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时间:2022-09-06 11:07:08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摘要:校企合作办学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与发展方向,文章通过分析校企合作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职业院校;校企合作;问题;对策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与发展方向。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日益重视,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深度合作方面还存在障碍。笔者对上海市十余所职业院校进行了座谈交流,并对江、浙、沪的50几家中高职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就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一、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1.政策与法规尚不健全。政府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财政和政策、法规的支持,使院校与企业合作中很多现实问题一旦发生都无据可依。尽管国家制定了相关法律来支持校企合作,但法律保障措施不力,一些地方把校企合作停留在口头上。因此,“政府呼声高、促进措施滞后”是影响推进校企合作的关键问题。目前,校企合作主要靠学校自身寻找企业去磨合、摸索,合作的层次比较浅。教育部有宏观的政策导向,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以及鼓励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具体的政策法规亟需制订。

2.校企双方难以真正形成互动双赢局面。校企合作的原则是双方参与、互惠互利。校企合作的成败取决于双方利益平衡点的寻找与把握。企业与学校受两种体制的约束,企业和学校在经营理念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学校和企业对校企合作问题的认识不一致,两者的利益关系难以协调,这无形增加了校企合作的阻力和障碍。目前合作多是短期的、不规范的、靠感情和人脉关系维系的低层次的合作,未能形成统一协调的、自觉的整体行动,具有“学校一厢情愿,企业无意参与”的特点。一些参与合作办学的企业积极性不高、内在动力不足,校企合作只限于企业招干活的工人,缺少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产教融合”。由于学校不能或不肯给企业提供企业需要的资源或支持,致使校企合作出现“学校热、企业冷”现象。

3.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脱节,难以适合企业需要。目前,院校中的专业设置、培养方式、课程建设等多方面与企业需求不符,大众化和学科化等传统的教学模式还影响着校企合作的培养方式,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针对性和目的性,职业特色不浓,培养的人才是“简单操作型”,让校企合作产生隔阂。长期以来学校用于实习的一切,几乎都是为了应付考核,特别是技能这一块。学生在校所学知识、技能与现代企业要求相差甚远,从而导致职业院校毕业生进厂以后不能独挡一面,很难达到顶岗实习的要求。

4.学生职业素养不高,难以适合企业需要。近年来,学校加大了学生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力度,但在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上明显不足,致使职业院校的学生从学生身份转化到企业的职业人的角色转化受到一定的制约。顶岗实习期间,公司已完全按照员工的要求进行管理,生产体验学生必须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工艺要求、安全操作规程,自觉以主人翁姿态、敬业精神、职业操守进行工作。但实际状况是,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做好上岗的心理准备,进入不了实际工作状态,学生也不能按照企业员工的要求约束自己,不服从公司管理的事情屡有发生,加大了企业管理的难度,影响了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当然校企合作的愿望也就大打折扣。

5.院校的教学管理措施不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需要建立相应的创新教学管理体系,对学校职能部门以及专业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企合作的评价、学分认定、教学计划的制订等方面存在一定难度,也是影响校企合作深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企业指导教师的业绩考核、工作量难以计算等原因,对校内的业绩考核、津贴分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质量监控上,由于学生分散在不同的企业顶岗实习,院校管理常跟不上。如学生实习通常集中安排,企业安排有困难等问题都会影响到校企合作的效果。

6.校企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由于我国的校企合作职业教育还处在探索的过程中,因此企业和职业院校的沟通机制建立的还很不健全。目前,我国的校企合作在运行中主要涉及的只有学校和企业。我国政府目前还没有建立第三方的协调、监督与服务的机构,使得我国欠缺支持校企双方进行沟通的有效机制。职业院校对市场和企业不了解,企业对职业院校也很陌生,双方关注的都是各自内部的发展状况,与对方的沟通少,更谈不上较深的良好合作。由于没有校企合作的有效机制和相应的组织机构,校企各自为战,不能产生真正的合作效应。

二、深化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对策

1.政策引导,法规保证。首先要明确和规范政府、学校、企业在校企合作教育中的责任和义务:政府应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严格规定院校和企业各自的责任和义务;政府应引导权力下放,使企业、职业院校拥有校企合作所必需的财权和事权,只有政府把角色改变过来,校企合作才能有新的局面;建立职业院校行业、地区基金会,用于支撑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税收优惠;建立各级校企合作教育委员会,加强对合作教育的指导和协调。同时,加强执法,坚持依法保护校企合作各方的合法权益。如《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于2009年3月1日正式施行。宁波市成为全国第一个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立法的城市。

2.利益带动,实现校企双赢。通过校企合作,寻求学校和企业的互惠双赢。企业通过职教发展来提升自身品牌的内涵和影响力;企业依托学校资源,在员工培训、技能提升、技术成果转让孵化等方面成本都将大大降低等;可以直接挑选优秀人才以充实企业人才资源,并利用学校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的优势为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和设备改造,从而推进企业的发展。

职业院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就业,更可以让学生尽早贴近社会和行业,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有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同时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教师专业技能水平与学校管理水平也会得到提升。

3.据企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学校要时刻关注企业需求的变化,调整专业方向,确定培养规模,开发、设计、实施灵活的培养培训方案。不能开设大而全的课程,可根据企业岗位的要求,开设岗位必需的基础课程,对教材内容进行相应的删减或增补。

同时根据企业要求,强化职业岗位技能的培养。在实际操作中,更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聘请企业相关管理和技术人员到校教学,根据企业生产情况,根据专业的不同特点,聘请行业专家、企业领导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爱好。经验表明,兴趣爱好特别重要,学校应该开设因人施教的课程,针对学生性格志向和未来的发展来培养。这样的培养方法应该说比较受企业欢迎,走上社会成功率也高。

4.加强职业院校职业道德建设。职业院校特别偏重于知识技能的教学,忽视职业素质的培养。职业院校与一般的培训机构相比,更要发挥育人功能。企业关心的是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敬业爱岗,这是很多学生特别欠缺的。

作为职业素质的重要内容,职业道德与各行各业的专业业务紧密联系在一起。职业道德教育应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与渗透,强化实习、实训性,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职业道德的重要。学生只有在职业实践中去感受、体会和修炼,才能逐步形成优良的职业道德。

5.加强学校内协同管理。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必然带来教育教学管理上的一次变革。要健全校企合作组织机构,学校需要进一步完善组织领导机构,统筹全校校企合作工作。可成立由校领导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校企合作协调指导委员会”,全面指导协调校企合作各项工作。

6.加强校企沟通交流。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沟通交流工作。一是建立校企双方的管理协调机构,负责协调处理校企合作中的有关问题并制定校企合作的相关基础文件。二是要建立新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评价标准。企业必须参与课程标准的制定和质量监控。课程评价标准必须将教育标准、企业标准和行业标准统一起来。三是校企研发合作,推进生产、教学和研究相结合,能够提高师生的研究水平,推进校企合作培养人才质量。四是建立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度,支持教师到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进行工作实践。最后,积极引进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职业院校做兼职教师或全职教师。

上一篇:高职《管理会计》教学改革的对策 下一篇:影响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因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