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时间:2022-09-06 08:41:28

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国内市场竞争环境越来越激烈,企业对复合型和全能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而传统的劳动型人才市场逐渐的被工商管理型人才市场占据,这要求我国的工商管理人必须要提升服务于社会的素质,这样才能给市场带来生机和活力,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研究工商管理人才素质对企业的影响,介绍了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列举了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几种具体方式。

关键词:工商管理 人才培养 对策

1.工商管理人才素质对企业的影响

企业工商管理在企业的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其涉及企业的经济管理、人力资源、财务会计和市场营销等多个专业,具有实用性强、注重实效性等特点。工商管理人才作为企业的主导者,其综合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关系着企业的经营和日常管理活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然而,我国现有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管理人才体系失衡、教学模式落后、师资队伍薄弱等,这些问题严重的阻碍了我国工商管理人才的发展,需要结合我国现有的国情和社会发展需要,采取相关的措施,改善我国工商管理的人才培养方式,培养更多的优秀工商管理人才,从而更好的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服务。

2.我国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1培养定位缺乏目标性和科学性

我国多数高校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定位比较模糊。把学校发展成为综合型院校定为目标,忽视了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在人才培养上,着重培养知识面宽、专业技能较强的高级工商管理人才。而这种培养没有同企业管理人才的需求相衔接,从而导致培养对象难以满足社会需求。此外,高校缺乏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自身能力的评估,所以这种培养定位缺乏目标性和科学性。了解社会管理人才的需求,弄清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供给方向,两者综合考虑,才能使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定位具有目标性和科学性。

2.2培养模式单一、方法陈旧

我国高校的培养模式相对比较单一,教学方法陈旧,缺乏创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错位,造成就业困难。传统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教材内容陈旧,课程设计呆板形式化,缺少实践教学环节,而工商管理类人才更注重的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可想而知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并且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没有注重和实践的统一,更没有因材施教,导致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下降,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受到影响,难以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求。

2.3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在教育教学领域的投入,并不断引进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推动国内的教育改革,不过由于我国工商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仍处于基础水平。我国教授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教员,大多是从其他专业过来的,缺乏对工商管理专业深人研究和探讨的教师,因此,学生在学习时,往往是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素质呈正比的关系。教师在教材的选择、教学方式和模式的采用、教学理念的引导等方面都缺乏专业性的知识和意见,因此也对受教育者的学习程度造成一定限制。许多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进人社会后,发现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发展存在很多差异性的原因就是由于师资队伍建设的不完善,对现有的工商管理发展掌握程度的不扎实,导致了人才进人市场后的偏差。

3.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方式

3.1 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方向和层次,是整个专业人才培养活动的出发点,更是具体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选择的重要依据。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应根据专业的特点和企事业单位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及要求来决定。通过多年高等教育的发展,社会人才的层次有了明显的提高,企业在挑选管理类人才时有较大的余地,很多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步入职场后只能从基层管理职位做起,是否成为高级管理人才还取决于个人的职业发展,因此,高校在设置人才培养目标时不能好高鹜远,要将目标定位于掌握一定的专业管理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应用型基层管理人员,这显然更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

3.2 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工商管理人才

加强实践教学是高校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保障,我们要培养具有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和复合型的人才,工商管理人才应该具备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科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市场主体准入和监督管理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既要具有丰富的人文社科知识;又要具备生产运营、战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还要了解有关人文地理、国际礼仪和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知识;不仅有灵活的应变能力和果断的决策能力,又要有较强的综合开发创业和实践应用能力。

3.3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学生服务意识

教师要努力转变教学观念,将自己的传授者角色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开发者和参与者,教学方式从讲授式、灌输式转变为启发式、案例式、探究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方法,提高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具有勇于开拓进取的创造才能和灵活机智的应变才能;培养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具有创造性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和输出信息的能力;各高等院校应具有远见卓识,根据工商管理专业的办学条件和资源情况,鼓励求异、创新,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构建有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企业管理制度和用人制度日益完善,企业管理者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促进了高校对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工商管理人才应该不断的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结合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为自己的就业创造条件,并在后期的发展中不断的提升,为企业和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涛,张智利.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3):91-93.

[2] 张喜荣,李伟.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2013(6):58-59.

[3] 刘中艳,.我国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6):93-94.

[4] 王相平.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14,9(3):34-35.

上一篇:ESP理论视角下的高职英语教学研究 下一篇: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现状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