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质量提高水平思考

时间:2022-09-06 01:25:18

建筑设计质量提高水平思考

建筑设计不仅仅是建筑学专业范围内的工作,而是一项涉及面广泛的综合性工作。它需要在工作过程中解决很多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问题,需要和很多部门、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建筑师在工作中要扮演多重角色。建筑设计的最终目标是要设计出安全、实用、经济、美观、节能、绿色环保并与环境相融合的理想建筑,能更好的为使用者服务、为大众服务、为社会服务,不仅能满足功能需求而且能满足精神和文化需求,给城市环境增色。这也是建筑师的最高职业追求。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给建筑设计提供了一个大的舞台和机遇,也提出了挑战。一方面,现实的多种因素导致建筑设计在很多时候面临着多重矛盾并存的复杂局面,建筑设计的主观性受到多个方面的制约。而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的认识和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大家不再仅仅满足于有一个遮风避雨的基本使用空间,而是对建筑的室内外空间环境、品质、造型、文化特色、细部、材料、施工质量等等,都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提高当今的建筑设计质量和水平,经得起时代的检验,是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并思考的问题。

一、建筑设计质量和水平的特殊重要性

建筑设计是建筑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之一,是建筑师根据建设任务要求,在与项目建设相关各方互动交流协商的过程中,依据有关专业规范,为解决项目建造及相关的问题,所开展的研究、分析并提供相应设计图纸和文件的活动。建筑设计成果文件是项目建造中备料、施工组织和各工种在制作、建造工作中互相配合协作的共同依据。其设计质量和水平的高低影响重大而深远。建筑设计质量主要是指建筑设计文件满足建设方规定需求的规范程度,主要涉及功能性、安全性、经济性、美观性、环保性和可实施性等问题,具有较强的整体性、合规性、社会性和客观评定性。而建筑设计水平则更多地是指建筑设计以及根据该设计建造的建筑物所达到的完美程度,具有较强的个体性、时代性、对比性和主观评价性。两者既相互联系,各有侧重,前者是基础性的,后者是提升性的。没有高质量、高水平的建筑设计,即使其它配套专业设计做得再好,建造施工搞得再精,工程项目的功能性、安全性、经济性、美观性、宜人性、生态性等也不一定能得到保证。建筑设计质量和水平是工程项目建设的灵魂,是项目建设目标得以实现的先决条件,其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投资、进度、功能状态和最终建筑物的整体工程质量,也是衡量评价建筑设计及管理的重要标志。当今,在推进城镇化的背景下,必然会促进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业的繁荣与发展,建筑设计是实现新型城镇化总体要求和城市总体规划的现实“转换器”。因此,提高建筑设计的质量和水平,不仅对于搞好当今单体建筑物和建筑群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对整个城市或街区的建设、生成和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二、建筑设计质量和水平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建筑设计偏离建筑本质。梁思成先生曾说:“建筑之始,产生于实际需要,受制于自然物理,非着意创制形式,更无所谓派别。其结构之系统,及形式之派别,乃其材料环境所形成的。”[1]而目前设计现状是,很多时候正像有的学者所说,“我们的设计很多是为了炫耀而做,建筑设计正在演变成一种矫饰性的行为”[2]。主要表现:一是盲目追求外在形象、“独特风格”,设计手法怪异,尺度、造型失衡;二是不顾功能需要,盲目追求所谓大、洋、美,空间利用扭曲;三是设计随意性较大,专业之间协调不缜密,出现“肥梁胖柱、假窗、黑房间、管道立在窗间”等现象;四是不恰当甚至过度采用新材料,特别是大尺度的玻璃幕;等等。这样的现状,让建筑设计远离了建筑本质,走上了浮夸之道,祸害了城市,浪费了资源,长期下去无疑是在给城市制造垃圾。第二,建筑设计缺乏原创性。当前建筑设计中跟风现象严重,不顾建筑所处的地域环境和条件,不顾业主的文化和情感需求,一味地模仿、抄袭甚至山寨克隆,从大城市到小城市跟着刮起阵阵“风”,以致使不同的城市却竖起了栋栋雷同的建筑,地域建筑失去了应有的地域文化特色,大小城市形象趋同,千城一面。建筑有着强烈的社会属性和文化属性,是时代文化的载体,肩负着文化传承的使命。建筑设计是对当下社会生活和社会变革的一种反映,建筑创新应是基于当下大众生活需求的一种发现,建筑设计应因时空、地域、业主不同而不同。时代和社会需要因地制宜的原创性建筑。第三,建筑与环境的脱离。不考虑周围环境而设计“标新立异、唯我独大”的建筑,是当今设计中最为普遍的的现象。一位建筑师曾经说过,一个成功的建筑是“意”和“境”的完美结合。建筑是环境的一个部分,建筑美从整体上说是服从于周围环境的。建筑与环境的融合、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是人居的最高境界,仅有优美的环境或者仅有别致的建筑都是不够的。建筑的造型、色彩、立面、风格都应恰如其分地与景观相互呼应,使建筑影响景观,让景观融入建筑,使二者在尊重自然、尊重文化、尊重艺术的基础上和谐地融为一体,而再不是孤立的个体。因此,一个好的建筑必然是从规划初期就要尊重城市规划,并对项目自身的规划、建筑、景观、生态进行全面统一的综合研究、分析,才能真正设计出与环境有机结合的好建筑。第四,建筑设计深度不到位。设计文件达不到国家相关规定的要求,或达到了规范基本要求但在功能上、细部上没有认真研究仔细推敲,存在较多欠缺。降低或弱化建筑功能的现象普遍,有时甚至会留下隐患,导致“前建后改”或者永久的遗憾。其典型表现:一是平面功能布置粗糙,设计文件不规范,表达混乱,深度不够,图与图之间彼此不对应,各专业图纸之间互相矛盾;二是设计内容不完整、不系统、不精准、不恰当,有时,虽然形式上符合强制性规范要求,但对使用者而言,达不到满意的预定功能;设计选材不科学,导致后期使用问题多多;三是不必要的二次设计过多,为了加快出图,往往对有些设计部分定义为二次设计内容,使得设计的整体性难以保证;四是设计的施工适宜性差,不符合施工工艺规律,造成施工困难,甚至无法施工;等等。第五,建筑设计的被动性。主要是指建筑设计的角色和作用,在整个建设工程项目设计中的失衡或紊乱现象。主要表现为如下方面:一是来自外部的干扰所导致的失衡现象,通常为建设方或项目建设“利益攸关方”的干扰和影响,就像人们常常戏称的那样,建筑师的设计工作是“戴着镣铐在跳舞”。比如,经常听到一些建筑师抱怨方案设计受到来自甲方或当地政府的官员的“建议性”修改比较多,很多时候建筑设计活动变成了行政行为。其中,有的修改建议无疑是有益的,但也有许多是违背专业常识或规范、规则的,甚至有的是无理的。但是,由于其处于强势地位,往往对建筑设计及建设等后续工作留下问题或隐患。二是设计不能按照正常周期进行出图,设计计划常常被“因甲方急着要图”而打乱,不尊重科学规律,甲方就是上帝,设计方处于弱势地位,对甲方无条件服从。其结果是萝卜快了不洗泥,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能出来高质量的设计文件。三是来自设计内部的管理欠缺所导致的紊乱现象。整体设计中各阶段、各环节或各专业之间的协调不够。比如,有的建筑设计,在前期方案阶段有一些个性化创意、感动性理念或设计手法,但在后续施工图设计中,却发现有些是难以实现的,甚至是不符合规范的,从而导致要么大幅度变更设计,要么加大建设投资。类似的现象,比比皆是。

