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历史知识的整体结构――历史复习的关键

时间:2022-09-06 02:53:53

构建历史知识的整体结构――历史复习的关键

人类历史本身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纵向观察,历史因果相袭;横向观察,各种因素相互依存。任何一个具体的历史现象都处在一个前后相随、左右相连的网络之中。因此,在学习中,更应该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要领纳入完整的科学体系之中,构建主干分明、脉络清晰的整体结构。

历史知识的整体结构包括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各个历史时期发展的阶段特征、重要历史要领三个层次。基本线索是历史知识体系的“经线”,把握了基本线索,就能贯通来龙去脉,明确趋势归宿,提示变化规律。各个发展埋藏的分阶段特征,是历史知识的“纬线”。同一时期的历史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阶段特征则揭示了各个方面发展的共性,起着加强横向内在联系的作用。重要的历史要领是对历史纵横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的历史事件(人物、制度)本质的反映,是历史知识结构的基本单位,是历史思维的细胞。

怎样建立起知识的整体结构?在此,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为例给予说明。第一步就是要做到对重要的历史要领全方位的理解和记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产生的条件看:明、清是缓慢发展的资本主义萌芽;列强侵略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提供了劳动力、市场;受外商刺激的一些中国官僚、地主、商人投资于近代企业;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起到了诱导作用。在上述四个条件中,第一项是历史原因,后三项分别从劳动力、市场、资金、技术等方面阐述了具体原因。从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的过程看:(1)时间――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2)地点――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3)标志――方举赞的发昌机器厂。从作用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诞生了,工人阶级的队伍壮大了。第二步就是将重点知识放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剖析与该阶段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相互关系,横向联系中对其进行再认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从经济上看,其作用是使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质的飞跃;从政治上看,其作用是使中国社会的阶段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民族资产阶级的诞生、无产阶级的壮大为民主革命造就了新的领导力量;从思想上看,早期维新思想突破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局限,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为维新变法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第三步就是将重点知识放在历史进程中,在纵向联系中进行再认识。首先应梳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经历了十九世纪末的初步发展和一战期间“短暂的春天”。后来在北洋军阀统治的中后期艰难发展。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官僚资本的压迫、日本的殖民统治、美国的侵略,民族资本主义陷入了困境。新中国成立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合理调整,在三大改造中,通过各种形式将国家资本主义最终改造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然后比较民族资本主义在各个阶段的异同,经过比较,概括出其共同点:(1)在社会经济结构中的地位:代表先进,生产方式。(2)所处的客观条件:处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3)发展状况: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规模小,发展畸形。(4)经济趋势:惨淡经营,日益萎缩。最后还可以将特点(1)、(2)归纳引申得出: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中,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的革命性始终是主要方面。民族资产阶级为开辟中国资本主义独立发展的道路,进行了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将特点(3)、(4)归纳推论还可以提出下列认识:由于中国民族工业始终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薄弱,加之与外国资本主义和封建势力相妥协的一面,因而不能完成民主革命的准备。

总之,构建历史知识的整体结构,不仅有利于准确而深刻地理解和掌握重要的史实,实现学科内部的综合,而且还有利于建立跨学科纵横思想的坐标系,有利于从各角度、各层面观察分析问题。因此,历史知识整体结构的构建,是我们每位同学在历史复习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能力的关键。

上一篇:让语文课堂绽放心灵之花 下一篇:在绘画活动中幼儿自信心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