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选择

时间:2022-09-06 10:02:53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选择

摘要:我国迈开了加入世贸组织的步伐,中国企业加入到了国际市场的竞争,从而使得企业需要重视国际化经营。想要使企业具有良好的市场竞争力,就要重视企业市场化的运作发展,而对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就是重要的措施。一些中国企业在国际经营中,首先要对企业能力和实力进行充分而全面的把握,并且制定合理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经营战略,从而使企业正在国际化市场竞争中获得相应的效果和利益。在本文中,笔者就浅谈一下企业国际化经营如何进行并做好战略选择,希望可以给相关人员一些参考。

关键词: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因素;原则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1

随着世界经济统一化和一体化步伐的迈进,各国的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壮大,就不能只把眼光放到本国的市场中,而是要抢占国际市场上其他国家的市场,发展跨国式的经营战略。跨国经营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据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在世界范围内,跨国企业已经达到近十万家,其中至少有九成以上的跨国企业都在其他国家建立了新的生产基地或工厂。跨国企业的存在,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

国内很多企业都已开始将国际市场作为扩大自身企业发展的新途径,虽然加入世贸组织时间不长,鉴于对各种国际市场经营战略的考量,使我国跨国企业发展很迅速,但是在进行实际的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由于自身起步较晚,我国的很多企业经验不足,管理水平达不到国际化标准要求,造成经营出现很多问题。

一、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我国的跨国企业由于起步较晚,虽然追赶世界先进企业的步伐较快,但是在管理中仍存在很多不足,造成我国跨国企业的经营能力和竞争能力都比较弱。总结我国众多跨国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以下这些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1.投资规模小。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大型企业所占比重小。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我国很多大型企业都是国家企业的背景,在国内发展有相应的政府支持,一旦进行跨国市场经营运作,便会在政策上失去支持,发展起来相对会比较费力。

2.投资的行业结构不合理。在我国的对外投资总额中贸易企业占20%,非贸易企业占80%。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由于我国的劳动力成本较低,生产型的非贸易企业在价格中相比国外的生产型企业具有优势,在产品市场销售等方面相对容易进行。

3.绝大多数企业都是单一经营实体。我国很多跨国企业都是以产品国外销售为主,建立生产基地的企业很少。主要是由于在国内有相关政策支持,并且劳动力成本低,都比在国外生产产品有优势,更容易帮企业占领国际市场。

二、影响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因素

1.目标国家的市场因素。目标国家的市场需求是跨国企业进行国际经营销售的前提。如果该国的市场对于外来企业的产品没有需求,那么企业即使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恐怕也是劳而无功;如果该国市场对于外来企业的产品有很强烈的需求,企业就应该在销售中进行针对性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对于没有产品需求的目标国家,企业应在进行市场调研后,逐步培养目标国家的市场需求,把较低的需求逐渐转化为较强烈的需求。

2.目标国家的生产因素。对于想要在目标国建立生产基地或者制造型工厂的企业来说,目标国的生产因素是必不可少的考虑内容。这里所指的生产因素,包括目标国是否具备生产的劳动力、技术能力、原材料能力,还有该国经济政策对生产是否有利、政府的态度对生产的影响、该国政治的稳定性等。这些都是必须要考虑的,只有在考虑充分成熟,综合各项因素恰当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在目标国建立生产基地或者制造工厂的决策。

3.目标国家的环境因素。考虑的环境因素包括目标国家生产原料供应情况、自然环境、当地政府对建立生产基地的扶持环境等,也要考虑到目标国家的法律法规对建立生产基地的影响。只有在对目标国的环境因素进行充分考虑的前提下,才能对企业产品在目标国的生产投入有准确的判断,从而才可以决定企业产品在目标国家的生产销售策略等。

4.本国因素。对于企业而言,首先考虑到本国的因素才有助于国际产品市场的开展。本国因素是基础,在良好的基础环境之上去展开国际市场经营。这里所说的本国因素,包括在本国产品的生产过程受到的影响、本国政策对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支持力度等。企业要想发展壮大,一定要立足于本国经营为基础,遵守本国法律、法规、经济政策,跟随国家经济发展方向。

5.企业产品因素。产品质量是根本,不论是在本国还是在国际市场,产品质量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只有保证了质量,才会保证市场的持续性。在产品的生产原料和产品包装等环节,不仅要充分考虑到目标国文化背景以及人文思想,也要考虑目标国居民的生活习惯,这样才有助于最终投放市场的产品赢得当地的市场。

