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小说教学探索

时间:2022-09-06 10:15:19

初中语文小说教学探索

摘要:小说是初中语文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小说可以帮助学生走进社会,体会实际生活中的人情冷暖,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趣味和高尚的道德意识。学生最喜欢阅读的也是小说类的文章,但是小说的教学也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难点,因此,本文主要讨论初中小说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改善性的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 小说教学 问题及策略

小说是初中生正式系统学习的第一种文体,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小说所占的比例也十分的大。《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小说阅读教学提出了以下要求:“初中生能够了解小说这种文学样式,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位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在课标的要求中我们可以看到小说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十分重要,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小说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的难点所在。

一、初中语文小说教学的现状

(一)小说讲解片面化

目前,仍有一大部分人对小说教学的关注点在“教化”这个功能上面,认为讲解小说主要是分析描写人物所用的艺术手法,通过故事情节去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做,将审美这些方面置之度外,觉得美育一类的东西花时间、花精力,见效还慢,因此,对小说的教学主要集中在说教灌输上,脱离了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缺乏一些能够具体针对青少年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时代的联系也不够。例如在初中小说阅读的教学上“反帝、反封建”一直是教学的重难点,但是由于时代的关系学生已经不能切身感受到来自“三座大山”的压力,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学生会十分的困惑。

(二)小说自身的特殊性带来的讲解难度

首先,小说的篇幅一般都比较长,老师在讲解的时候就涉及到关于重难点的取舍,老师想要在有限的时间里面面俱到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同时,教材中的小说一般都是节选小说,在讲解时就涉及到故事情节前后的连贯性以及必要的背景介绍,这些都为小说教学带来了难度;另外,“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小说文本的虚构性使得小说有很大的分析空间,这就要求老师在教辅资料的基础上要有自己的理解,但是很多老师由于时间问题或者自身的文学素养不够,在小说教学的讲解上就显得十分吃力。

(三)课堂与学生兴趣的脱节

如果将学生喜欢的文体进行一个排名,小说一定是前三之一,大部分的学生都十分的喜欢阅读小说,课下看得津津有味,但是一旦在课上学习小说,分析文本,学生就会觉得枯燥之极。这就像学生在欣赏一座建筑,学生心里已经能感受到美了,但是老师告诉学生这个建筑是什么材质做的,这个材质具体产自哪里,不仅破坏了整体的美感,也让学生失去了兴趣。阅读也是这个道理,很多一线老师总想在讲课时向学生灌输一些考试答题的技巧,让学生提前适应,掌握答题的套路,有时候没有掌握好分寸,就会把学生本来对小说的兴趣破坏,最后限于一种应付式的上课。

二、初中小说阅读教学提高策略

(一)立足文本进行学情分习

小说的文本内容充满了一种情景感,因此,情景教学就是一种很适用于小说教学的方式,但是情景不是随意创设的,是根据小说的特点以及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准备的,因此,小说的教学要立足于小说的三要素这个基本点去进行整体的分析,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让学生能从自身出发联系到小说内涵进行审美体验。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牢牢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特点,找出与学生共鸣的部分,同时将小说文本同现实关照,去对学生的审美进行一种拔高。

(二)关注背景,充实备课内容

学习小说必须要关注作者的背景,了解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这篇文章的,这对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有很大的作用,因为小说的篇幅较长,所以对老师的积累就有很高的要求,只有老师了解相关的知识以后,才能就一篇普通的小说文本进行延伸发散,并且侃侃而谈,扩大学生的视野范围,因此,老师在进行小说的教学时就需要提前花大量的时间进行去了解作品诞生的时代,了解那个时代的背景这是深入小说教学的一个必要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在小说教学的课上游刃有余。

(三)立足于学生的特点

无论教师对小说文本的解读如何深入、课下的积累有多么的丰厚,对情境教学的课堂设计如何巧妙,最终的效果如何,全在学习的主体学生上,因此,小说教W设计实施前,做好学情分析的功课尤为必要。这就要求老师了解学生的兴趣点所在,并在教学时将小说文本以及技巧知识同学生的兴趣相联系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达到教学的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说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确立正确的教学方法,确定小说教学在初中语文中得正确地位,并在教学过程中开辟新的实施途径,是语文新课程标准带动教学理念更新的题中之义,这要求老师秉承建构主义教学观,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性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双眼去发现、用自己的心灵去重构小说,最终才能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辛伟国.初中语文小说调读情境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作者单位:本溪市明山区高台子学校)

上一篇:有线电视光纤到户的网络改造方案浅析 下一篇:浅议如何做一名乐观的技工院校“懒”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