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校会计制度改革背景下的财务报告体系

时间:2022-09-06 08:17:20

试析高校会计制度改革背景下的财务报告体系

近年来,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998年和实施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已滞后于社会、财政部门、管理部门及各利益相关方对高校财务信息的需求,修订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是会计配合公共财政改革的需要,也是进一步规范高校会计核算,促进高校加强预算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和绩效评价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提高会计信息适用性的需要。高校会计制度的修订自2009年开始,历经调查研究阶段、首次征求意见阶段,现已第二次征求意见稿。新的高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改进了会计报表格式,完善财务报表体系。

一、新高校财务报告体系的改进

旧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报告的规定是反映高等学校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的书面文件。新制度规定,高校财务报告是反映高等学校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现金流量、财政拨款收支情况等的书面文件,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状况说明书组成。从新旧会计制度对财务报告的规定可以看出新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更为全面和丰富。由于新会计制度在核算基础、内容和方式上有较大的变化,财务报表的具体形式以及所反映的实质性内容与现行制度也有较大差异。

(一)资产负债表变化 从形式上看,征求意见稿去掉了资产负债表收入和支出类项目的列报,从而使资产负债表更为规范和合理;按照流动性和非流动性排列资产负债表项目,使资产负债的结构更为清晰;按照调配的受限制程度将净资产重新归类为长期资产占用、限定性净资产和非限定性净资产从而使提供的净资产信息更为细化、更具实用性。

从所披露信息的实质性内容看,主要变化如下:

其一,按政府预算改革,增列了部分项目。适应近年来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工资津贴补贴、国有资产管理、财政拨款结转结余管理等公共财政改革的相关内容,会计核算增设了改革相关的科目,例如: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应付职工薪酬、财政拨款结转和财政拨款结余等科目的核算。

其二,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现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财务报表中的固定资产数据无法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 使得高校固定资产虚高, 财务信息不实。 征求意见稿将权责发生制引入固定资产的核算中,规定高校应当按月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文物文化资产除外), 在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内系统地分摊固定资产的成本, 合理确定教育成本。 计提折旧后,财务报表中的固定资产净值体现真实的固定资产现值, 因此能够提高财务报表的可靠性, 为报表使用者提供真实的资产状况。

其三,将基建财务纳入统一报表体系。现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下,基本建设会计独立于高校会计核算之外,从而形成两个会计主体,一个核算教学科研经费,一个核算基本建设投资,这使得任何一个会计主体都只是反映了高校经济活动的一个方面。而且融资借入的建设款项并没有明确规定应该在哪个系统核算,如果由事业财务核算本息,则会造成基建项目成本核算不准,如果由基建财务核算本息,则会造成财务报表上反映的负债状况不实。征求意见稿中增加了在建工程和基建工程两个科目,用来反映基本建设业务,在长期借款下设基建借款科目进行明细反映。将基建会计纳入统一核算体系的会计报表能够真实、全面的反映高等学校的资产、债务和收支等整体经济活动。

(二)改收支明细表为收入费用表 新会计制度引入权责发生制,区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对资产折耗和其他费用在一定的期间按实质性的权利和义务进行合理的摊销,归集的成本费用数据,不仅为政府部门制定高等教育改革政策、教育收费价格等提供依据,也有利于高等学校加强成本管理和绩效评价。采用收入费用后,原在收支明细表中按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提供的支出明细虽没有在报表中反映,但已经在相关费用中按资金的来源和性质进行了明细核算,相关信息可以根据需要提取。因此改革后的收入费用表提供了更有价值和更具综合性的信息。

(三)增设现金流量表 新的财务报告体系同时以收入费用结转和现金流量的方式反映高校一定时期的业务活动和财务经营成果。现金流量表反映了企业利润的质量,是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重要指标,对高校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的业务活动日趋多样和复杂,投资、举债、经营创收等活动都有所涉及,编制现金流量表有助于人们对事业单位现金流入、流出进行分析、利用,以掌握事业单位各类现金增减变动状况。其次,现金流量表反映一定时期货币资金的收支情况,从而为事业单位编制货币资金收支计划提供了依据。此外,便于高校管理者掌握事业单位货币资金的运用和支付能力,防止出现现金紧缺不能支付到期应付款项等财务风险的发生。

(四)提供其他报告信息 新报告体系中,财政拨款收支表按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反映财政拨款的收支及结转,提供预算管理需要的收支信息;基建投资状况表可以直接反映高校与基建投资相关的财务信息;财务报表附注可以提供与财务状况相关但无法在财务报表主表中反映的信息。

从以上高校财务报告体系发生的变化可以看出,征求意见稿引入修正的权责发生制,要求高校财会人员要更加关注高校资产的质量,更加强调对高校财务状况的真实公允反映,更加强调高校的办学成本、效率和财务风险的防范。

二、新高校财务报表的勾稽关系

新的财务报告体系对高校的财务状况和财务经营成果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描述,由于反映的是相同经济活动事项的不同方面,会计报表及报表之间存在内在的勾稽关系,对勾稽关系的准确把握有助于理解会计报表列报项目的来源构成,项目的实质性涵义,会计报表填报的正确性以及监管会计核算情况。

