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构建现代生态环保养猪模式的研究

时间:2022-09-06 02:36:12

基于构建现代生态环保养猪模式的研究

随着养猪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当前养猪业面临着三大难题:肉品质量安全、经济效益提高和环境污染治理。由这三大问题直接表现出来的药物残留、能源缺乏、饲料短缺、疫病频繁、环境污染等已成为限制养猪业发展的瓶颈因素。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推进,规模化、集约化的养猪业迅猛发展,规模由小到大,范围由点到面,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由于对养猪场监督管理不力、污染治理力度不够、种养脱节等,致使猪场产生大量污染物随意堆放和排放,既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又成为次级河流和饮用水源地的主要污染源。这些污染源会对养猪场自身及周围的空气、地下水、土壤产生污染,使动物、植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严重阻碍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生态环境整治及维护农村生态环境安全。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绊脚石。因此,养猪业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已刻不容缓。

一 、正确认识养猪业对环境污染及危害

20多年来,我国养猪主工艺没有改变,养猪过程基本上都要面临不同程度的废物排放问题。其中主要污染物是污水、臭气和粪便,它们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源来自养猪过程、废弃物排放、堆放或贮存过程以及废弃物处理、运输和利用过程。这些污染物成分除了传统的有机物、氮和磷等,还包括铜、锌、砷制剂等重金属、兽药和消毒药物、有害温室气体排放(如甲烷)等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和病原体引起的公共卫生问题,而猪场污水仍然是当今畜牧业造成环境污染的最突出问题。

1.粪便造成的环境污染

目前畜禽业的规模集约化养殖及畜禽养殖区的城市化,畜禽粪便不能及时进行有效处理,加之农业上由传统的使用有机肥转向大量使用化学肥料,畜禽粪便利用率低,成为严重的环境污染物,畜禽粪便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2.畜禽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以及孳生的蚊蝇,会使环境中病原种类增多,病原菌和寄生虫大量繁殖,造成人、畜传染病的蔓延。尤其是人畜共患病如猪的口蹄疫、链球菌、炭疽、猪流感等,会导致疫情发生,给人畜带来灾难性危害。

3.对周围和流域水质的污染

未经处理的畜禽粪尿、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其污染负荷很高,能导致鱼塘及河流丧失使用功能。畜禽粪便污染物不仅污染了地表水,而且还严重污染地下水,影响村民正常饮水安全。

4.对周围空气的污染

由于猪粪中含有大量的恶臭物质,如氨、硫化氢等,使畜禽圈舍周围空气会充满恶臭味,对畜禽和人体造成危害。

5.影响社会稳定

城市郊区和农村居民集中区周围内,建起了一些养猪场,产生的恶臭及噪音对周围环境也带来影响。日趋严重的畜禽养殖污染导致的投诉日益增多,纠纷不断发生,已成为农村和城市不稳定社会因素之一。

二 、养猪业对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调查

1.监管不力

目前许多规模化养殖场、专业养殖村没有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证制度,内部管理不规范,污染防治设施不完善。农业和农村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对规模化养殖场畜禽废弃物的治理监管力度还不大。

2.环保意识差

粪便露天随意堆放,污水随意排放,是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3.种、养殖业脱节

规模化养猪场建设没有配套耕地消纳和粪便无害化处理,加之农村耕作方式的变化,养殖业与种植业分离,从事养殖的不种地,粪便不能当作肥料;种地的不再从事养殖,农田靠施化肥,畜禽粪便用作农田肥料的比例大幅下降。难以形成具有多环节链接和实现粪便——肥料综合效应的良性循环,无法有效吸纳与降解废污排放。集约化养殖业由农区、牧区逐渐向城镇郊区转移,造成农牧脱节,畜禽粪肥不能及时施用于农田而造成污染,结果使大量畜禽粪便等有机肥积压浪费,造成公害。

