低效率、高成本埋单。

更重要的是,通过保护主义措施,企图把财政扩张产生的需求留在国内,必然以牺牲其他经济体对本国产品的需求为代价,因为“与邻为壑”的政策几乎肯定要招致贸易对手的报复;而在经济危机之时引入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将重创多边贸易体系,使世界经济进入“衰退-保护-遭报复-深度衰退”的恶性循环,全球复苏会变得遥遥无期。

美国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就有过这样惨痛的历史教训。193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臭名昭著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将超过2万种进口商品的关税税率提高至历史最高水平,企图保护美国企业和劳工。结果,世界各国竞相建立贸易壁垒,致使全球经济和贸易急剧萎缩。几乎所有经济史学家都认为,贸易保护主义是导致当时世界经济从衰退走向“大萧条”的一个关键因素。

这也是罗德里克“妙论”一出、学术界舆论哗然的原因。

从美国经济学界的主流观点来看,所谓“Buy America”的观点仍是极受批判的。当下,经济学家们大多认为:相比于保护主义政策引发的恶性循环,另一种好得多的政策举措,是世界各国同时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大政府开支,这样由于出口漏出的部分内需会因外需增长而得到补偿,从而使全球经济增长进入良性循环。

然而,这并不是说,保护主义主张在美国社会没有市场。相反,对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怀疑在美国有相当广泛的民意基础。历史也多次证明,经济危机之日,正是贸易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高涨之时。

对于深度危机中的美国经济,贸易保护主义的呼唤如同漫长夜航中海妖塞壬的歌声,美妙却无比凶险。作为一位缺乏政策管理经验的“菜鸟”总统,奥巴马能否抵御住诱惑,实在还是一个很大的未知数。乐观者认为,奥巴马周围环绕着一群美国最睿智的头脑,一定不会在经济政策上重演“大萧条”时期的悲剧。但悲观者也指出,毕竟经济决策是由政治家而不是经济学家作出的,而“政治上正确”仍是经济政策接受考量的首要标准。■

注:乘数效应,指消费、投资、政府开支等支出变化,导致国民收入变化;国民收入变化量对支出变化量的比率,即为乘数。

上一篇:蔚县矿难“灭火战” 下一篇:中铝力拓第二次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