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再生产和宏观调控基本思想

时间:2022-09-06 02:22:29

社会再生产和宏观调控基本思想

【摘要】在社会再生产理论中,马克思系统地分析了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实现条件和平衡条件。社会再生产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的宏观经济基本思想就是社会总供求平衡思想,而供求平衡思想包括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与此同时,总量平衡既要求供求在价值上平衡又要求在实物上平衡。

【关键词】社会再生产 总供求平衡 总量平衡 结构平衡 宏观调控

一、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内容:

(一)两个基本前提

从实物形式来看,社会总产品是由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部分组成。马克思按照社会总产品的实物形式将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第Ⅰ部类(生产资料生产)和第Ⅱ部类(消费资料生产)。从价值形式来看,社会总产品由三部分组成: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原理和价值构成原理是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前提。社会总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既在实物上得到补偿,又在价值上上得到补偿,这就是社会总产品实现问题中的实物补偿和价值补偿的问题。只有在实物上和价值上均得到补偿,社会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

(二)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可以用以下三个公式来表示:

Ⅰ(v+m)=Ⅱ(c)………………………………………………(1)

Ⅱ(c+v+m)=Ⅰ(v+m)+Ⅱ(v+m)………………………………(2)

Ⅰ(c+v+m)=Ⅰ(c)+Ⅱ(c)……………………………………(3)

公式(1)表示,第Ⅰ部类的不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应等于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公式(2)表示,第Ⅱ部类的消费资料总价值应等于两大部类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的总和;公式(3)表示,第Ⅰ部类的生产资料总价值应等于两大部类不变资本的总和。其中,公式(1)体现了两大部类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简单再生产实现的基本条件。

(三)扩大再生产的平衡条件

Ⅰ(v+m)=Ⅱc+Ⅰ c+Ⅱ c……………………………………(4)

Ⅱ(c+ c)=Ⅰ(v+m/x)+Ⅰ v+Ⅱ v………………………… (5)

公式(4)表示,第Ⅰ部类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和应等于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与两大部类追加的不变资本之和相等;公式(5)表示,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与追加的不变资本之和应等于第Ⅰ部类工人和资本家所需的消费资料与两大部类追加的可变资本的总和。

二、宏观调控的基本思想

(一)总供求平衡

首先观察简单再生产,由公式(2)+(3)有

Ⅰ(c+v+m)+ Ⅱ(c+v+m)=Ⅰ(c)+ Ⅰ(v+m)+Ⅱ(c)+ Ⅱ(v+m)………………(6)

在公式(6)中,公式左边表示社会总供给,公式右边表示社会总需求,则从公式(6)得知,两大部类提供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总和应等于两大部类所需求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总和。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两大部类提供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总和必须等于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总和。因此,社会总供给必须等于社会总需求,只有这样,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宏观经济才能平稳发展。

(二)总量平衡

根据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可知,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首先必须在量上保持平衡,即达到总量平衡。社会总产品不仅具有价值形式,可以用价值来计量,而且还是实实在在的、用途各异的商品和劳务的总和。因此,总供给和总需求不仅在价值形式上必须相等,而且在实物形式上也必须相等。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认为,社会再生产过程是社会总产品实物形态的运动和价值形态的运动的统一 。社会总产品实物形态的运动与价值形态的运动在时间上是同时进行的,在数量上是相互适应的。因此供求总量平衡不仅包括价值平衡而且包括实物平衡。

社会再生产中,实物平衡要求以下三个方面的均衡:第一、第Ⅰ部类内部各个生产者获得他们从事社会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第二、第Ⅱ部类内部各个生产者获得他们从事社会再生产所需要的消费资料;第三、两大部类之间相互交换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在实物总量上必须保持平衡。实物形态的运动和价值形态的运动是同时进行的,实物形式的转换伴随着价值形式的转换。因此,两大部类内部的交换以及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要求实物平衡,而且要求价值平衡。

(三)结构平衡

在社会再生产的均衡条件下,除了保持供求总量平衡之外,还必须保持结构平衡。结构平衡是指为保障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第Ⅰ部类和第Ⅱ部类之间以及各个部门之间必须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而社会总产品实现问题既包括价值补偿问题又包括实物补偿问题。价值是无差别的,而使用价值是千差万别的,只有满足特定需求的使用价值,两大部类之间及内部之间的交换才能进行,因此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结构,才能保证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总供求的平衡。

结构平衡分为产业结构平衡和产品结构平衡。产业结构平衡是指两大部类产业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根据公式Ⅰ(v+m)=Ⅱ(c)可知,要使简单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第Ⅰ部类和第Ⅱ部类之间交换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否则就会造成产品过剩或者需求过多。产品结构平衡是指两大部类生产的产品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社会资源是有限的,一种产品生产过多,另一种产品的生产就会受到限制,受到社会需求的影响,必然造成一种产品过剩,另一种产品短缺的现象。因此,必须保持产品结构平衡才能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 张朝尊,曹新.马克思关于宏观调控理论基础问题的研究 [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5(4):12-17

[3] 段平方.马克思的宏观经济均衡思想与中国经济均衡发展 [J].江汉论坛.2009(3):5-11

[4] 朱方明、张衔.政治经济学(上册)[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 第61页

作者简介:

林玲(1986.10-),男,四川南充人,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数量经济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计量经济学。

赵英阳(1987.9―),男,山西运城人,四川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国际金融理论与实践。

上一篇:如何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 下一篇:知识产权的强化与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