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泰人称代词对比

时间:2022-09-06 06:13:48

现代汉泰人称代词对比

摘 要:本文通过现代汉泰语人称代词对比,分析人称代词的特征、有关的要素以及汉泰文化通过人称代词所反映出的各种现象。

现代汉泰人称代词的划分方式相似:第一人称代词ฉัน (CHĂN)、 ผม (PHŎM)、 กระผม (KRÀ-PHŎM) 、ดิฉัน (DÌ-CHĂN)、 ข้าพเจ้า (KHÂ-PHÁ-JÂO)、 เรา (RAO) 等皆指说话者;第二人称代词เธอ (THEOH) 、ท่าน (THÂAN)、คุณ (KHUN) 、แก (KAEH) 等皆指听话者;第三人称代词เขา (KHĂO) 、พวกเขา (PHÛAK-KHĂO) 、มัน (MAN) 等指被提到的相关人员。

从语法结构的角度来看,汉泰人称代词不能单独使用。有的人称代词是两种语言共有的,有的则仅存在于某一种语言中。泰语人称代词多于汉语,泰语人称代词有谦称、敬称、昵称、鄙称和俗称等多种称谓功能。汉泰人称代词的共同点是单数与复数形式的指数名词,这可以显示出在不同句子形式里的角色与特点。从研究结果还可以看出,以汉语为母语的人与以泰语为母语的人,两者的思维方式有差别,选择人称代词时受各自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

关键词:人称代词 对比 文化 语言使用

一、引言

在语言体系中,人称代词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人们通过不同的人称代词来指称自己、听众和说话者以及话语中涉及的人物。在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下,人们用来表达思想观念的方法也不一样。汉语和泰语的人称代词的演变过程、使用频率以及文化特征等都具有各自的特色,这些特色体现了汉泰社会文化方面的异同。

汉泰语人称代词在口语、书面语中使用方法各有异同,本文从现代汉泰语人称代词入手,研究汉泰人称代词的相同和差异,分析出现偏误较多的代词,探讨汉泰代词的使用方法。

二、研究目的

本文讨论汉泰人称代词在语义、语法、语用等方面的差异,对汉泰人称代词翻译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对如何有效地翻译人称代词应关注的重点进行探讨。希望可以加深中泰两国在文化上的理解,也可对学习汉泰语言的人有所帮助。

人称代词是人们在言语交际中经常使用的词类。人称代词可以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是一种社会心理的反映,人称代词是一个重要的言语交际系统,在交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泰语中有繁多的人称代词,泰国文化对尊卑礼仪看得极重,现代泰语中的谦敬称谓比现代汉语丰富得多,可以按其意义、特征、在句中的作用、谈话的对象、对对方的熟悉程度、自己的年龄等等来选择使用。能恰当地使用泰语的人称代词,是泰语学习中的一大难点。

三、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对比分析法、文献研究法、偏误分析法进行研究。

(一)对比分析方法

运用对比分析法来研究汉语和泰语的人称代词,这种方法可以突显汉泰的语言文化特点。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发现汉泰人称代词的差异,也可以看到许多共同点。从汉泰人称代词发展史的对比研究可以看出,汉语和泰语的人称代词有诸多相似之处,这有利于人们通过了解汉泰人称代词的发展史而更好地使用代词。

(二)文献研究方法

本文在文献研究法的基础上,依据专业文献、报刊、网络等相关资料进行研究。这种方法对了解研究现状,分析理论研究成果具有某些相对性和局限性,适用于汉泰人称代词对比分析。

四、现代汉泰语人称代词对比

“人称代词”泰语叫“บุรุษสรรพนาม (BÙ-RÙT SÀP-PHÁ-NAAM)”。人称代词指代替人的名称的词,在句中作主语、宾语或定语。这类词具有很强的交际功能。汉泰人称代词在称谓功能和语法意义上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泰语人称代词谦敬称谓比汉语丰富得多,选择使用的时候必须注意遵循势位原则。

汉语和泰语都属于汉藏语系,无论从地源关系还是从文化交融方面看,汉语和泰语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在汉泰两种语言交际中,人称代词是一种重要的称呼选择。泰国文化对尊卑礼仪看得极重。泰语中有很多人称代词,我们可以按其意义、特征及在句中的作用来选择使用。言语交际中正确使用泰语人称代词是不容易的。对于单词的选择,由很多方面来决定,比如谈话的对象、对对方的熟悉程度、自己的年龄等等,最重要的则是谈话双方的身份地位。