(一)资产负债表与收入费用表 资产负债表反映高等学校某一会计期末全部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状况,其中,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为净资产。收入费用表反映高校在某一会计期间内开展业务活动取得的收入以及发生的费用。收入费用表中本期收入费用的结转金额为资产负债表中净资产当期增加额减去专用基金本期增加额,收入费用表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高校资产、负债及净资产变动的原因。

资产负债表中的净资产分为三个部分,其中,长期资产占用与资产负债表中的长期资产(固定资产净额、在建工程、基建工程、对外投资、无形资产)净额一致;限定性净资产下的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以及其他项目结存的增加额对应于收入费用表中相应收入与相关费用的差额,并扣除以相应资金支付的资本性支出;非限定性净资产增加额等于本期收入费用结转减去长期资产占用增加额和限定性净资产(专用基金除外)的增加额。其实质是将净资产按可调配使用的受限性进行分类,首先将已经形成固定资产、基建工程等长期资产占用的资金单独列示,这些长期资产的资金来源可能是财政拨款、其他拨款、事业收入、其他收入和负债等各种来源,因此限定性净资产中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其他项目结存要根据相关收入费用结转额再扣掉长期资产占用的相应金额后列示。其他来源形成的长期资产既然也已经在包含在净资产的长期资产占用中,为了保证不影响净资产的总额,应调减非限定性资产,因此非限定净资产为本期收入费用结转减去长期资产占用增加额和上面经过调整的限定性净资产(专用基金除外)增加额。

(二)收入费用表与现金流量表 收入费用表和现金流量表均反映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但两者的核算基础不同,收入费用表按权责发生制核算,对资产折耗、待摊费用等按配比原则进行分配,经营业绩是按照一定的原则、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核算的账面结果,与现金流并不完全一致,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现金流量表则反映了真实的现金流量状况。两者差异的因素在于实际没有支付现金的费用、实际没有收到现金的收益、往来账目的增减变动,其勾稽关系如下:

当期收入费用结转+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减少(-增加)+处置(报废)长期资产的损失(-收益)+处置(报废)长期资产收到的现金(-支付的现金)+存货、固定资产盘亏损失(-盘盈)+存货减少(-存货增加)+收回投资、借款收到的现金-对外投资、偿还借款支付的现金-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支付的现金+应收项目的减少+应付项目的增加=现金净流量。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高校,如果是直接支付, 会直接确认收入, 不通过货币资金账户核算,因此, 把当期收入费用结转调整为现金流量还应该减掉国库支付方式下没有进入货币资金账户的收入。

(三)资产负债表与现金流量表 资产负债表提供了高校货币资金期末与期初的增减变化,但未揭示这种变化的原因,现金流量表揭示了业务活动、投资和筹资活动引起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各种经济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应该与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对于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高校还应包括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增加额相等。

三、新高校财务报告体系实施建议

新高校会计制度不仅在财务报告体系,而且在会计科目、核算基础和核算方式上都发生了重大改变,新会计制度的顺利实施和财务报告列报的客观、准确和规范都依赖由于高校和有关管理部门充分而细致的前期准备工作。

(一)做好新旧账务体系对接的前期工作 试行的高校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这使得固定资产的原值和净值严重背离,为了进行后续成本费用的核算,必须对存量固定资产一次性补提折旧,在启用新会计制度前,高校应做好固定资产的全面清查工作,界定固定资产的管理范围、核算范围、折旧范围,做好各项基础数据的收集工作,为计提折旧提供依据,并逐步建立起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摊销制度。同时确立高校固定资产类别化管理理念,建立资本性支出辅助账,记录各项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为资产负债表中净资产的分类列示做好准备。高校将基建账纳入“大账”之前,必须对基建账和财务账的债权债务进行清理,以便合并建账。

(二)财务人员培训和软件系统的升级 为了保证新制度顺利实施,积极推进该项改革,高校需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财会人员及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拓宽财会人员及相关人员的知识领域,提高其政策水平,增强其业务能力。财政部门应组织力量对高校财会人员进行新制度的学习和培训,使财会人员尽快熟悉制度的改革内容,尽快从“收付实现制”思维模式向“权责发生制”思维模式转变,确保新制度在高校顺利实施。此外要尽快配套升级现有的高校财务信息管理软件,以满足新的核算方法和报告体系。

(三)相关政策的配套及细则的颁布 会计制度改革不仅需要高校持正确、积极地应对态度,同时也需要创造良好的外部实施环境和条件。比如说原会计科目余额如何过渡到新会计科目中,财政部应做出统一规范,避免口径不一。高校在执行新的会计制度过程中,对于难以界定的费用支出,如果单靠各高校自行理解和实施核算,难免有失规范,因此财政部门要制定出详细的并账实施细则规范其核算行为,同时应尽快出台或修订相配套的一系列相关制度,如《事业单位会计准则》、《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等。

参考文献:

[1]孙幼飞:《(征求意见稿)初探》,《财会通讯》2010年第7期。

[2]王兆丽:《论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改进》,《经营管理者》2010年第4期。

上一篇:基于财务风险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下一篇:政府统计成本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