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诉讼设阻比亚迪分拆上市延期

时间:2022-09-06 10:22:33

富士康诉讼设阻比亚迪分拆上市延期

比亚迪2007年的中期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该公司手机零部件与组装业务总营收约31.7亿元,同比增长51%

俗话说:“不是冤家不聚头。”同行便是冤家。富士康与比亚迪之间关于“商业机密泄露”一案的官司已经打了一年多,至今仍未有定论。

日前,此案由最高人民法院直接委托进行的司法鉴定听证会在京举行,吸引了最高检、公安部、国台办、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门的关注。据了解,听证会上未能作出司法鉴定结果,富士康与比亚迪之间仍是对峙状态。

专家认为,此案受到高规格的关注,其鉴定结果有可能会影响比亚迪在香港分拆手机业务上市计划的去留。目前,比亚迪的上市计划实际上已是搁置状态。

上市遇阻

“比亚迪相信这是富士康的一次基于商业利益的商业行为,几次诉讼均是同一事件的延续。比亚迪并没有窃取其商业机密,也不认为会对本公司的营运造成影响。”比亚迪公司某经理对记者表示。

将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拆分上市是比亚迪一个夙愿,如今这个夙愿不得不一拖再拖。

比亚迪的两大主要业务包括IT零部件业务及汽车业务,其中IT零部件业务主要由二次充电电池业务和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组成。

据了解,早在今年三月份比亚迪电子有限公司就递交了上市排期申请表格,并于7月份做过修订。而正是6月份,富士康在香港对比亚迪提出控告,认为其非法获得并使用了富士康的机密资料,并索赔人民币51亿多元。此前,2006年6月,富士康就曾在深圳提出对比亚迪的指控,庭审未果。

接连的法律诉讼直接关系到比亚迪手机代工业务的合法性,故而分拆上市计划到目前为止还是在计划中。由于比亚迪3月份申请批准股份在联交所上市及买卖以来已远远超过6个月的时限,因而其第一次申请排期所支付的初始上市费用已被联交所没收。

“本公司目前仍有意进行分拆建议。”比亚迪方面表示。据了解,比亚迪已于9月27日再次递交新的排期申请。而10月份,经撤案再诉,富士康再度将比亚迪告上公堂。

在时间上的巧合性不免让很多业内人士对富士康的所为产生联想,认为富士康此举是不愿看到比亚迪在手机代工领域做大,因而阻挠比亚迪手机业务分拆上市。对此,富士康发言人佟文欣表示:“作为受害人,我们相信司法会维护公正。公平的商业竞争是市场的常态,富士康也是在竞争中一步步发展而来,但恶意窃取他人的商业机密的不正当竞争是不可容忍的。与比亚迪的对簿公堂的重点在于阻止不法的商业行为。”

目前,双方在深圳和香港的诉讼仍未有结论,比亚迪已于11月2日申请搁置富士康在香港对其的诉讼。而后最高法院受托在北京举行了双方的司法鉴定听证会。据悉,听证会要等结束后2个月才会有结论。如此,比亚迪在年内分拆上市的可能性不大。

竞争白热化

“手机代工领域在未来几年还会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手机生产的产业价值链势必和PC、游戏机一样走向专业分工方向,品牌生产也会向着手机设计、制造服务方面发展。手机代工有着良好的前景。”佟文欣表示。

据市场调研机构Gartner报告显示,2007上半年全球手机出货量约为5.28亿部,较去年同期仅增长16%。尽管个别知名手机品牌的表现差强人意,但全球前五大手机品牌的市场份额更加高度集中。

佟文欣表示:“富士康目前的手机代工业务发展良好,在国内像华为、UT斯达康等都是我们的客户,我们也是全球前五大排名手机厂商的主要服务提供商,也会是各大厂商未来外包订单的最理想的合伙人。”

但在富士康的中期财报中显示,2007年上半年,富士康集团在巨变的市场中取得了收益增长,然而由于国际手机品牌大厂的市场占有率出现重大变动,而客户需求的变数对手机制造业产生巨大影响,很多与富士康在手机供应链上的同业业务有显著下降。

虽然比亚迪在手机零部件及组装业务上要晚于富士康,但近几年来的发展很是迅速。据透露,富士康在听证会上出具的材料中称其为“爆炸性的增长”。比亚迪2007年的中期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该公司手机零部件与组装业务总营收约31.7亿元,同比增长51%。由于下半年多是旺季,这意味着其手机全年总营收有望突破60亿元。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比亚迪目前已是大陆垂直布局最完整的手机代工企业,基本涉足了除品牌、芯片之外的所有服务,并已接获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巨头的订单,对富士康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富士康是在通过对比亚迪的诉讼来给国内手机代工企业设阻,如果不能很好的处理将会让处于起步阶段的国内代工企业夭折。

上一篇:博客访问超网页搜索媒体“3.0时代”露端倪 下一篇:内部重组开启网通转型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