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9-06 05:50:14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摘要】“作文难”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是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如何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从五个方面对这一问题展开论述。这五个方面依次是:首先,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和感悟生活,培养他们观察、思考的能力,为写作积累素材。其次,注重对学生的写前指导和系统的写作训练。第三,灵活安排写作内容,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以课文为范文,多进行仿写练习和片断作文练习。第四,鼓励和调动学生参与评改作文。第五,开创第二课堂,提供写作实践基地。

【关键词】农村作文教学;激发兴趣;培养习惯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但是,在农村初中学校,由于种种原因,普遍存在这样一些问题:写作的兴趣普遍不浓,没有良好的写作习惯,大部分学生把完成作文当作一种任务,一旦完成便把它扔到一边,而不愿去反复阅读并仔细修改自己的习作,除了老师布置的每周练笔外,几乎没有人愿意主动写文章,对老师的批改及评语作一般性的浏览,甚至根本不去理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实际,我采取“两手抓”的写作教学方式。一是根据部分学生初中毕业后回村务农或外出打工的实际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常见应用文如一些书信、借收单据、合同协议等的写作指导和训练。二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写作习惯。

在具体操作中,首先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和感悟生活,培养他们观察、思考的能力,为写作积累素材。农村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课堂,更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百科全书。农村孩子从小频繁地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感性认识。蓝天白云、落日晚霞、青山绿水、村落炊烟、花草野果……这一切无不烙上了农村的印记,又无不给农村孩子以美的熏陶,只要认真观察,这些就为他们描写田园生活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奠定抒写真善美的基础。尽管现在农村学生学习负担很重,但农村中学生在节假日常要帮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农活,这正是他们体验农村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大好机会。因此,每到农忙时节,我都要建议家长们让他们的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农业劳动,体会田间劳动的甘苦。如很多同学都亲身参加过割麦的劳动,在教学中我就组织学生讨论:在劳动中,你是怎么做的?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讨论之后指导学生写出文章,这样既学到农技知识,又扩大了写作范围。

其次,注重对学生的写前指导和系统的写作训练。注重对学生的写前指导,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写,写什么,怎样写等问题,在指导时一般都会结合所学类似篇目有针对性地进行。比如在学习《人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文后,让学生练习:校运会的开幕式上的团体操比赛中,你班荣获第一名,请你写一则消息送运动会广播站广播。要求符合消息的特点和基本结构,字里行间流露出自豪的感情。同时,比较系统地教会学生写作的方法。如:话题作文拟题的方法,开头和结尾的方法,结构创新的方法,以及审题、选材、立意、剪材、拟提纲、修改等方法。培养他们表现、评价的能力,鼓励他们说真话,说实话,说出心里话,引导他们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第三,灵活安排写作内容,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以课文为范文,多进行仿写练习和片断作文练习。叶老曾经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语文教学中我充分发挥课文在作文教学中的示范作用,平时授课时尽量和作文教学同步进行,引导学生挖掘课文主题,感悟作者写作思路,分析课文的艺术特点,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作文命题结合教材,练习时可以从片断作文人手,由小作文到大作文进行仿写练习。比如每学完一篇课文,我便让学生挑选课文里面的词语写一个作文片断。因是连缀现成的词语,每次倒也写的神采飞扬,学生的自信心很受鼓舞。我还经常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当有了具体摹拟对象后,他们就不会感到无从下手了,特别是对作文功底不深的农村学生来说,仿写练习和片断作文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最佳途径。

第四,鼓励和调动学生参与评改作文。批改作文、讲评作文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环节。学生的作文如果没有得到及时修改、点评,那就无法及时发现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把这些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教师最初布置作文的目的自然也无法达到,而且还会抑制学生的写作热情,影响写作效果。而传统的评改方法费时费力费神却收效甚微。因此,在讲评作文时,我就把“一言堂”变为“群言堂”,变师生单向交流为师生双向交流,生生双向交流,师生、生生多向交流。在批改作文时,采用学生自我修改、学生互相批改、师生共同修改、同桌互评、小组共评等方式进行,变一支笔为几十支笔,充分发挥学生在作文中的主体作用,真正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产生教学“共振”的最佳效果。

第五,开创第二课堂,提供写作实践基地。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墙报、黑板报,学习专栏这些优势资源,把学生写得好的、那怕只是有进步的文章或言论在学校或班级展示;创办班级周报,鼓励学生自撰文章,在班级周报上进行交流;招聘小记者,积极引导学生把校园中的新面貌、学生生活中的新事物诉诸笔端,登在专栏板报上;定期开展作文比赛,把优秀的作文汇编成“获奖作文集”;鼓励学生给家长、老师进行书信交流,学生可将一周或者一月的学习情况,学习的心得,思想上的疑问与家长或者老师交流,以达到交流思想,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鼓励学生动手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重视激发学生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的体验和感悟,指导学生向报刊投稿;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开展“寻找家乡的文化”、“探访身边的名人”、“亲近大自然”、“观察可爱的动物”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民俗民情,民间文化,使他们的语文素质具有自身特点,打上时代烙印;通过各种课外活动的开展,学生的知识面得以拓展,观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写作素材得以增加,写作欲望逐渐增强,学生愿意主动动笔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上一篇:阐述小区规划建筑设计的应用 下一篇:路桥过渡面的不均匀沉降及防治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