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名校学管理杭州二中:让学生像“人”

时间:2022-09-06 12:13:10

向名校学管理杭州二中:让学生像“人”

杭州第二中学是一所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省级知名重点中学。百年来,学校得风气之先,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和浓厚的文化底蕴。特别在前任校长徐承楠的率领下,全校师生拼搏进取,奠定了自主发展的校风、雍容儒雅的教风和睿智求真的学风,使学校赢得了极高的社会美誉度。

我于2000年担任二中校长,那年正遇到二中搬迁校址等新情况,面临一系列新问题和新挑战。那段时间,我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问自己,我该如何接过徐校长手中的校旗,使二中保持长盛不衰?10余年来,我力图以“让学生像“人”这一教育理念为抓手,从学校操作层面作了许多积极的探索。

积极寻求制度保障

学校要实现“让学生像“人”这一教育理念,必须要有一些基本的制度来保证,而制度设计的核心并不是要把人管紧管死,而是要让学生像“人”。为此,我有几个基本观点。

首先是制度要为学生撑腰。学校是学生的学校,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生是制度的主体,不应该是制度的奴隶。因此,我们大胆放权,给学生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选择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制度进行设计、整合、改组,尽可能地保障并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比如,像学生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的休息权,我们是有制度规定的,谁若补课,是要作重大教学事故来处理的。又比如,对学生非常敏感和关注的问题,像保送生、自主招生的人选确定,要让学生有充分的知情权,提前把遴选的办法公布于众,经过自主报名、教师确认、学校研究以后,相应的名单全部上墙上网,接受学生和家长的监督。对学生在校园里出现的违纪违规情况,提交学生仲裁委员会、学生维权委员会商议,尽量让学生拿出行之有效的处罚办法。这样就把学生所犯错误当作一种教育资源,既对当事人有一个妥当的教育和裁定,同时对参与维权和仲裁过程的学生,也是一种教育,从而培养他们的民主意识和维权意识。我们设置了每学期一次的教师满意率投票调查,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有监督权,教师是否能有效地引领学生的学科发展和品德发展,学生有充分的表达权和评议权。在二中,教师可以和校长过不去,校长只与和学生过不去的教师过不去。针对那些满意率不高的教师,有相应的谈话制度、告诫制度和劝退制度。我们有近100门的校本课程,全部由学生选课题、选教师,尊重学生学习的选择权。我们制定了免修免考制度,允许一部分学业有特长、有专项的学生,能够拥有更多的自主空间,允许他们提前跑,从而解决过于强调学生齐步走的问题。

第二个基本观点是不要为条条框框所累。对于学生校内外的安全问题,有这样那样的规定,全校性的学生外出必须层层报批,甚至有时还通不过,我们非常理解有关主管部门的良苦用心。但条条框框针对的是某一个特殊时段,或某一类特殊事件,学校的制度设计不能拘泥于条条框框,而要体现学生成长的要求和呼唤,该出手时就出手。2008年我们开学的第一天就组织长达10公里的“毅行”活动,目的是以此拉开新学期的序幕。虽然涉及到学生的很多安全因素,但我们感觉到这是一个难得的教育机会,组织得好会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记忆。因此压力再大,条条框框再多,我们也要有所突破,有所作为。这并不是说视条条框框而不顾,而是把握上级部门规定中的精神,认真做好安全等关键要素的落实。我们请省武警总队、市交警大队,为师生一路保驾护航,很好地达成“毅行”的目的,学生和家长评价很高。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当中,有些学生计划到嘉善生态园里做课题研究,我们斟酌再三,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大胆放行,让学生走出杭州。虽然我们有所“违规”,但我们又没有违规,因为为学生服务是我们的天规,而且在方案设计前,我们总是把困难最大化,以应对方方面面可能出现的问题,虽然我们有点辛苦,有很多是“白讨苦吃”,但是我们收获的是一种心灵的自由和幸福。