4.缺乏有效经济的治理技术

畜禽养殖场排出的粪尿和污水的氨氮浓度高,污水脱氮的工艺比较复杂,导至污水处理设施投资大、运行管理复杂、运行费用高,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缺乏相应的资金投入和支持。造成经济效益不高的畜禽养殖业更不愿投资污染治理。

5.科技的支撑和技术的创新能力差

目前规模化养猪场治污模式有多种多样,如沼气生态模式、厌氧好氧生化处理模式、“零排放”自然养猪模式等等。在建设、运行成本,集成与示范,提高处理率和综合利用等各有利弊,缺乏有效的技术攻关与创新。

三 、构建现代生态环保养猪模式的研究

1.现代生态环保养猪模式构建理念

目前, 国家已高度重视农村畜禽养殖业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在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内容中,着重强调了发展现代农业,改进畜禽饲养方式,提高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水平。明确提出加强规模化养殖场污染治理,养殖企业必须按《畜牧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建设粪便和污水处理设施。因此,规模化养猪生产应与时俱进,构建现代生态环保养猪模式的理念。主要围绕用现代科学发展观提升规模化猪场疫苗免疫技术和兽医保健技术;猪场规划设计、隔离消毒;猪病监测技术;全进全出、多点生产的养猪生产工艺流程等生物安全防疫体系,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解决好猪场对环境污染等问题。活用当地生物资源,合理解决养猪业面临的质量安全、效益提高和环境治理的“三大难题”,探寻尊重猪只基本权利,实现环境友好、安全优质、持续高效的现代养猪模式。

2.对当前养猪模式的调研

笔者根据“环境友好、资源节约、质量安全、持续高效”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畜牧业的整体要求,结合当前养猪业发展及生产自身特点,对大量规模化养猪场进行了实地走访调研。

2.1目前养猪业发展趋势。大型集约化养猪规模进一步扩大,技术含量、设施设备等全面提升; 50~2000头的适度规模养猪场(户)蓬勃发展,形式多样,急需规范;超小规模的农户散养正迅速消失。适度规模化养猪因其规模适度、管理方便、专业生产等优点,将成为今后较长时期养猪业发展的重点。

2.2不同规模养猪企业、场(户)废弃物处理模式也不同。使用生态沼气综合利用模式占8.8%;厌氧好氧生化处理模式占0.2%;“零排放”自然养猪模式占23.5%;粪便干、湿分离处理占50.9%;用水直接冲洗粪尿乱堆放占16.6%。

2.3根据陈亮等研究常用的模式是生态沼气综合利用模式、厌氧好氧生化处理模式,“零排放”自然养猪模式。三种模式各有优劣,其中生态沼气综合利用模式是规模化养猪场将产生的粪尿经水冲后全部进入沼气池发酵处理。该模式适用于中小型猪场,最适合能源生态大棚种养结合。缺点是建较大沼气池、周围须配套有较大面积的种植园地和浪费大量水资源,不宜大面积推广。厌氧好氧生化处理模式是采用干湿分离出粪,既可获得沼气能源供综合利用,又能使外排水达标,较好地解决了综合利用与环保达标。缺点是投资费用相对较高,日常维护费用大。该模式适用于大型猪场。“零排放”自然养猪模式是利用微生物发酵原理,对猪的排泄物进行降解、消化,从而达到了处理猪场粪污的效果。实现“零排放”和除臭,其核心在于发酵床。缺点是需要大量锯木屑和谷壳、投资较大。不适用妊娠母猪、仔猪。

3.现代生态环保养猪模式的构建

通过对集约化、规模化养猪业生产与污染特点及当前养猪业环保存在的突出问题的调研,笔者认为以构建现代生态环保养猪模式的理念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探索养猪生产污染物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与合理利用的新方法。

