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应对突发事件的对策研究

时间:2022-09-06 08:56:43

高校辅导员应对突发事件的对策研究

摘要: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管理第一线的工作者,在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学生健康成长,维护校园稳定,处理学生公共突发事件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从高校突发事件的诱因和辅导员如何面对突发事件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 突发事件

一、高校突发事件的含义

高校突发事件是指由于自然的、人为的或社会政治原因引发的,在高校内部忽然发生的以大学生起主导作用的,不以高校管理者的意志为转移的,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冲击或危害的事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可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而高校突发事件总结一下包括一下五类:第一类自然灾害,包含地震、洪水、雪灾、台风等;第二类卫生性灾害事件,包括流行性传染病、食物中毒等;第三类是人为灾害事件,包含火灾、校园交通事故等;第四类群体性聚集事件,包含游行、非法集会、集体骚乱、罢餐等;第五类伤害事件,包含学生自伤、校园暴力伤害事故、师生冲突互伤、恐吓、劫持、群体斗殴事故等。

二、诱发高校突发事件的因素

(一)学生因素

在校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为学生已步入成年阶段,对社会的一些看法和现象理解较为直接,往往因以自我为中心而产生一些不理性的想法,思考方式也容易受社会和周围人群的影响。首先,目前在校的大学生中有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独断专行,以自我为中心,导致许多学生感情脆弱,不能很好得处理同学之间关系、师生之间关系、和朋友、家人之间的关系,不善也不愿多跟他人交流,做事情容易走向极端,自杀和他杀事件频频发生。其次,由于在校学院大都来自五湖四海,人员分散,城乡差别、贫富差别较大,导致不少贫困学生心理自卑与不平衡,容易产生心理扭曲,引发打架、偷窃等事端。

(二)学校因素

由于高校发展日新月异,改革每年都在进行,扩招规模年年增加,校园基础设施也远远满足不了现有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自习室、图书馆紧张,食堂饭菜质量不高等等已经无法满足迅速增长学生的需要,学生对学校各方面条件不满意。现阶段我国高校正步入深化改革时期,学校的工作也随着改革的深入不断变化,在此基础上往往会出现一些矛盾事件发生。比如高校管理方的管理队伍庞大,致使管理工作做不到位,导致很多学生出现问题时管理者未能第一时间察觉,而造成不好的结果等。

(三)家庭因素

高校大学生都是从高考过渡到大学学习生活的,压力也随着高考的压力向就业压力转变,家长在这段时间会忽视学生健康人格和心理的培养家长只重视智力教育,忽视学生健康人格和心理的培养。很多家长对其子女采用高压式管理,培养目标定位高,但在其子女考入大学后,家长以为自己的孩子长大了,已经成才了,而忽视了与学校沟通,淡化了与子女的继续交流。这样使得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形成强烈反差,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容易出现冲动叛逆的行为,遇事不是依靠组织和法律去解决,而是以闹事的形式要挟学校解决问题。所以在校大学生的家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家长不能只看学习成绩,对学生的心理和生活也要有计划的培养,避免因心理疾病而引发的突发事件。

三、辅导员如何应对高校突发事件

(一)做好防范工作

辅导员是学校学生工作的一线人员,是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沟通的桥梁,因此,经常深入学生内部,并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做到信息畅通有着至关重要的预防作用。学校经常强调,辅导员要深入学生的生活中,走进学生的内心中,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辅导员还应当做到热爱自己学生,把握学生的需求,倾听学生的心声,帮助学生,真心地关心学生,帮他们克服各方面的困难。还要加强学生宿舍管理工作、网络思想工作、贫困生认定工作等,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充分发挥主要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的作用,做好信息收集工作,及时把握学生每个方面的思想动态。另外辅导员还要培养危机意识。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长期和平、稳定的生活环境使人们对于突发事件缺乏心理准备,当突发事件出现的时候,广大学生普遍感到无所适从,不知所措。这个事实提醒我们,辅导员必须具备“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如果具备了应对突发的灾情、疫情、敌情、战情的各种心理准备,无疑会提高他们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其次“在日常工作实践中注重提高快速反应能力”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体现,越在平安无事时越要积极主动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任务。

(二)做好应对工作

突发事件往往来势凶猛,辅导员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才能从容应对。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辅导员应具备善于发现和捕捉现在危机的能力和意识,发现危机征兆,要第一时间上报有关领导并及时处理,尽力减少危机带来的各种危害。突发事件,其事发突然,若处置不及时和处置不当,往往会难于控制局面,造成更大危害。学生在学校如果出现某些困难和突发性状况时,往往最先想到的就是辅导员,并求助于辅导员。而辅导员在收到学生反映的信息后,一定要在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稳定现场秩序,组织学生有序疏散,尽力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然后弄清事件发生起因,对事件的性质和影响程度的初步评估,对事态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一定的预测。对于影响小、易解决、性质不严重但需要及时解决的事件,可自己先行处理,再上报学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而对于解决不了、情节严重的问题,要及时、准确上报,并按校领导要求开展下一步的工作。

(三)做好善后工作

随着危机逐步的得到控制,学校的中心工作也基本转移。辅导员要在学校突发事件领导机构的领导下,对突发事件进行善后处理,恢复正常教学秩序。高校突发事件具有持久性特点,辅导员要尽量缩短突发事件的影响时段,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化为乌有。同时,要抓住引发突发事件的实质问题和关键所在,解决根本矛盾,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做好家长、学校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协调工作,尽快抚平他们的心理创伤。

参考文献:

[1]彭学军.学校微机危机管理预警与处置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5,(4).

[2]赵雄辉,曹中平.大学生弱势群体特征的调查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6,(2).

[4]于钦华.突发事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事[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4,(3).

上一篇:关于高校“去行政化”管理的思考 下一篇:试析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工作