第三是制度要有一个缓冲带的设计。为了让学生能有一个温馨、有序的校园生活秩序,制度要表现出适度的弹性,不能让它冷冰冰。比如我们订立了住校生的温馨提醒手册,用小帖土的形式给学生一个温馨提醒:什么时候要熄灯就寝,尽量不打扰其他同学等等,而不是简单地规定只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让学生知道规则,体验规则,在逐步达成中尊重规则。

第四是我们会定期地“晒制度”。因为制度的订立也要与时俱进,比如我们吸收了欧美国家一些学校的做法,出台了学校体育俱乐部制度,提倡和动员学生热爱运动,参加运动,学会运动,在制度的要求下,通过人人参加俱乐部,把学生“逼”进运动场,用制度为健康买单。

积极打造发展平台

我思考的第二个大问题就是:学校要通过各种资源的调配和调剂,为学生像“人”创造丰富多彩的自主发展活动平台,围绕平台的打造我也有六个基本观点。

第一个基本观点是课堂始终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核心平台。围绕课堂,我们提出了“决战课堂”的行动策略。基于新课改理念,我们关注学生的兴趣,关注学生的自由,关注学生的互动,关注学生的体验。鼓励学生的精神自由,鼓励学生的差异性知识建构,鼓励学生学习过程的高峰体验,让课堂展现人性的光辉。

第二是要让学生有自己心仪的舞台。校园是学生的家,是学生成长的舞台。仅这届高一年级,我们就成立了30多个社团,每一个学生至少参加一个以上的社团活动。最重要的是,我们让学生自主申报,自主参与,自主展示。让每一个学生都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在舞台上唱主角,当主导,获得成长感和成就感。

第三是要让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区,走向社会。这也就是对学校平台进行有效拓展,实现学校平台和社会平台的无障碍对接,需要校门能随时为学生打开。我们组织了一年一度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每次社会实践都有几十个课题,让学生深入到社区、工厂、农村、高校和研究机构,从而获得更为广泛的社会信息和生活信息,来增长学生各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第四,在打造学生活动平台的时候,一定要给高雅艺术一个位置。通过高雅艺术的引领,改良校园亚文化,让学生获得高雅的品质。浙江省小百花越剧团、省交响乐团相继被请进校园,艺术家们为学生进行定期的专场演出,开设越剧表演选修课。同时,利用“周末人文大讲坛”,我们学生自己也举办经典音乐会,进行话剧汇演诸如此类高品位的艺术活动,让学生真正走进艺术。这种与学生面对面、零距离接触的方式让艺术真切地感动学生、影响学生、人化学生。

第五,人人运动是硬道理。我们正在组建12个体育俱乐部,目的就是让学生动起来,参与运动,一方面通过运动获得健康,另一方面通过运动养成现代人的生活习惯,让运动成为生命的符号。

第六是放手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要把学校的教育资源尽可能化作学生的成长资源,把学校活动的主导权尽量交给学生。过去是教师唱主角,现在是师生共同唱主角,最后要过

渡到尽量由学生唱主角。比如国旗下讲话,过去是教师和领导主训,现在多数时候是由学生来主持、学生来主讲。再比如,我们每一年有为期三天的体育文化节,大量的组织、裁判、联络工作都交给了学生,教师则退居二线。我们鼓励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痴迷,鼓励学生开校园专场音乐会,办个人书画展。另外,我们还创建让学生与大师握手的平台,比如我们曾非常高兴地请到了诺贝尔生物学奖获得者沃顿博士、数学大师丘成桐先生来二中做专场演说,与学生面对面讲解和交流。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尽量把各种教育资源化作学生成长的资本,化作学生成长的符号。

积极倡导文化引领

我们的第三个探索是强调文化的引领,通过校园文化的提升,更好地适应让学生像“人”、做“人”和成“人”的内在发展要求。围绕这,我提倡要“三讲”。第一是要讲新概念。通过注入文化新元素,让学校体现一种与时俱进的风范,让学生更为大气、豪气、雅气。这些年我们既倡导“高、正、实”的校园精神,又追求“思想解放、行为规范”的现代风范,以“中山精神”、“军营精神”、“浙商精神”的现代演绎,加“和文化”、“雅文化”、“学文化’’的校本实践,形成“开明、开放、开化”,“宽松、宽容、宽厚”,“人性、理性、灵性”的校园新风范,让校园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