3.1关键依靠科技支撑和技术创新。利用沼气工程和自然养猪法相结合,能取得显著效果。 由于规模化养猪场是按自繁自养的原则进行生产,把养猪生产的过程人为分为两大阶段,即母猪、仔猪和育成猪。母猪、仔猪阶段防疫和保温要求高,适合生态沼气综合利用模式。因为畜禽养殖业、种植业是现代农业生产中相互依存、互为利益的耦合体。遵循生态规律,以沼气综合利用为纽带,把种养相结合,这样既能保障母猪及仔猪健康生长发育,又不需建大沼气池及配套大面积种植园;既能充分利用沼气给仔猪保温,又能利用沼渣、沼液、沼肥生产绿色无公害蔬菜。而育成猪舍则采用“零排放”自然养猪模式,能有效解决猪场粪尿的难题。实现了“零排放”;猪舍环境得到优化,疾病减少,防疫压力减轻;极大地节省了劳动力,节省了冲洗栏舍用水;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物如稻壳、花生壳、玉米秸秆等作发酵垫料。笔者曾在一个有350头核心种猪,年出栏7000头规模化猪场按这两种模式的互补进行了两年多试验,取得显著的效果,深受到养猪企业的欢迎。

3.2抓住机遇,突破“瓶颈”。 规模猪场的沼气工程建设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农业、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促进畜禽养殖企业稳定持续发展的需要。国家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农村沼气,猪场的沼气工程已列入农业基本建设专项资金予以扶持。“零排放”自然养猪模式已列为《2008年国家重点环保实用技术》,该项技术已在福建、山东等多地试点和推广使用,成效较为显著,受到养猪企业的良好评价。因此,规模化养猪场要与时俱进,审时度势,充分利用好国家的扶持政策,积极利用沼气工程建设与“零排放”自然养猪法的现有技术进行改造优化组合,取长补短,突破当前养猪业面临环境污染的难题。

3.3实施全过程健康养猪技术的指导和监控。包括对猪场疫苗免疫程序和兽医保健程序的制定与调整;猪场合理建设、布局、隔离、消毒、卫生等生物安全管理规程;猪病定期监测、兽医技术培训和综合配套服务;采用全进全出、多点生产的养猪生产工艺流程等等落实到位;重视养猪场内外环境绿化,达到吸收猪场大气中有害、有毒物质、过滤、净化空气、减轻异味;科学修建雨水沟,实行雨污分离,减小污水排放量。

3.4加强监管力度,完善法律法规。根据养猪生产现状及今后发展趋势,国家应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政府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对排污不达标养猪场,限定时间进行整改;新建场必须先参加环评,严格按“环境友好、安全优质、持续高效”的现代养猪模式进行生产。

3.5发挥政府职能作用,提高业主环保意识。由于养猪业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已刻不容缓,防治养猪污染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因此,需加大环保法规宣传力度和环境污染惩治力度,让业主认清“谁污染谁治理”的环境污染治理原则,企业是污染治理的主导,防治污染是企业的义务。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制订相关优惠政策,扶持与引导养猪业加大污染治理投入,奖罚分明,积极引导规模化养猪场构建现代生态环保养猪模式,为“三农”和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陈丽等.浅谈规模化养猪业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泰州科技》2009年02期.

[2]章广德等. 规模化养猪场粪便污染治理的探索与思考《黑龙江环境通报》2009年02期.

[3]李诗兵等. 规模化养猪场粪污综合治理方案《当代畜牧》2008年04期.

[4]陈亮等.湖南养猪场污染治理适用技术及投资分析《中国沼气》2009.2.

[5]倪俊娟. 生物发酵猪舍零排放养猪技术发展的优势《河南畜牧兽医》2009年第29卷8期.

作者简介:孙义东(1967-)男,汉族,山东烟台人,高级讲师,兽医硕士,研究方向:动物生产与疫病预防。

*本文通讯作者:王翠梅。

上一篇:石油化工企业残渣废水治理的有效对策探析 下一篇:构建自然保护区和谐社区关系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