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企业年金制度

时间:2022-09-06 09:49:38

浅议企业年金制度

我国是一个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经济尚不发达国家,而且老年化进程很快。因此,我国在设计养老保险制度的框架时,必须建立一个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多层次、多元化的养老保险制度,即法定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制度。法定基本养老保险水平只能满足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需要,否则,养老金水平过高,养老保险费将入不敷出,而保障离退休人员安度晚年、分享社会发展成果是老年人的基本权利,这就要求在国家实行法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外,主要通过建立企业年金来提高离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因此,大力发展企业年金是合理而有效的选择。

一、企业年金的性质

企业年金主要是针对社会基本保险制度而言的,所谓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相关法规、政策的原则规范和指导下,以企业或用人单位为直接责任主体而建立的一种具有政策性、团体福利性的社会化保障制度。它是为完善国家的社会保险制度直接服务的,因此能够享受到国家财政、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并直接受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和制约,因此,它也应当属于政策性补充保险范畴。就企业或用人单位而言,建立企业年金是一种激励手段,它可以激发员工的生产积极性,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对劳动者而言,企业年金是提高退休后收入替代率的一种团体福利性保障措施。

企业年金的上述性质,决定了国家应当将其纳入到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并在社会保障总体方案的设计中给企业年金的发展留有相应的位置,以促使企业年金在新型社会保障体系的整体推进过程中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的必然性

1.建立企业年金是由我国的国情国力所决定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很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寿命预期也相应提高,因而我国近年来的人口结构发生很大变化,人口日趋老年化。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超过2.8亿,占总人口的18%以上;到2050年将达到4亿以上。面对如此庞大的养老金支付人群,社会保险基金面临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在我国人口日益老化、社会保障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只依靠国家法定基本保险国家是无法承受的。据有关资料测算,全国离退休人员保险福利费用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前者的平均增长速度约是后者的3倍,全国离退休费用相当于工资总额的比例,1978年只有3%,1984年为9.4%,,1995年达22.35%,到2025年可能超过30%,已经超过国际上通常认为的占工资总额20%的预警线。

以上数据充分表明,养老保险费用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着越来越尖锐的矛盾,一味指望用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单一层次的缴费比例,来解决由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带来的沉重财政负担是行不通的。

2.建立企业年金制度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客观要求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财政收入还不宽裕。从本世纪开始,巨额的养老金支出必将给我国的财政带来巨大压力,为缓解这种压力,国家如采取提高养老保险缴费比例的办法,则企业必然会背上沉重的负担,难以进行自我发展。因此,本文认为,解决此问题可行的办法是:依照世界上实行养老保险制度国家的通行做法,降低国家法定基本养老保险金替代率,即降低国家法定基本养老金水平。但是,由于养老金水平具有刚性,养老金水平的降低必然引起离退休人员的不满,为了使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总体水平不下降并有所提高,只有通过建立企业年金来弥补。

1995年1月1日实施的劳动法第75条规定“国家鼓励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为劳动者建立补充保险”。1995年3月1日,国务院又了《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通知》,再一次明确“企业按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后,可以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根据本单位经济效益情况,为职工建立补充养老保险”。1995年12月29日,国家劳动部了中国补充保险方面的第一个指导性政策文件,即《关于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对开展补充保险的范围、对象、经费等问题都有了原则性的意见。1997年国务院26号文件规定:“为使离退休人员的生活随着经济与生活发展不断得到改善,体现按劳分配原则和地区发展水平及企业经济效益的差异,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在国务院政策指导下大力发展企业补充养老保险”。随着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深化。为规范和加快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国务院在《关于印发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发[2000]42号)中,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更名为企业年金,确定了企业年金实行市场化运营和管理原则。2004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劳社部20号令)、《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劳社部23号令)等文件,明确了企业年金基金市场化运营管理的构架模式。

由此可见,国家已经将企业年金纳入新型的社会保障体系,并鼓励指导发展企业年金。因此,尽快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加速推进企业年金的发展,客观上已成为社会保险制度改革顺利进行并向前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

3.建立企业年金险制度是当今世界各国社会保险制度发展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特别是社会保险发展起步早且先进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从制度到基金筹措的渠道,都在走向多元化、多层次的道路。首先,在构建社会保障体系时,都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考虑本国的社会基本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历史差异,又注重对别国经验和长处的吸收、借鉴,并适时作改革调整。其次,即便是在一个国家内也不追求一统天下的待遇标准和保障水平,如美国,其社会保障允许随各州、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状态的不同而不同,体现不同地区的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的差异。

