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实现亲和力的心理学方法

时间:2022-09-06 10:17:08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实现亲和力的心理学方法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学方法的运用,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效率,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感染力。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亲和力 心理学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者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受教育者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健康心态,成为社会主义‘四有’专门人才”。我认为,教育重在“育”,而非“教”,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如此。育,即培育、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教导、灌输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践其行”,而这一点的根本又在于“亲”。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无论是教育内容、教育者还是教育制度都要有一定的亲和力,让学生愿意接近,从而乐于学习,习于行动。因此,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适时、适当地使用一些心理学方法,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效率,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感染力。

一、在尊重学生前提下,接受学生的本来自我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开展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缺少这一基础,教育活动就无法深入进行,更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按照罗杰斯的理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原则是尊重、真实、接受和理解。

1.尊重学生

按照马斯洛的观点,尊重是人类较高层次的需求,每个人都有获得别人尊重的需要,尊重需要的满足可以促进人的自我实现,不断提升自己。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认识到他们的独立性;就是尊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不要打击、挖苦学生的一些新奇的想法,帮其分析其中的可行性,助其实施;就是尊重学生的隐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人空间,没有得到学生的同意,我们没有权力将其传播出去。

2.信任学生

如果信任我们的学生,学生的表现就会是值得我们信任的;如果拿怀疑的眼光去看待他们,久而久之他们就会经常欺骗我们。当我们认为每个学生都是值得信任的,放手让他们去做一些事情,我们就会发现,学生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不成熟,他们拥有很大的潜力,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上都能有意想不到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经过这些年的实践,我认为再调皮的学生,再“坏”的学生,只要让他感觉到你对他的信任,他也会干出几件值得称赞的事情来。信任是对学生最好的尊重。

3.接受学生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世界上任何人、事、物也都不会十全十美。我们的学生也是如此,要允许学生有缺点、犯错误。要是学生都是完美的,那就没有教育者存在的必要了。不要去苛求任何人,不要因为学生表现出的一个小小的缺点,就剥夺他享受你的爱的权利。爱一个人的缺点,就能接近这个缺点,也就能找到这个缺点的成因,那自然就能对症下药,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因材施教。而且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更加成熟、完善,而不是完美。

4.理解学生

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思想政治教师更是如此。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需要与学生经常沟通,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获取第一手的真实、可靠的信息。这样才能对学生的行为做出准确的判断,分清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找准问题的根源,进而采用相应的教育手段进行干预和引导。

在实际工作中,教师通过一些简单的团体活动,既可以融洽师生关系,增进师生间的彼此信任和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如猜猜我是谁,信任考验,聆听技巧训练等(具体操作方法见参考文献)。

二、激发学生自我意识,促进个人潜力的充分发挥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包括对自己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认识与评价。人由于具有自我意识,因而能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使自己形成完整的个性。自我意识影响着人的道德判断和个性的形成,尤其对个性倾向性的形成更为重要。在学习活动中,这种自我意识、自我监督、自我检查、自我调节和修正的元认知实质上是一种反馈活动,它对个体的学习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使用心理学的方法,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这种自我意识,促使其不断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具体来讲,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1.让学生知道我是谁

“人贵有自知之明”,全面而正确的自我认知是培养健全的自我意识的基础。自我认知是从多方位建立的,既有自己的认识与评价,又有他人的评价。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活动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与认识可以通过“二十个我是谁”、自我分析报告、乔韩窗口理论等活动进行,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剖析自己。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再进一步思考,他观自我的描述,即自己认为别人是怎么看待自己、评价自己的,通过“人际关系中的自我”的活动促进自己更加全面地认识自我。

2.让学生明白我就是我

一个人只有在正确的自我认知基础上,正确地悦纳自我,才能达到有效的自我控制。因此,自我悦纳是自我意识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悦纳自我首先要接纳自己、喜欢自己、欣赏自己、体会自我的独特性,在此基础上体验价值感、幸福感、愉与满足感;其次是理智与客观地对待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冷静地看待得与失。我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并积累这些闪光点,蓄势待发。

3.让学生关注自我成长

自我的发展需要不断地自我反思、自我监控。但将成长作为一条线索贯穿于人的始终时,整理自己成长的轨迹显得尤为重要。依照过去、现在、未来进行疏理,深刻了解与把握自己,如团体活动生命线(具体操作方法见参考文献)。要让学生明白:自我体验永远是个体的,当我们在分享他人自我成长的硕果时,也在促进我们自己的成长。

三、创设良好的氛围,培养学生人格充分发展

人格是一个人独特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人格是由每个人所具有的才智、态度、价值观、愿望、感情和习惯以独特的方式结合的产物。人格与人的先天秉赋密切相关,但更与后天的生活环境、习性养成和教育密切相关,也与特定的民族文化相关。

人格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就犹如无根的浮萍,总是漂流在人的思想表面而不能深入下去。原因在于:第一,人格是人生价值观念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基础。人的价值观念必须统一和稳定,而这就需要一个人的心理过程及人格形态是统一而稳定的。否则。分裂的人格只能产生分裂的观念。第二,人格是形成特定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内在心理依据。世界观是对于世界的认识,正确的世界观虽然来自于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学习。但如果没有良性的人格形态作为内在心理依据,外在的观念灌输就很难起作用。第三,人格是形成特定道德素质的主要动力。

虽然从理论上讲,人格在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生戏剧性的变化,但这种情况并不常见。有研究表明。人在20岁时人格的“模子”就开始定型,到了30岁时便十分稳定。在30岁之后一般不会再出现大的人格改变。按照马斯洛和罗杰斯的理论,自我想象和自我评价标准的形成对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要使学生达到自我实现的愿望,其自身的不断努力、自我要求和耐心是决定因素,但其所处的环境与周围人对其的影响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我们对20岁左右的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促使其人格的充分发展,并逐步走向稳定。这个氛围要有利于学生形成改变自己的愿望、对自己负责、学会检查自己的动机、诚实接受现实、运用成功经验、做好“与众不同”的心理准备、融入事业、对自己的发展进行评价。对此,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制定相对完善的日常行为规范和相关制度,促进其日常习惯的养成。包括行、坐、卧的日常行为举止和言谈的把握程度。良好的日常习惯是生成良好道德的基础。可通过讲座、课堂讲授等方式传授学生基本的礼仪知识,并根据各专业特色,讲授不同场合、环境下,与不同人的交往方式。

2.注意教育者的身教作用。古语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往往把教师作为样板和标准,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无形中影响和感染着学生。因此,教师的身教更重于言传,要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以高度良好的自我修养教育学生、引导学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3.采用启发式的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和思考习惯,使学生在自我思想的状态下建立良性的人格。也就是我们的教育方式不能够仅仅限于填鸭式的灌输,要让学生主动地学,即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自己体会学习的乐趣,主动培养自己良好的人格特征。

上一篇: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 下一篇:形式的超脱,空间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