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干预方法

时间:2022-09-06 08:28:57

谈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干预方法

摘 要: 中学生普遍存在考试焦虑情绪,这种情绪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学业成绩。考试焦虑干预的方法主要有集体干预和个别干预:集体干预高效易行,是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重要方法;个别干预针对性强,能有效消除严重考试焦虑障碍。集体干预侧重预防,个别干预侧重矫治,将两者结合起来,可以有效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 中学生 考试焦虑 干预方法

一、引言

现代社会,学生学业竞争的激烈有目共睹。期中、期末、月考、联考、中考、高考,林林总总的考试数不胜数。考试是“家常便饭”,更是莘莘学子沉重的心理负担。考前的焦虑情绪更是让学生苦不堪言。

焦虑是一种普遍的负性情绪,不仅见于精神病人,而且见于正常人。事实上,焦虑是一种有用的情绪。没有它,我们做事就会不计后果,做出危险的行为,从而对自身造成伤害乃至危及生命。所以,焦虑对个体和种族具有很强的生存价值。但是,如果人的焦虑程度过高,就不再是对环境中各种威胁的适当反应,可能使个体产生困扰。考试焦虑是当个体遇到评估成绩的情境时,以紧张和忧虑的感觉、焦虑的思维,以及自主神经系统的激活为特征的一种使人不快的状态。

调查发现,当前中学生普遍存在考试焦虑情绪,只是个体焦虑程度有所不同。考试焦虑极大地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学业成绩。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及专业心理辅导老师对中学生考试焦虑进行有效干预,以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干预方法

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干预可分为集体干预和个别干预。

1.集体干预

对于一般学生,采用集体干预法可行性高、效率高。集体干预主要包括:放松训练、认知训练―纠正不合理信念、小组活动。

(1)放松训练。

雅可布松提出的渐进性肌肉紧张――松弛法,一般从某一部分的肌肉训练开始,在每一组肌肉群的放松过程中,要求先使这组肌肉紧张,这是为了使初学者知道什么是紧张,从而通过比较更好地体会放松的感觉。当这一部分肌肉能完全放松后,再训练另一部分肌肉的放松,如此逐步展开,直到最后达到全身的放松。

通过肌肉训练,学生能够随心所欲地充分放松身体,从而在面临紧张焦虑情境时,通过肌肉放松对抗焦虑。

(2)认知训练――纠正不合理信念。

当前许多中学生的考试焦虑来自自身的不合理信念。比如,“考得不好就很丢脸”,“考的不好就对不起父母”,“考不好就不能上好大学,人生就没有希望了”,“考试失败就说明我很差劲,一无是处”。这些不合理信念让考生内心承受巨大的压力,出现强烈的考试焦虑。因此,可以通过帮助学生检视出内心的不合理信念,纠正不合理信念,对抗焦虑。

一般认为,不合理信念具有以下特征。

①绝对化要求。即人们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某一事物怀有认为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它通常与“必须”、“应该”这类字眼连在一起,如:“我必须获得成功”,“别人必须很好地对待我”,“生活应该是很容易的”,等等。

②过分概括化。这是一种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过于概括化一方面是人们对其自身的不合理评价。如面对失败的结果时,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一钱不值”等。另一方面是对他人的不合理评价,即别人稍有差错就认为他很坏、一无是处等,这会导致一味地责备他人,以致产生敌意和愤怒等情绪。

③糟糕至极。这是一种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发生了,将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的,甚至是一场灾难的想法。这将导致个体陷入极端不良的情绪体验,如羞耻、自责自罪、焦虑、悲观、抑郁的恶性循环之中而难以自拔。

我们应通过认知训练,引导学生检视内心的不合理信念,驳斥不合理信念,用合理信念取代不合理信念,从而达到减轻甚至消除焦虑的目的。

(3)小组活动。

采用团体辅导小组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充分交流讨论,分享内心体验,以减轻考试焦虑。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每组8―10人,每组设立小组长。以游戏的形式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主题为A:同心同力,小组成员自己谈考试时焦虑心情,以及怎样应对考试焦虑的好方法。B:放松训练,进行放松训练如深呼吸缓解法、注意转移法、想象放松法等。

2.个别干预

对严重考试焦虑的学生,需要进行个别干预,常用方法有系统脱敏疗法、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等。

(1)系统脱敏疗法。

所谓系统脱敏疗法,就是在来访者处于完全充分放松的状态下,让来访者想象自己处于所恐惧的刺激情境中,从最不恐惧的情境到最为恐惧的情境,以小步子的方式渐进而缓慢地一一通过,从而减轻和降低来访者对原来所惧怕的敏感性。进行考试焦虑干预,刺激情境即为让学生焦虑的与考试相关的情境。

系统脱敏疗法有三个基本步骤:肌肉放松训练、焦虑等级排序、实施系统脱敏。运用系统脱敏疗法进行考试焦虑干预,建立该学生的焦虑等级量表,然后逐步脱敏,最终达到消除其考试焦虑的目的。

(2)ABCDE疗法。

在ABCDE疗法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或行为(activiting events);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产生的信念(believes),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在特定情景下,个体的行为所导致的情绪性结果(consequence)。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事实上,A并不导致C,而是B导致C。也就是说,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原因。另外,治疗师还要用到辩论(D)和效果(E)。与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是帮助来访者的主要方法。当积极成功地和不合理信念辩论后,来访者就得到E,即新的效果,一种逻辑的哲学和适应问题的新水平。

通过ABCDE进行理性情绪行为治疗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心理诊断阶段、领悟阶段、修通阶段、再教育阶段。运用ABCDE疗法进行考试焦虑干预,帮助学生找到其不合理信念,然后用辩论的方法动摇其不合理信念,促使学生用合理信念取代不合理信念,最终消除考试焦虑情绪。

三、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中学生考试焦虑,集体干预高效易行,惠及面广,是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重要方法,不足之处在于缺乏针对性。而个别干预针对性强,能有效消除严重考试焦虑障碍,不足之处是费时,效率较低。集体干预侧重预防,个别干预侧重矫治,在实际心理干预工作中,将两者结合起来,将取得佳效。

参考文献:

[1]郑日昌.当代心理咨询与治疗体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保罗・内贝特著.陈传峰译.异常与临床心理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上一篇:大专院校英语新四\六级题型与教学改革 下一篇:关于高职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