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有益的夸奖――“描述性夸奖”

时间:2022-09-06 01:15:30

前车之鉴――孩子对笼统夸奖say no

有人说,夸奖孩子谁不会啊,“你真棒”、“你真聪明”、“你太能干了”……无非就是这些信口拈来的赞美之词。其实,这些带有评价色彩的夸奖,在孩子的心里未必能起到好的效果。

曾记得,女儿嘉嘉上幼儿园前,对“你真棒”之类的夸奖还是挺受用的,总能换来她见牙不见眼的笑脸。不过上了幼儿园后,她就开始不满足于我简单的夸奖了,有一次她画了一张像猫不是猫、像虎不是虎的画给我看,我夸她说“画得真不错”,结果她并没有心满意足地领受,而是很期待地问我:“我哪儿画得不错啊?”上小学后,嘉嘉对我例行式的夸奖就更反感了。有一天她帮我擦干净了茶几和桌椅,我夸她真能干时,她竟反问我说:“妈妈,你是不是忽悠我呀?想让我下次再帮你干活吧?”

同样的夸奖方式,在不同的年龄段却有着不一样的效果。有时诚心诚意的夸奖却招来孩子意想不到的反感。所以,怎样夸奖孩子,我们要三思而后行。

探索尝试――将夸奖落到实处

我曾在一本外国幼教书上看到一种有益的夸奖孩子的方法――描述性夸奖,得知这种夸奖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大人应以赞赏的口吻描述自己所看到或所感受到的;二、听到大人的描述之后,孩子便能自己夸奖自己。经过实践,我觉得行之有效。

一次,嘉嘉拿了一幅《我在党旗下成长》的画问我:“画得好吗?”我刚想说“画得真棒”,猛地记起来不能这样说,而是要去描述或说出自己的感受。于是,我仔细地看了起来,边观察细节边说:“瞧,你画了好多个小朋友手牵着手,在党旗下快乐地做游戏,旁边开满了小花,还有蝴蝶在飞舞。”她兴奋地点点头说:“是的。”“你怎么想到要这么画的?”她想了一会儿,回答说:“因为我是个小画家啊!”

在整个交流的过程中,我对嘉嘉画得好的地方没做任何肯定的评价,但结果却达到了表扬与肯定的效果,而且实现了孩子的自我肯定。

掌握技巧――从被夸到自夸再到自觉的蜕变

如果说上次的夸奖还不足以比较出“口头夸奖”与“描述性夸奖”的优劣的话,那么下面的事例就更能说明了。

那天,嘉嘉主动收拾干净了她自己的书桌,我正忙着手里的活,所以就随口夸她说:“你真是个能干的孩子!”谁知她听后一点高兴劲头也没有,相反还有些沮丧地说:“其实我没有你说的那么能干,我把桌上的东西都塞到床底下了。”

听女儿这么一说,我马上意识到自己犯的错误,于是赶紧改用描述性夸奖说:“我看到书都放回书架了,文具都装进书包里,桌面很干净,走进你的房间让人感到很舒服。”她听了我的描述后,主动地从床底下拉出塞进去的玩具重新整理,一边整理一边自我夸奖说:“妈妈,其实我真的很会收拾房间的。”

一味地进行空洞的夸奖,孩子会觉得你是在应付他。描述性的夸奖,就是要求我们对孩子仔细观察、用心倾听,然后把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说给孩子听。毫无疑问,通过“描述性的夸奖”,能够引导孩子认清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帮助他更加珍惜自己的长处,提高自信心和自尊心。这种夸奖才是有益的夸奖。

其实,掌握有益夸奖孩子的方法,也没有多难,对吧?

上一篇:音乐“巫师”背后的鬼魅文化 下一篇:气质大作战:磨出多血质宝宝的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