人称代词语法功能跟名词相似,是语言中可以独立运用的单位,也可以跟别的词组合,这种代词是用来称代人或者事物的名称,一般不受别的词类修饰,有人称、数和格等形态变化。人称代词是根据人在言谈中的角度而区分人称的。

现代汉泰人称代词均可分为三种:第一人称(说者)、第二人称(听者)、第三人称(说者、听者以外的人)。如汉语的“我、你、他、她、它”和泰语的“ฉัน (CHĂN)、คุณ(KHUN)、เขา/มัน (KHĂO/MAN)”等都是这种三分系统。

五、人称代词的分类

(一)第一人称单数

“我”是第一人称代词,用来指称自己。汉语“我”应用范围较广,男女都可以用。汉语中的“我”,在泰语中可以分成几个“我”。泰语中与“我”对应的词比汉语划分得细致而复杂。因需要考虑说话人和听话人的性别、年龄、场合以及是否有第三者在场等因素才能选定一个既准确又适合的“我”,说话人跟听话人之间尊卑之关系都要注意,不同情况下使用方法也是不同。

泰语第一人称单数分类:

1.“我”:ฉัน (CHĂN)

ฉัน(CHĂN)这个词在泰语中是广泛使用的人称代词,属中性的礼貌形式,可以用来指男性和女性,但女性使用频率较高。可用于亲密关系的人,也可用于陌生人。

ฉัน(CHĂN)多用于同学、同事之间。它是泰语里第一人称代词中最基本、最标准的称谓。不过,有时也因对方身份的不同而变化。汉语“我”跟这个词的意义比较接近。如果说话的对象为自己的上司、长辈、或社会地位比自己高的人,比如对方是老师、上级、长辈的亲属,泰语一般不使用该词,用此词自称则不太礼貌。不过,如果与对方关系很熟悉的话,则可以使用。

2.“我”:ผม (PHŎM)

ผม (PHŎM)与ฉัน (CHĂN)同义,但限于男性使用。是男性最通用的第一人称代词。是礼貌用语,表示谦虚与尊敬。一般用于年长者或身份及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也可用于年幼但身份和地位比自己高的人。多用于口语。在泰语中,它另外的含义是“头发”。

3.“我”:กระผม (KRÀ-PHŎM)

กระผม是男性最礼貌的第一人称代词,在需要强调礼貌的书面语、正式语言场合下使用,听话人的年龄、性别、身份不限。在书面语中,กระผ也可用于自荐信,表示自谦或对对方的尊敬,相当于汉语第一人称代词“敝”或“不才”。

4.“我”:ดิฉั (DÌ-CHĂN)

ดิฉั (DÌ-CHĂN) 是女性用词中最礼貌的第一人称代词,它与男性的กระผม (KRÀ-PHŎM)属于同样的等级。但ดิฉั只限于女性使用。在需要强调非常礼貌的书面语或正式语言场合下使用,听话人的年龄、性别、身份无限制。它的意义比ฉัน更为正式。泰语常常用于书面、播音或其他正式场合。

5.“我”:ข้าพเจ้า (KHÂ-PHÁ-JÂO)

ข้าพเจ้า (KHÂ-PHÁ-JÂO)是一种非常正式的人称代词,属于中性的礼貌形式,皆用于替代男性的กระผม (KRÀ-PHŎM)和女性的ดิฉั (DÌ-CHĂN),往往用于需要强调礼貌的文学作品、政府公文等官方文体中作代词或其他正式语言场合下使用,听话者的年龄、性别、身份没有限制,男性和女性均可使用。这个代词也是现代的泰国国王、皇后、王室或者摄政用于御言,及至国王自称的词语,这个词相当于古代皇帝的自称“朕”。另外,在正式公文里或自荐信、推荐信、邀请函等正式场合,通常使用ข้าพเจ้า来表达自谦和尊敬对方,所以它也可翻译为“本人”。

6.“我”:หนู (NŎO)

หนู (NŎO) 在泰语中的基本意思是“老鼠”,而用作第一人称代词时,则通常表示少儿或女性等向长辈、亲属、领导、年长者说话时的自称。

7.“我”:เรา (RAO)

เรา (RAO) 既可用于单数,又可用于复数。用于单数时,男女都可以用于自称;主要对认识的但不亲密的同辈使用。

8.“我”:เขา (KHĂO)

เขา (KHĂO) 是青年或男女儿童(女性使用频率较高)对同辈以上的人说话时使用的;一般仅限于小学到中学的学生使用,带有柔媚可爱的语气;经常用于熟人、同学、亲属、邻居之间。

9.“我”:ข้า (KHÂA)