综观国外社会保险的发展史,都经历了社会保险制度从单轨运行到逐步“基本”、“补充”双轨运行的历程,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用于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补充保险用以满足人们不同程度的需求,以保证其生活质量。多元化、多层次的保险体系,有利于政府原先的保险方面承担的无限责任转为有限责任,有利于劳动者增强自我保障意识。

4.建立企业年金是企业搞活内部分配、增强职工凝聚力的有效途径

企业年金实际上是企业或用人单位内部的一次再分配,由于今后国家法定的基本养老金水平较低且差距不大,因而这种差别就只能通过建立企业年金来实现。

企业或用人单位在考虑企业年金基金分解到员工个人账户的同时,必须结合劳动者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及贡献大小。这样,企业效益的好坏与员工的劳动成果通过企业年金而有效地联结在一起,并使其形成正常的良性循环。劳动者必然关心企业或用人单位的经济效益,这种内在激励机制决定了劳动者必须为企业或用人单位积极工作,只有企业或用人单位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才能保证企业年金水平的提高。可见企业年金不仅为国家和政府所需要,也为企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所需要。

5.建立企业年金制度是企业参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

当今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须引进企业所需的人才。企业凭什么吸引和留住这些人才呢?除了诱惑力的工资外,还可以为他们建立企业年金。目前,就业已市场化,劳动者由“企业人”向“社会人”转变,人们的生、老、病、死已不再像过去那样依靠企业而是依靠自己,因而现在人们的社会保险意识都很强,注重社会生活保障和安全感,良好的福利条件会使员工感到企业温暖,从而激发员工积极地工作,自觉发挥个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能动性。建立企业年金制度无疑为职工解决了养老这个最大的后顾之忧,因而这些人员会更安心在企业工作。从而加快企业发展,增强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能力。

三、如何建立企业年金制度

1.企业年金的建立原则

企业年金作为一种企业行为,是企业为职工提供的一种保障或福利,旨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作为激励机制的一部分,它主要服从于一次分配的效率原则,具体体现在,一是根据企业的经济效益确定企业年金形式和补充方法,二是根据职工工作的性质及贡献大小确定每个职工的保险待遇标准。

2.企业年金水平的确定

由于企业年金只是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因而企业年金的水平取决于法定基本养老保险且必须要低于法定基本养老保险的水平(国际社会保障协会所持观点),国家法定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为60%,企业年金替代率为20%左右比较合适。费用由企业和职工个人缴纳,企业缴费在工资总额4%以内比较合理。当然在不同企业,其水平不能强求一律,不能搞攀比,在确定企业为其缴费企业年金水平时不能差距过大,否则可能挫伤职工的积极性,把好事办成坏事,但也不能搞平均主义,因为企业年金毕竟区别于法定的基本养老保险,它根据自身经济能力将激励机制注入养老保险领域,具有激励作用,所以企业年金水平应向为企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倾斜。企业年金水平的确定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决定待遇水平的首要因素。企业经济效益好,意味着资金来源多,补充水平就高,反之,补充水平就低。二是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水平。国家法定的基本养老保险规定着企业年金的最高界限,因此,确定和调整企业年金的水平应与基本养老保险水平通盘考虑。三是现时养老金的计发水平。

3.企业年金的正常运行机制

完善的企业年金制度,必须具有正常的运行机制。企业年金涉及到企业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因而在制定方案、确定范围、补充水平时,必须认真周密地论证,征求广大职工的意见。另外,企业年金制度建立后的管理和运行等也需要加以监督和约束,以便能确保企业年金的安全,所以,企业必须有健全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必须成立企业年金管理理事会,该理事会主要担当企业年金委托人职责。按规定确定企业年金受托人、由企业年金受托人按规定委托具有资格的企业年金账户管理人、投资管理人和托管人。企业与受托人建立信托关系并签订书面合同,受托人与账户管理人、投资管理人和托管人之间应确定委托合同关系并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各自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投资管理人和托管人等管理运营机构,应当定期按照规定向委托人报告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情况,并对所披露的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以保证委托人基金的准确和安全。

综上所述,建立企业年金制度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需要,它适合我国的国情,顺应世界养老保险制度发展趋势,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必由之路。

(作者单位: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上一篇:高职货币银行学课程特点及教学方法探讨 下一篇:金融部门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