三、影响建筑设计质量和水平的原因探析

一是设计市场竞争无序。总体上看,快速推进的城镇化进程与有限的建筑设计能力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按照一般市场规律,在需求大、供给小的条件下,服务价格应该适当上涨。但实际情况却不然,出现了价格扭曲的怪现象,设计收费与设计服务不相称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有的设计企业为了承揽业务,竞相压价,低价竞争,恶性竞争。由于设计取费低,在设计人员、时间、管理投入上也就大打折扣。而有的建设方为了加快工程进度,又往往违反设计程序和规律,要求快出图、早出图,甚至出现边规划、边设计、边施工等不良现象,这种令人忧虑的状况正呈蔓延之势。建筑设计市场的无序竞争,必然对设计质量和水平产生不良的影响。二是设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首先,建筑设计人员基本训练不不到位。其次,职业经验不足。现在许多建筑设计,特别是建筑方案设计,往往是由一些刚出校门还没有经过一定时期阶梯式实际训练的建筑设计人员做出来的。他们的职业经历、专业素养和设计经验有限,对许多问题的判断、分析和解决能力不够,顾了这头,丢了那头。还有,部分设计人员职业责任心不够强,缺乏敬业奉献精神。现在有许多建筑设计质量问题,往往都是很低级的错误所致,这是设计人员的基本功不够、责任心不强造成的。三是设计管理不到位。一个优秀的、高质量的设计成果,需要一个好的设计团队的集体作战,需要设计部门严格的质量管理[3]。虽然,有的设计企业进行了设计质量控制,开展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工作,但有些只是走形式,到了年审时应付检查,建筑设计质量管理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整个设计行业对设计质量管理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认识有偏差、体系不健全、人员不专业、落实不到位等现象,使得设计质量管理形同虚设。四是政府监管力度不够。政府相关部门虽然对于建筑设计的管理在不断加强,但也不能说完全不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对入口把得严,但对过程和结果的管理比较弱一些。此外,对于设计图纸的审查也主要侧重于一些强制性规范适用程度的审查,虽然这是必要的,但是,对于设计质量和水平如何评测和控制,更应当成为政府管理工作的着力点之一。在实际监管中,对于某些低质量、低水平的影响恶劣的设计个案,应建立通报制度、追责制度。

