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 25期

时间:2022-09-07 01:34:23

诵读 25期

当今语文教学,各种形式的教学模式、创新教育,可谓异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欣赏之余,越来越有些惶或,身为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语文究竟应怎样教呢?笔者曾观摩过好多示范课,课上执教老师动用了各种先进设施,什么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等。这是好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间不乏先进的经验,但回味之余,似乎又欠缺点什么。不少教师在授课时,往往局限于层层讲解、分析,讨论也不过是围绕问题,环环相扣;于是,教师问题,学生答题,教师结题似乎就成了一个套子。这样,有些教师课虽讲得不错,却忽略了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环节:诵读。

确切地说,大部分教师也渗入了这个环节,但很少能实实在在地考虑到孩子的需求,它只是一种点缀,或都说语文课不诵读总有些过意不去。就象做客,一盘美味佳肴就在面前,可主人又是配料,又是烹调,就是不让你赶紧动筷,真是可惜。

诵读在我国语文中渊源流长,而且颇有地位,它与汉语言文字特点关系极为密切。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的古训,当是强调诵读的至理名言、相信对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亦不无裨益。二十多年以来,笔者执教小学语文,切实体会到诵读确是培养学生感受语言、触发语感的有效途径,是最简便、最实在、最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

宋朝大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须能成诵,方能精读。今所以记不得,说不出,心下若存若无,皆是不精不熟之患。”一语道破学习语文的天机。过去老批评私塾教育是死读书、读死书,认为这种呆板、陈旧的教学模式一无是处。其实,能把“死”的书读“活”,才真见功夫呢!我们学习语文,不就是要把那些无声的文字变得鲜活灵动起来吗?不去大声诵读,能收到切实有用的成效吗?每次我在教授老舍先生的《草原》这一课时,我都会让学生从读中去感受大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试想,设若没有这种投入,怎能领悟到书中的妙处呢?如今,当代的语文教师却必须两者兼顾,学生的动情应更为重要。读书时,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己口,如出己心,就会“其义自见”。并且,在这种声情并茂的诵读中,他们会自然地将书中的语言化成自己的语言,潜移默化地陶冶自己的思想情操,提高审美水平,发展思维能力,何愁语文水平不能提高,又何须语文教师苦口婆心地喋喋不休呢?鉴于此,笔者以为,上好语文课,诵读至关重要。

一、诵读是引发读者与作者情感共鸣的催化剂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篇好文章,是作者感情的自然流露,要想学习欣赏这篇文章,必须先要贴近作者的情感,投入到作者为你创设的情境中。否则,你将事倍功半。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一味的依靠老师丝丝入扣的分析,还是单靠学生们相互议论?都不是。你必须反复诵读,只有“成诵于口,烂熟于心”了,才能体察作者的喜怒哀乐所为何而来,才能品味作者的情怀。也只有这样才能将书中的人文精神融化于心,变成自己的精神食粮,真正做到“登山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读书佳境。

著名朱自清先生在《了解与欣赏》一文中这样写道:“吟诵与了解极有关系,是欣赏必经的步骤。吟诵时对于写在纸上死的语言可以从声音里得其意味,变成活的语气。”这里,先生强调的正是诵读并且出声的重要性。唯其如此,方能激起读者感情的共鸣,使学有所成,读有所获。

二、诵读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

“涓涓细流,汇成江河“。我们正在大力提倡学生的创新精神,可是,没有积累,何来创造?这是一切创造的规律,语言文字的学习自然也不例外。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积累、储存、加工、创造的过程,因此,记忆便成了学习语言的关键因素。文学巨匠巴金在回忆自己是如何走上文学道路时说过,他的文学功底即得益于少年时期背诵的《古文观止》中的几百篇文章。那些优美的句子,甚至篇章结构都深深地影响了他,成为他进行文学创作的基础。

汉语言文字,是我们的母语,语文教育工作者任重道远。诵读是学习语文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在教学中万不可忽视。小学课本中所选的篇目,大都是动用语言文字的典范之作,教学中,如能引导学生进行熟练诵读,品味语言的和谐韵律,多种多样的风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语言积累,就可以丰富他们的词汇,锻炼他们的记忆力,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当然,诵读内容不只是局限于课本或课堂。古人说的“君要学作诗,功夫在诗外“,说的极是。作为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把视野扩出去,多方涉猎,广泛诵读,如此才会事半功倍。

三、诵读是进行语言训练的重要手段

笔者认为,诵读最大的好处是能培养一个人的语感能力,这也是最好的语言训练。记得我读中学的时候,常常被各种复杂的语法搞得晕头转向,如坠云里雾里,但笔下的文字却很少有大的的语法错误,这是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朗读。就象孩子学说话一样,没有哪个孩子是先学语法在去学造句的。学生们在反复的诵读中用心品味,烂熟于心,他们便会慢慢懂得一个句子的模式,并在其中注入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模仿着造出无数类似的句子。有了这样的语言环境,时间久了,他们的语言也会如读过的灵妙句子一样,出口成章,妙笔生花,自然就运用自如。

长期以来,我们技术性的操作,剥夺了学生们的感悟权力,把原本生动活泼的语言分解得枝离破碎,单调刻板。结果呢?造出的句子却别别扭扭,了无生趣,这不能说是缺乏足够的诵读训练所致。

我们语文改革已蓬勃兴起,许许多多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已积极开展百家争鸣,切不可忽略汉语言文字的显著特点,看轻了诵读的价值。为了我们的语文教育,为了孩子们更好地掌握、运用自己的母语,请不要忽视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诵读,还给孩子们琅琅的书声吧!

上一篇:强化教学策略设计,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下一篇:利用电子白板提高高三语文复习课堂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