第二是要讲新视角。文化的引领一定要打开学生的见识,要让学生开眼,看到一个变化的世界、一个全新的世界。因此我们注重把学生推向国内国际的教育大环境中,如组织学生参加长三角重点中学学生论坛,组织寒假和暑假的休学旅游,让学生走进发达国家,使见识成为学生成长的资本。

第三是要讲新德性。我们认为德性无小事,因此通过学情、友情和亲情进寝室,让学生在成长中更好地关注自身的情感形成和状态,通过这样一些德性修炼来提升学生成长的素养,为他们将来融入社会奠定基础。

积极推行激励评估

在此过程中,我们还注重激励评估的跟进。通过打造“全、优、尖”的校本评价体系,来确保学生像“人”的行为和素养的到位,让学生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所谓“全”就是要求学生六达标。即学科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达标,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的达标,英语听力和口语的达标,体育运动和

心理素质的达标,艺术和审美素质的达标,独立生活能力的达标。

所谓“优”指的是校园六星。我们推崇校园“追星”,诞生自己校园里的明星。第一星是文明之星,推崇文明礼仪高雅的学生;第二星是学习之星,推崇学习确实优良并确有潜质的学生;第三星是体育之星,推崇在运动场上的各类佼佼者;第四星是艺术之星,推崇在琴棋书画等方面确有一技之长的特长生;第五星是社团之星,推崇在社团活动中有突出才干和贡献的学生;第六星是生活之星,推崇在校园生活,特别在寝室生活中确有风范的学生。

所谓“尖”就是评十大学习标兵。就大家公认的在德、智、体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引领性品质的学生,我们有一个集中展示。再就是“感动二中”人物评选,主要是从能够真正打动学生心灵的凡人凡事中,通过海选选出公认度最高的学生。在更高层次上引领学生朝着更高目标发展――学会做“三种人”,即卓越的二中人、杰出的中国人、优秀的世界人,形成自己成长的轨迹,进而品味到“今日我以二中为荣,明日二中以我为荣”的人生风范。

教育更要让学生成人

教育的重要目的是让学生成人,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大写的人!

成人教育的主旨有三:一是尊重学生的天性,席勒有言:“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二是鼓励特立独行,让学生敢想,敢闯,敢试,保持一股“牛犊劲”。三是允许学生犯错误,学生往往因错误而可爱,让“错误”化作师生共同成长的资源。

一个校园,惟民主,惟人道,惟风骨,芸芸众生,岂不仁之!一个校园,讲灵动,讲平和,讲高远,谦谦君子,岂不乐之!一个校园,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实,潮涨潮落,岂不名之!

让学生成人是教育工作者的终极追求。孔子日:“君子成人之美。”其核心价值的现代表达应是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创新精神,以及开发学生的卓越潜质。“高境界做人,高水平学习,高品质生活”是理想的目标,面对学生,不妨“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不妨“海阔天作岸,山高我为峰”。

让学生成人,教育要大气。以科学的教育观为本,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本,以师生的积极健康生活为本,是大气。讲大气,讲究的是拒绝功利,不趋炎附势,不弄虚作假,不唯利是图,视精神为崇高,见功利如器皿。惟大气才能成大器,这是人的必然。凡大器之材,讲天赋,讲勤奋,讲家教,讲师承,要用文化铸造大气,用精神滋养大气,用坚守放飞大气,誓将大气进行到底。

育人也应恪守一份平淡,平淡并非平庸。惟有平平淡淡,方见其“真”;惟有平平淡淡,方见其“行”;惟有平平淡淡,方见其“神”。我们讲感恩,讲包容,讲闲适,讲澹定,讲谦让,讲分享。“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是一所名校的底蕴。

上一篇:对中国新课改的建议――课程.教材.教法 下一篇:初中物理课前预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