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造林后期开发和利用探究

时间:2022-09-06 04:47:55

平原造林后期开发和利用探究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增长,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退耕还林,平原造林是我国目前解决环境污染的主要途径,本文就北京市平原造林为例,着重探究北京现阶段平原造林后的后期开发利用。并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北京 平原造林 后期开发 PM2.5

1、引言

2012年3月31日,据市环境监测中心数据显示不少区县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每小时浓度飙升,最严重的海淀区甚至达到1000微克/立米,属于“重度污染”[1]。可吸入颗粒物超标则会导致肺癌的发生。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北京市卫生局日前对外消息,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肺癌位居北京市户籍人口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的第一位。在女性中位居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2001年到2010年十年间,北京市肺癌发病率增长了60%,全市新发癌症患者每5人中就有1人为肺癌患者。2010年,北京市户籍居民肺癌死亡率高达48.9/10万,亦居“众癌之首”。不仅如此,35岁以上人群的肺癌发病率上升加速,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北京市肺癌患者男女比例为172:100。因此,平原造林应运而生。而本文就以北京为例,简要提出平原造林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后期开发作相应的建议。

2、北京平原造林工程

根据数据统计表明,北京市全市森林覆盖率37.6%,但是森林主体在山区,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仅为14.85%。地区森林总量偏低、布局不合理,质量不高、功能不强,不能满足城市发展对生态环境的需要,平原造林工程应运而生。据北京市平原绿化造林指挥办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5月9日,北京市平原造林工程已完成207927亩,植树1323万株,占全年25万亩任务的83.17%。建设规模、速度数量、质量水平、景观效果均创北京历史之最。据北京市平原绿化造林指挥办工程师王金增介绍,结合北京市城市建设总体情况,今年20万亩城市森林将按照相对集中连片、程度连网的原则,主要安排在六环路两侧、城乡结合部50个重点村拆迁腾退地区,以及重点河流道路两侧和换坦荒地、航空走廊和机场周边、南北水调干线和配套管网范围等地区实施造林绿化。到2015年,北京市森林覆盖率将有“十一五”末期的37%提高到40%,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净增10个百分点。到那时,首都机场将青山环抱、森林环绕。

3、造林工程存在的问题

3.1 北京市建设百万亩平原造林,各区县已经形成规模,但是只是绿地和绿化率的提高,除生态价值外没有真正为当地老百姓带来什么实际的价值。

3.2 无休憩设施。当地百姓只能看着绿地却不能再其中游玩、休憩和娱乐。

3.3 无经济效益。北京市此次平原造林主要种植的是乔木类数目,不具备实际的经济价值。

4、 后期开发和利用建议

4.1 健康道路建设工程 [2]

平原造林工程建设要按照以人为本、便捷高效的要求,打造城市周边慢行系统。正如目前国内多数城市采取的健康道路工程,让游人提供步行或骑行的方式进入森林绿地,亲近自然、锻炼健身、享受绿色休闲生活。完善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因地制宜、因形就势,沿路边、岸边、林间,建设自然水岸型、森林景观型、郊野田园型、历史人文型等多种形式的健康道路和各具特色的绿色驿站,通过工程建设,串联各种建设类型,形成绿道网络。

4.2 郊野公园建设工程

平原造林工程建设要按照生态优先、以人为本、自然协调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根据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区域功能定位,构建自然和谐、天然野趣、景色优美、环境宜人的以森林生态景观为主体的绿色空间,以满足广大市民多样化的生态、休闲和游憩的需求。重点抓好四大郊野公园的建设,构建物种丰富、结构合理、自然协调的景观环境,形成城市四大“绿肺”。

4.3 湿地保护建设工程

工程建设要按照生态性、经济性、整体性和美学的要求,结合河道、沟渠、坑塘治理,通过采用湿地植物恢复、湿地水域恢复、湿地地形改造、湿地基质恢复以及湿地岸坡恢复等技术,形成自然和谐的湿地生态景观。使湿地植物、水体、地形地貌等要素间形成一个连续体,充分发挥湿地调蓄雨洪、进化水质、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生态服务功能,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质。

4.4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培育后续产业

平原造林工程成果的巩固和效益的发挥,必须要有稳定的后续产业做基础。为了切实增加广大农民的经济收入,在平原造林中应种植具有经济效益的植物或者采取套种经济的方式,如蒙古草原在退耕地中种植优良牧草的同时还种植了大黄等中草药,不仅为畜牧业建立了原料基地同时还增加了牧民的额外收入,平原造林也可借鉴草原退耕还林中的成功经验,依据北京平原地区的主要气候、土壤条件以及多年园林绿化的实践,选择合适的植被进行套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第一以乡土植物为主,乡土植物与引进植物相结合,乡土植物可种植北京本地适宜生长的一些果树等植被,引进植物可种植一些低矮灌木或草类植被,在充分利用光照的同时,增加农民的经济效应;其二以乔木树种为主,乔木、灌木及地被植物相结合;第三,以生态景观树木为主,食源、蜜源植物相结合。形成春花烂漫、夏阴遮蔽、秋彩班斓的优美景观的稳定的植物群落。

4.5 开发旅游地,增加当地特色的同时,增加农民收入

平原造林后续安排中,可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选取合适的地段开办旅游观光地,供城市居民周末度假时休闲使用。政府可以通过无息贷款的方式鼓励当地农民在此开发地投资修建农家院或者农家乐,在平原造林的同时使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5、结束语

森林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具有涵养水源、固土保肥、固碳制氧、保护生物多样性、进化环境、防风固沙等生态效益。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平原造林已是大势所趋,2014年北京计划实施平原造林35万亩,从而形成大面积绿色空间,从而使北京市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大幅提升,有效降低PM2.5浓度,改善首都空气质量,但随着前期工程的竣工,平原造林中的后期开发也是人们目前关注的焦点,只有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积极开展套种经济,才能有力提升居民幸福指数,达到真正的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娴,曲田.中广网北京2012.3.31.

[2] 北京市平原地区造林工程指导意见,百度文库。

上一篇:试论台区计量装置智能化的重要性 下一篇:企业成本管理深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