ข้า (KHÂA)是古泰语上级对下级使用的第一人称代词,用于表示上级和下级的距离。现在是同辈之间比较随便的用语,表示同等和亲密的关系。还可以对下级和地位低的人用,表示蔑视。因词的礼貌程度较低,所以只对同辈以下且较熟悉的人使用,如同学、亲属。另外,经常出现在古代小说中。

10.“我”:อั๊ว (ÚAH)

อั๊ว (ÚAH)是中国潮州话借词,源词汉字是“我”或“吾”,男女通用。用于泰国华人自称或者泰国人对华人说话时自称。因当时华人移居泰国,泰国人对华人较蔑视,所以该词含有蔑视不文雅的语气。虽然现在泰国人蔑视华人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该词的贬义用法仍然保留着。

11.“我”:กู (KOO)

กู (KOO)男女通用。在泰国最早的文字资料素可泰王朝时期的《兰甘亨王碑铭》中,兰甘亨王用กู (KOO) 为自称。古时无论老百姓还是国王都通用,是一个很礼貌的称谓语。今天词义发生了变化,即用于地位低的人,表示蔑视。

现代泰语“กู (KOO)”表示不太有礼貌,只能在同辈之间或者关系非常亲密的同辈人或对晚辈人使用,它带有不文明及鄙视的语气。

(二)第二人称单数

汉语第二人称单数只有“你”和“您”。汉语“你”泰语可用“คุณ (KHUN)、เธอ (THEOH)”等来代替。在对外基础泰语系列书籍中优先选用คุณ作为第二人称代词。不过,使用的时候应该注意场合。“你”是通用式,对上级、下属或平辈都可使用,称代范围较广。“你”和“您”并不完全对立,有一部分是重叠的。

1.“你”:คุณ (KHUN)

คุณ (KHUN) 是最基本的第二人称称谓,在社会上使用频率最高,男性与女性兼可优先选用คุณ (KHUN) 作为第二人称代词,通常用于与下属的谈话之中,而与自己的上司或社会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之间的谈话中,它也可当作一个礼貌用语来使用。该词可用于任何谈话或语境当中,没有第二、第三人称的区别。作为一个较为礼貌的用语,可用于与下属、与出租车司机等人之间的谈话中。说话人与受话人双方没有年龄和性别的限制。与第一人称代词的ฉัน (CHĂN) 相对应。

2.“你”:เธอ (THEOH)

เธอ (THEOH) 男女通用,表示年龄、身份、地位平等,用于朋友或者自己熟悉的人、男朋友对女朋友、大人对小孩等等之间发生的对话中,也用于地位高对地位低的熟人,如师生、师徒之间等等。在同等地位之间使用表示礼貌;而对下级使用,则表示保持距离。此词的礼貌程度与第一人称代词男性礼貌的ผม (PHŎM)、女性礼貌的ฉัน (CHĂN),第二人称代词的เธอ(THEOH)同等。

3.“你”:นาย (NAAI)

นาย (NAAI)用于男性对同性的同学或朋友,表示关系亲密,已可以作为同事之间的礼貌称谓语。

4.“你”:หนู (NŎO)

หนู (NŎO)作为第一人称代词时,是年幼或身份地位低的人对年长或身份地位高的人的自称,表示谦虚或想取得对方的爱戴。当作为第二人称代词称呼对方时,则表示对对方的慈爱,用于口语。通常用于对小孩或者对女性的爱称。有时候可以放在小孩名称前面作为前缀,表示“小小的、可爱的、喜欢的”等等。

5.“你”:เจ้า (JÂO)

เจ้(JÂO)在现代泰语中略用,原意是中国古代云南大理地区的南诏(น่านเจ้า NÂN-JÂO) 王国的国号(“南”即汉语中的南方,“诏”即当时与现代泰语使用的词语接近的语言,相当于“王”),南诏国即“南方的王国”。

6.“你”:เรา (RAO)

เร (RAO) 也是现代泰语的万能人称代词,它既可当第一人称代词,也可作第二人称代词。使用场合为长辈用于晚辈,含有教诲的语气。

7.“你”:ลื้อ (LÉU)

ลื้อ (LÉU)是汉语借词,同อั๊ว用法一样,在泰国华人之间广泛使用。在泰语中仍然含有不文雅的语气,与第一人称代词的อั๊ว (ÚAH) 相当。

8.“你”:เอ็ง (ENG)

เอ็ง (ENG)用于关系密切的人之间,男女皆可用,但多用于男人之间,尤其是在农村使用的情况较多,在曼谷或其他大城市里不常用。它含有不礼貌之意。与第一人称代词ข้า(KHÂA)相当。

