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职学生职业观的建构

时间:2022-09-07 01:48:19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职学生职业观的建构

摘 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由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共同的价值规范和行为准则。高职学生的就业观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高职学生职业观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高职学生的职业观多元复杂,在复杂的环境中进行职业核心价值观的建构具有前所未有的挑战。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职职业观 建构方法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由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及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组成。2012年11月,党的十报告首次以12个词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今中国共同的价值规范和行为准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最高抽象,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灵魂。

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在青年学生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在教育实践中融入“三个倡导”,教育和引导当代青年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重要任务,也是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性和针对性的现实要求。

人生观、价值观是通过人的职业实践实现的。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职业观。我们要建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以实现伟大“中国梦”为目的的职业价值观。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之一,他们的职业观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乎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高职学生的职业观,在三个倡导的指引下建构高职学生的新职业观。

二、当前高职学生职业观的特点

1.职业观中自我化现象越来越突出。

学生在职业评价和选择时,越来越突出地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为了追求个人利益、个性发展和自我实现,他们功利地学习知识技能,随时表达自己的见解。他们不喜欢被约束,以自我为中心考虑问题。在职业选择上,更注重物质利益而忽视社会责任和人生远大理想,缺乏职业价值目标的短视。

2.多元价值的矛盾和冲突。

表现在职业价值观上,其一,在未来职业选择上,既有追求理想、实现远大抱负的一面,又有拒绝到艰苦地区、艰苦岗位工作的一面;其二,在职业准备上,既表现为愿意努力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又表现为在学习行为上不踏实、不认真;其三,在职业发展上,既有自我奋斗、自我发展的特点,又有贪图安逸、“等、靠、要”的倾向。

3.个人职业追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离。

第一,个人职业价值目标与社会职业岗位价值取向上的错位。第二,个人职业理想与现实职业环境之间的矛盾。第三,道德行为与道德认知相背。他们推崇高尚的职业精神,但更注重现实的物质利益,为追求目的而不择手段。

4.职业价值判断标准愈发现实。

当代高职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判断标准由以往模糊的理想主义变为明晰的务实主义。在以前高职大学生多选择国有企事业单位,对社会地位和职业声望比较在意。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他们只关心经济物质领域。其具体表现是由以往对“理想”和“成才”的追逐转化为对收入、住房、发展机会等的要求。

5.职业价值取向的多样化、复杂化。

当前我国各种文化价值观念交织,人们的思想观念呈现多元化倾向,高职学生也不例外。具体在职业价值取向上,有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取向,有资产阶级拜金主义的取向,也有两者兼而有之的取向。

6.职业价值观不稳定,责任感、诚信、敬业精神不足。

许多学生现在没有明确的职业价值观,随波逐流现象比较严重。对企业用人单位没有忠诚度,只要不合其心意就立马辞职,当初的承诺不能兑现。在工作中的敬业精神缺乏。职业价值观的不稳定,是当前高职学生就业领域突出的问题。

三、建构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措施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青年是祖国的希望,其政治信仰、理想信念、道德观念的形成,直接影响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直接关系民族的未来。高校是青年集中的地方,是培养人才的高地,要根据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的特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促进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和道德规范作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2.加强职业认知教育。

学校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客观评价自我,理性地形成稳定的、健康的职业价值观,使学生对待职业的选择更加理性和客观。

3.加强职业素养培育。

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教学、实习、学生工作、社会实践等环节加强对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职业知识的传授、职业道德的养成,以及专业知识的掌握。

4.加强就业心理教育。

高职教育者要引导大学生调整就业期望值,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成功和失败等就业问题,使其以开放自信、乐观进取、坚韧不拔的健康择业心态,主动迎接面临的竞争和挑战。

5.加强职业指导。

高职院校可以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的教育。

(1)全程化的引导。对不同年级学生,按特点、分层次地安排教育内容。如大学一年级可以开展职业理想教育,大学二年级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大学三年级开展社会实践教育。

(2)全员化的氛围。高职院校要构建以学校的就业主管部门为中心,各院系学生工作者和专业教师共同参与的职业指导。通过这种全员化的职业指导体系,帮助学生树立职业意识。

(3)高效的教育服务平台。高职院校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开设职业指导知识培训,对学生错误的职业观进行引导,在网络校园的建设中培育正能量,通过网络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促进学生健康的职业观的建构。

四、建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新路径

1.在公共课教学中进行职业价值观塑造。

高职院校公共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心理健康》、《职业指导》等课程,这些课程是对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培养的主要阵地。

高职院校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传统公共理论课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不注重行为养成的现状。通过公共理论课的学习,既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职业道德等公民素质,又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

2.在专业课中融入职业价值观培养。

在目前高职教学中,由于认识的错位,专业教学,在德育特别是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被忽视了,弱化了专业教学在职业价值观教育上的重要地位。高职院校要在专业课的教学中融入职业价值观的内容,让专业课老师也参与到职业价值观的培养中。事实证明这种途径是十分有效的,因为学生就业的主渠道就是所学的专业领域。专业课中融入职业价值观教育是重要的教育方法。

3.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

社会实践是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也是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现实依据,是检验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成效的根本尺度。教育只有深入实践,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内心得到凝练和升华。社会实践是高职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课堂,高职院校可以在学生的顶岗实习中、参观考察中让学生了解岗位现实、开阔视野,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职业价值观。

4.在校园文化中建构职业价值观。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风格、校园景观这些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校园文化属于一种特殊的文化领域,具有时代性、导向性、创新性等特征。它是学校的精髓,对人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在专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引领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要注重营造形成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氛围,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不自觉中认识和理解核心价值观,从而为树立起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奠定基础。

学校要把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消除可能出现的职业价值观误区。

(1)以校园物质文化熏陶学生。建设高职特色的物质文化,可以把优秀职业人物,体现在校园内的各处,时刻激励学生。高职院校应有“校厂融合”的空间格局,应在校内设置各种企业模拟场所甚至真实环境,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感受职业环境,从而加深对职业道德的认识,提高职业道德修养。

(2)以校园制度文化约束学生。校园制度文化是指对校园文化环境所建立的必须共同遵守的准则,包括校纪校规、组织制度、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等。做到用制度规范行为,用行为提高能力。要在完善、严格的制度下形成浓郁的制度文化引导学生的行为,使其以后步入职场就能适应严格的职业环境。

(3)以校园精神文化引导学生。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核心。高职院校要倾力构建体现自身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学校精神文化,要加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教育,注重团队合作精神的养成,促进追求卓越、求真务实的态度的形成,使高职院校形成良好的校风、严谨的教风、浓郁的学风、文明的班风。

参考文献:

[1]十报告.

[2]李西彩,付俊贤.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原因及引导方略[J].教育与职业,2008,(12).

[3]石伟平.时代特征与职业教育创新[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4]王芳.论高职学生职业基本素养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1,(6).

基金项目:武汉市教育局科研课题(项目标号:2011103)。

上一篇: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下一篇:浅析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心理压力及自我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