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文化建设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方式

时间:2022-09-06 01:03:13

村级文化建设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方式



[摘 要]村级文化建设要以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全面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和谐、维护农村稳定为重点;昌吉州在村级文化室的建设上加大政府对村级公共文化资源的供给,促进了文化阵地建设、文化队伍建设、机制体制建设;创新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方式,逐步形成了“政府引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村级文化建设格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文化保障。

[关键词]村级文化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典型引路;活动普及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35-0078-02

根据《文化部关于加强村级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昌吉州各县市注重把握村级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及目标任务,以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全面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和谐、维护农村稳定为重点;加大了政府对村级公共文化资源的供给,促进了文化阵地建设、文化队伍建设、机制体制建设;创新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方式,逐步形成了“政府引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村级文化建设格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文化保障。纵观近年来所取得的成就,笔者拟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阐述。

1 注重管理保障,促进机制创新

近年来,昌吉州各县市人民政府以实现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作为文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促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重点。为此,专门成立了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村级文化建设与基层公共服务目标管理考核标准》,并明确了阶段性具体目标、任务和要求,同时加以量化,下发到各乡镇和村级单位。在执行中,注重分类指导、适时监督,不断完善创新机制,鼓励创新实践,构建创新体系,不仅形成了社会的联动,而且促进了参与文化共建的合力形成。其次,为确保“考核标准”的落实,各县市还明确地把其纳入到各乡镇、村年终工作绩效考核体系,使这项工作既成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又成为了一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更从制度上保障了村级文化建设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连续性和规范性。再次,在职能发挥方面,实施有效管理。村文化站、文化室在履行服务和经营性职能的同时积极协助主管部门管好基层文化市场。对进入农村文化市场的民间艺术团体,县市文化部门审核把关。乡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对乡镇网吧、电子游戏室、图书销售点、室等发挥监督作用,促使其依法统一管理,有秩序集中经营,遏制了黄、赌、毒现象。

2 注重硬件投入,促进设施完善

村级文化室设施的健全完善,不仅是衡量一个地方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而且也是彰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昌吉州各县市不断加大投入,改善村级文化室基础设施,扩大活动场地,增添活动器材,并把这项内容纳入到新农村建设的中体规划之中,达到同步设计、施工、购置、使用之目标。

一是已先后完成了7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70个行政村篮球场、501个行政村农家书屋的新建工作。二是自2007年以来,积极争取自治区新闻出版东风工程项目资金,每年向全州各行政村免费投送党报党刊及各类出版物价值都在300万元以上。三是加强“一场四馆一院”建设,2010年正式启动建设北庭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木垒县文博中心、吉木萨尔县文体中心、北庭西大寺遗址博物馆展厅以及呼图壁县博物馆、阜康市瑶池园建成投入使用。并陆续建成昌吉恐龙博物馆、体育馆、奇台体育馆、呼图壁县文体中心、玛纳斯县文博中心等项目。四是抢抓“春雨工程”机遇,积极争取跑遍行政村(社区)文化室建设项目,有望在2014—2015年在全州590余个行政村、110余个社区新建面积200~400平方米的文化室。文化室的修建工作虽然计划在2015年完成,但昌吉州各县市根据本地实际,依据“农家书屋”、“东风工程”,结合福建援建项目,在修建村委会的基础上,在功能上将会议室和文化室资源共享。据统计,至2011年年底,昌吉州590余个行政村基本实现了村村有文化室,建室率达100%;其中40%的村委会建起了高标准的村级文化室,基本实现了“五个有”:即有现代化的电教设备;有门类较为齐全、数量较为丰富的图书;有群众开展文体活动的器材;有有线或调频广播;有桌椅齐全的办公设备等,基本上能达到供农民群众学习、活动、娱乐的硬件需求。

3 注重队伍建设,促进发展壮大

在人类文明史的发展过程中,农民也是文化创造、文化接受的主体,他们具有满足自己文化需求的能力和创造文化价值的能力。因此,激发和引导农民的文化自觉,不仅要当做政府职能部门的责任,也是新农村村级文化建设的强力支撑。这更说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队伍建设是十分关键的。近年来,昌吉州各县市一是创新机制,培育新型文化队伍。在公招“村官”中,择优招聘,将入选的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有较强文化管理能力的人才充实到村委会班子中,并配好村级文化协管员,平时注重加强对乡村文化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文化工作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鼓励乡村文化工作人员自学、进修,有目的地选送部分人员到相关文化单位跟班学习。同时进行业余文化人才资源普查,大力培植本村业余文化队伍,并对文艺骨干免费进行培训,储备相应的文化人才,为农村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二是抓好村级业余文化队伍建设,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农民组织各种文化队伍,各乡镇、村组因地制宜地落实好“五支队伍”建设,即社火秧歌队、戏曲演唱队、歌舞表演队、乒乓球篮球队、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队。在县市、乡镇的正确引导和大力支持下,村级业余文化组织和文化专业户纷纷建立起来,并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各类文化活动。针对这一形势,上级文化部门及时对具有长期开展特色文化活动的村给予相应的命名挂牌和鼓励支持;对具有一定文化专长的农户,如戏曲演唱、器乐演奏、剪纸刺绣、木雕石刻、书法绘画等均分别命名为“小康文化户”、“文化中心户”、“文化专业户”等。实践证明,各村的农民群众最了解自己的文化需求,让他们在自己的文化活动中唱主角和自主创建文化组织、文化户,这不但解决了文化需求问题,而且能充分发挥他们开展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更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豪感和幸福感。另外,在村级文化队伍建设上,还注重了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差别的搭配和不同民族、不同层次的群众参加,做到文化队伍以老带新,全民参与,从而保证村级文化队伍生命力的延续,促进文化队伍的发展壮大。

上一篇: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如何去审美 下一篇:当前我国大型连锁超市市场营销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