9.“你”:แก (KAEH)

แก (KAEH)常用于好朋友之间,男女不限。แก虽然不算是粗俗用语,但不能对长辈使用。相当于第一人称代词ข้า (KHÂA)、เขา (KHĂO) 或ฉัน (CHĂN)。

10.“你”:หล่อ (LÀUN)

第二人称代词หล่อ (LÀUN)是身份高的女人对身份低的女人使用。在古代泰语里,女性之间的使用率较高,身份高或长辈对身份低或晚辈的女人,或者职位相等、辈分相同的女人之间通常使用,意思相当于古代汉语中的“汝”。不过,在现代泰语中,使用หล่อ时,说话者含有鄙视对方的身份或对对方不满的表情。

11.“你”:มึง (MEUNG)

มึง (MEUNG)是个粗俗、不文明的词,男女通用。它的来源与กู (KOO)一样,在素可泰王朝为使用最高的第二人称代词。经过时代的变化,该词的语义发生了改变。一般是社会低层的人使用。经常在詈语、粗鄙的话题中出现。在一般情况下用该词称呼别人,表示严重的蔑视或愤怒。在非常亲密的同学或朋友之间使用表示亲切的关系,但仍含有不文明的语气。

12.“您”:ท่าน (THÂN)

“您”就是泰语“ท่าน (THÂN)”的意思,是个敬称。男女皆可使用。实际上,这是一个礼貌用语,“您”是说话人对受话人的敬称,不过多限于泰国人与其上司或社会地位比自己高的人的谈话中。说话人与受话人双方不受年龄和性别的限制。与第一人称代词的กระผม (KRÀ-PHŎM)(男性礼貌)、ดิฉัน (DÌ-CHĂN)(女性礼貌)相对应。在书面语中,该词常常用来指“您”这样的称呼,多为尊重别人的地位而非出自个人内心的尊重。

泰语使用“你”的场合很普遍,有时也可以用对方的官衔或职业来取代“你”,比如学生和老师说话时就可用อาจารย (AA-JAAN)(老师)来代替“你”,老师对学生也可用 นักเรียน (NÁK-RIAN)来代替“你”。

(三)第三人称单数

汉语第三人称单数代词主要有“他”和“她”。“他”和“她”在汉语中区分男女,“他”指代男性,“她”指代女性,使用频率都很高。虽说汉语第三人称单数代词有男女之分,但只是文字上的区别,实际上可以说两者都是同一个词。而泰语则不同,“เขา (KHĂO)”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用的万能代词。同时,其它代表“他”或“她”的泰语第三人称代词ท่าน (THÂN)、พระองค์ (PHRÁ-ONG)、อี (EE),甚至มัน (MAN)也没有性别的区分。汉语“它”泛指人以外的事物,泰语为“มัน (MAN)”,用法相同。

1.“他、她”:เขา (KHĂO)

เขา (KHĂO)是泰语第三人称代词当中最基本、最常用的词。既可以用于陌生人之间,也可用于跟任何人的谈话语境中,男女都可使用。但如果用于地位比自己高的人则显得不太礼貌。该词的礼貌程度与第一人称代词的ผม (PHŎM)(男礼用语)、ฉัน(CHĂN)(女礼用语),第二人称代词的ท่าน (THÂN)同等。但在汉语中有“他”与“她”的性别变化,可是泰语发音仅为“TĀ”。

2.“他、她”:ท่าน (THÂN)

ท่าน (THÂN) 是第三人称代词的日常用语之一,同เขา的用法一样无性别区分,表示尊敬,用于和尚、钦佩的长辈或恩人皆可。

3.“他、她”:พระองค์ (PHRÁ-ONG)

พระองค์ (PHRÁ-ONG) 是第三人称代词的最高尊敬之词,用法同เขา(KHĂO)一样没有性别的区分,用于称呼天上所敬拜的“佛、神、圣”和人间的王室,本词原义同汉语里的量词“尊”。

4.“她”:เธอ (THEOH)

作为能与男或女使用的第二人称代词เธอ (THEOH),其另一角色也是仅针对女性使用的第三人称代词。使用率较高。

5.“他、她”:อี (EE)

อี (EE)是中国广东潮州话“伊”第三人称代词的借词,在社会上的使用率不甚高,仅出现于泰国华人之间。用法同เขา(KHĂO)和如上的第三人称代词,一般没有性别之分。因为อี(EE)在现代泰语里还有另一前缀的角色,放在某人(尤其女性)的名字、名称、身份前面时指不满意或者有强烈鄙视情绪,所以,若用在华人社区之外,会给人不礼貌的感觉。