6.企业的资源投入要素。进行国际化经营的企业如果在目标国家建立产品生产销售基地,相应的需要培养大量的技术人员,这便对企业的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目标国家进行生产经营,很多公司的核心技术都会进行使用,在生产经营中技术的保密工作也是影响企业实现国际化良好运营的重要因素。

三、建立有效国际战略联盟的原则

1.要确定出合适的联盟伙伴。进行国际化运营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在目标国寻找联盟伙伴。因为目标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背景、企业管理方式等都与我国有很多不同,为了有效避免在今后的国际化市场运营中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在目标国需求联盟是相对最好且有效的方式。

2.明确联盟伙伴之间的关系。在目标国找到联盟伙伴后,就需要对合作的方式进行协商确定。通常采取的合作方式有:联盟伙伴委托制、合作经营制、委派技术人员制等。联盟伙伴在进行合作的时候,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是不一样的,这都需要双方或多方进行友好协商,找出最适宜的合作方式,力争取得做好的联盟效果,达到双赢。

3.联盟各方要保持必要的弹性。这里所说的弹性,指的是互相之间要留有余地,也就是在合作方式确定过程中,要互相留有余地,方便出现问题能有缓冲。这种弹性,是为了避免联盟各方在出现不同意见的时候,相互之间留有互相商量和沟通的空间。这种预留空间的存在,可以促进联盟各方合作的关系更融洽。

4.坚持竞争中的合作。这里的竞争指的是企业相互之间良性的竞争,而不是恶意竞争。出现竞争并不是坏事情,对于联盟伙伴之间,出现竞争会淘汰实力不强、能力较差的联盟伙伴。这样就可以使联盟的实力不断壮大越来越强,对于企业产品的生产销售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于国际化的经营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5.在战略联盟中向联盟伙伴学习。能与企业进行联盟合作的伙伴,必然都有其过人之处,在各方面都会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向联盟伙伴进行学习,可以采取联盟各方经验交流会,相互之间介绍生产经验、工作经验、管理经验等。战略联盟合作伙伴通过相互之间的经验交流,资源整合,实现联盟伙伴之间的强强合作。

四、进行国际化经营的企业可选择的战略方案

1.产品标准化战略。通过这个战略,可以进行产品的大量销售。但是在销售过程中,一定要取得目标国家的支持和许可,防止目标国家同行业企业提出“倾销”投诉。

2.广泛产品线国际战略。企业可在世界市场的范围内,取得产品差异化或成本领先的战略地位。这样就可以把企业的生产基地建在目标国家。当然在建立前,一定要对目标国家的市场需求、生产环境、政策制度等进行充分考察,甄别是否具备建立生产基地的基本条件。在各项条件不清楚的情况下,切不可盲目建立生产基地,以防因为市场、经济、政治等不利原因,对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3.国际集中化战略。所谓的国际集中化战略,就是目标国家在某一领域具有优势资源,而这一优势资源可以受到很多国家企业的利用,从而发展成为具有这一行业特征的生产基地。简单点说,就是选择行业的特定部分,在此企业可取得产品差异化的地位或成为最低产品成本的制造商。国际集中化战略是受到特定的条件而形成的,既是主动地又是被动的,对于推动国际化的运营起到了积极作用。

4.国家集中化战略。集中化战略也称为专一化战略,具体是指针对于某个特殊客户群、某产品线以专项区域或者某一特定市场。而一般原则,企业在进行选择时要尽可能地选择竞争对手最不易被替代和最薄弱环节。带动国家集中化经营战略往往都是单一的企业,企业有自己的特点。由于单一的企业按照一定的发展模式发展,逐步壮大,往往在目标国家形成的规模会很大。

5.受保护的空位战略。这种战略就是取得目标国政府的授权或扶持,在目标国的经营活动受到保护。由于受到目标国政府的帮助,国际上的竞争对手无法进入目标国市场,这种经营往往会在目标国形成垄断性的优势。这种优势可帮助企业获得极大的市场和利润空间。

参考文献:

[1]李笑丰.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选择[J].对外经贸实务,2004(04).

[2]朱晋伟.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选择[J].江南大学学报,2008(05).

[3]操绪江.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选择[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12).

上一篇: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特征的研究 下一篇:论经济管理类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