四、提高建筑设计质量和水平的思考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材料、信息、智能等新技术、新成果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和推广,建筑设计越来越成为一个涵盖多因素,涉及多学科,聚合多视角,驾驭多单元的集成化工作[4]。在建筑设计上一旦出现问题,对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影响重大。如何进一步提高建筑设计质量和水平,值得业界及全社会深入思考。第一,强化全社会对建筑设计质量和水平的关注。建筑设计是一种关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以及城镇发展多方面因素的专业性工作。没有良好、健康、高尚的社会建筑文化意识和文化追求,就难以有高质量、高水平的建筑创作。当今需要什么样的建筑业态和建筑映像,是提高建筑设计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依托和参照。提高建筑设计质量和水平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行业的凝心聚力,更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政府相关部门和建设方无疑在其中处于主导地位,应当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并在政策支持、观念更新、方向引导、规划指导、制度创新、监管与评价等方面多下功夫,对设计市场的无序竞争进行有效治理。行业协会等相关学术专业组织应当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围绕提高建筑设计质量和水平,广泛开展培训、宣传、交流等活动,营造争创高水平建筑设计的良好氛围。建筑设计企业应当结合实际建设的需要,更加牢固地树立建筑设计质量、水平意识,优化设计队伍,强化精品意识,提高原创能力,健全完善更为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第二,强化建筑师在建筑设计质量和水平上的职业操守。建筑设计质量和水平的高低,能不能达到社会、用户预期及大众的满意,首先取决于建筑设计人员的责任感、业务素质和职业水准。建筑师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肩负起社会责任,树立职业荣誉感,自觉遵守相关法律和设计法规,不盲从、不跟风、不屈从。加强继续教育和业务学习,在跟踪了解现代建筑发展趋势和潮流的同时,对于近年来出现的求异、求怪、求洋的一些不良建筑设计倾向,应当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总结,吸取教训,回归建筑设计的本真定位,努力吸收应用建筑新技术、新材料,结合实际,不断提高建筑设计的质量和水平。第三,强化设计部门对设计质量的控制与管理。真正有效的设计质量控制,应从方案阶段开始,做到全程设计中各个阶段的过程控制、细节控制。建筑设计企业应当更加牢固地树立建筑设计质量、水平意识,优化设计队伍,强化精品意识,提高原创能力,健全完善更为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应根据项目的具体实际,科学合理地制定设计时间计划、人员配置计划和技术方案,项目组定期汇总问题交流沟通,有序地解决设计中的矛盾和问题,尊重科学,尊重技术,有序高效地完成设计工作。而与设计相关的建设各方应对设计给予支持、理解和尊重,激发设计队伍的创作热情,为提高设计质量和水平一起努力。总之,提高建筑设计质量和水平,繁荣建筑文化,既是业内的需要,更是全社会的需要,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只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不断改善建筑文化氛围,切实加强对建筑设计市场的管理和引导,不断加强建筑行业的自律和严格管理,发挥挖掘建筑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其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就会有力促进建筑设计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作者:林新玲 单位:河南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梁思成.中国建筑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

[2]韩冬青.建筑师何以失语[J].新建筑,2012(6):11-13.

[3]谢文.建筑工程设计质量的控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7(3):93-95.

[4]郑波.重视建筑方案设计,提高建筑设计水平[J].规划设计,2009(6):234.

上一篇:建筑工程项目总监探讨 下一篇:新农村规划建设与居住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