6.“她”:หล่อน (LÀUN)

หล่อน(LÀUN)在现代泰语中,不管用于第二人称代词还是用于第三人称代词,皆有贬义,表示不尊敬“她”或对“她”不满。

7.“他、她”:มัน (MAN)

มัน (MAN)是不礼貌的第三人称代词,มัน之所以有鄙视之意,是因为它和用于与动物或东西配用的汉语“它”使用一样,要么认为第三人身份或地位低贱,要么说话者处在愤怒之中。

8.“它”:มัน (MAN)

汉泰语“它”มัน (MAN)除了指人以外,还可以用来代替生物和事物。

(四)第一人称复数

汉泰两种语言人称代词都可通过在单数形式上附加其他成分来表示复数。汉语人称代词复数形式是在单数形式后附加“们”。如“我们、你们、他们、咱们”等。泰语人称代词的复数形式是在单数人称形式前加“PHÛAK”。泰语人称代词有部分可以用单数,也可以用于复数,需要依据语境来判断。如:KHUN,THÂN,RAO 等。

泰语พวกเรา (PHÛAK-RAO) 这个词可以用来表示“我们”,有的时候也可用作第二人称代词。泰语中的这个词可以包括听话人在内,也可以不包括听话人在内,具体情况需要根据语境来理解。汉语中,“咱们”与“我们”也有差别。“咱们”是包括式,包括说话人一方和听话人一方,如“咱们别等他了,先走吧”;“我们”是排除式,只是说话人及所在的群体,不包括听话人,如“您再坐一会儿,我们先走了”。

(五)第二人称复数

พวกคุณ (PHÛAK-KHUN) 这个泰语人称代词在语义和语用方面都跟汉语相同,表示第二人称复数。

(六)第三人称复数

“他们”和“她们”为第三人称复数,泰语里不分男女,仅用“พวกเขา”(PHÛAK-KHĂO) 或“พวกมัน” (PHÛAK-MAN)来表达。

汉泰语言中丰富的人称代词,是交际中使用频率相当高的词,能够准确得体地运用人称代词是非常有意义的。泰语中复杂的人称代词所代表的概念及其领属范畴,往往是交叉的,很难与汉语中的人称代词一一对应。汉泰这两种语言的人称代词无论在称谓功能方面,还是语法方面,差异性大于共同性。泰语人称代词有谦称、敬称、昵称、鄙称和俗称等多种称谓功能,人称代词的选用必须严格遵循势位原则。泰语人称代词的语法意义比汉语丰富得多。汉泰人称代词在发展中呈现出的共同趋势是:人称代词数量不断减少,称谓功能不断简化。

汉泰人称代词作为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所以泰语的人称代词比汉语人称代词复杂,是因为使用泰语人称代词之前必须考虑到不同的场合:虔敬、礼仪、地位、身份等。

参考文献:

[1]郭熙.中国社会语言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胡明扬.汉语礼仪用语及其文化内涵[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3]江治安.现代汉语语法[M].长春:吉林出版社,1958.

[4]马宏基,常庆丰.称谓语[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5]裴晓睿.泰语语法新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6]戚盛中.泰国[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

[7]孙维张,吕明臣.社会交际语言学[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6.

[8]许余龙.对比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9]杨德峰.汉语与文化交际[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0]杨丽周.汉泰人称代词的称谓功能和语法特征[J].云南民族大

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

[11]于维雅.东方语言文字与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2]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13]曹复.方兴未艾的泰国华文教育[J].对外大传播,1999,(12).

[14]柴世森.汉语语法答问[M].北京:语文出版社,1989.

[15]陈原.社会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16]房玉清.使用汉语语法[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

[17]นิภาพรรณ ศรีพงษ์ ทักษะการใช้ภาษา[M].มหาวิทยาลัยเทคโนโลยี ราชมงคล อีสารน นครราชสีมา,2548.

[18]พรทิพย์ แฟงสุด หนังสือรวมหลักภาษาไทย(ชั้นมัธยมศึกษาตอนต้ น)[M].2533.

[19]วราภรณ์ แสงสด บุรุษสรรพนามในภาษาไทย:การศึกษาเชิงเปรียบ เทียบ จุฬาลงกรณ์มหาวิทยาลั,2532.

(Petcharat Prasittiarpa北京语言大学曼谷学院)

上一篇:《现代汉语词典》“V单+NP”语块中NP的注音问... 下一篇:英汉被动语态的用法及意义表达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