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

时间:2022-09-06 10:51:01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中小学生是未成年人的主体,学校是培养和造就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学校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每所学校都要花大力气,细心筹划,精心准备,通过有效的教育工作,使学生懂得自我接受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努力实践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性,并以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每个班级作为学校的一个细胞,如何把学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这是每一个班主任必须深思熟虑的职责。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以求共勉。不当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首先,我觉得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

所以无论如何,我都以一颗善意的、理解的心对待孩子。我常常认为,每一颗小草都有属于它的春天,都有它存在的理由。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前途,发展的结果怎样都很难预料。但有一点,必须首先学会做人。所以孩子犯了错误,我也是善意的批评,不求全责备。比如,有孩子在桌子上写字,我先静静地看着他,而后很幽默很深情地说:“桌子啊,你看看这个孩子的字写得多漂亮啊!但你的脸被人划过,你疼吗?”孩子就会不好意思,这时我又会说,“哎,如果有人在你干净漂亮的脸蛋上写字,你感觉怎样啊?”“以后还会写吗?”当然不了。再比如,有些孩子爱乱丢垃圾,我发现后,就什么也不说,我默默地捡起它,拿在手里,让大家看看,“这是什么?它的‘家’在哪儿呢?”“哦,记住了,把它送到它的‘家’里啊!别让它孤零零地蹲在地上,然后让你们孩子一脚又一脚地踢皮球啊!”总之,我在批评孩子的时候,我都得采用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的策略,比较幽默诙谐地指出,这样反而让孩子感到不好意思,以后会注意的,也不至于伤了孩子的自尊。

其次,我从学校文化想到了班级文化。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在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并为学校师生认同的价值观为核心的群体意识和群体行为规范,是在学校这一特定的环境中生活的全体成员的一种共同追求,是学校的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的总和,是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群体文化。和谐有序的学校文化就像一只无形的“大染缸”,能够让生活在其中的人受到情操的熏陶,心灵的净化,人文素养的养成,给人以激励,左右着师生的价值取向。任何沉浸在其中的人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它的教益。那么生活在班级中的孩子,何尝不需要这种文化的浸染呢?

精心打造班级的文化个性,实现对学生柔性的“精神引领”,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第三、榜样启迪模仿法

宋代改革家王安石写了一篇《原教》。主张思想工作的方法重在感化。怎样来感化呢?就是要通过榜样的作用。通过榜样教育,可激发学生对人物榜样产生学习和模仿的愿望,并把榜样作为鼓舞自己前进的偶像。

(1)教师作榜样。几乎没有一个教育家不主张“言教为后,身教为先”。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些都是说,只有自己做得正,做得稳,才能去要求别人,也才能令人信服。老师的一言一行都看在小学生的眼里,印在小学生的脑中,所以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成为师德建设中的标兵,成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模范,这种榜样感召力无疑是事半功倍了。

(2)班星作榜样。榜样教育促使学生“择善而从”,“改过迁善”,“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每月十星”(班月星榜)可陆续推出本班的“习惯星”、“礼仪星”、“健身星”、“环保星”、“节俭星”等,将他们事迹记录在班级日志上, 或公布在值周快讯栏里,以他们的模范行为和优秀事迹影响教育其他学生。

第四、艺术自我熏陶法。

艺术有助于培养人的道德和信念,我们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过程中,通过艺术的自我熏陶,以美诱人,以美感人,达到培养学生对美好的追求与爱好,融美于心灵的习惯。比如,让学生自己创作设计黑板报、墙报等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创造的快乐,也受到艺术美的熏陶。

第五、自我教育法。

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应该是引导自我教育高超技艺的最高境界。“自我教育”就是要学生能自己提出任务,比如,在周会课上,我常常采用学生自我剖析这一做法,让学生自己找找本周内自我感觉良好的地方和感到做得不好的地方,再说说自己以后的做法。我觉得这可以让学生主动采取措施自觉进行思想转化与行为控制。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总之,使青少年成为根植于中华民族道德精华之中现代人,是当代道德教育的重任。“未来属于具有高度文化素质与高尚道德的青少年一代,塑造青少年道德就是塑造一个国家与民族在二十一世纪的综合国力.。”我们做老师的肩上的胆子不轻啊!

上一篇:爱心点燃信念 下一篇:高中生物教材现代化问题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